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一个市井混混,为何能击败霸王项羽称帝?

刘邦一个市井混混,为何能击败霸王项羽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4/1/16 20:47:16

“逆袭”这个词,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身份、背景都不好的人,经过一些事情后,获得最终成功的结果。这样说起来,古代那些原本身份低微,最终却名垂千古的人,也都是逆袭的案例。比如刘邦,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市井混混,做到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样的事情听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了解了其中的经过之后,却又是必然。那么,刘邦的逆袭之路,究竟是怎样的?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古代最具传奇性色彩的帝王之一,他以一介布衣出身,提三尺之剑,霸裂天下,亡秦灭楚,一统山河。刘邦的对手,要么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帝国,要么就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与他们相比,完全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在这场角逐赛事中,刘邦却最终取胜,他所凭借之一者,无非“听人劝”这三个字!听人劝可以让他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犹如迷雾中的一盏明灯;听人劝可以让他规避风险,就像犯错时的当头棒喝;听人劝即知人善任,他将最大的信任给了属下,便收拢了人心,无人不为他卖死命……

司马迁批评刘邦“好酒及色”,世人也皆认为刘邦一身流氓秉性,然而他善于听人劝诫,及时得避免了犯错。当初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入主秦宫。这里的珍宝美女令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这种诱惑一般人都难以抗拒,更何况当时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按理说这一切都该属于“关中王”刘邦了,刘邦最开始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垂涎三尺,走不动路了。这时樊哙张良来相劝刘邦,刘邦幡然醒悟,急忙退军灞上,而且刘邦还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这一举动令世人无不称颂刘邦仁义,极大的收买到了民心,为将来刘邦能夺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樊哙与张良地位崇高,刘邦听他们的话也理所当然,但刘邦更可贵的是,哪怕是一个无名小卒,只要你的话有道理,刘邦就言听计从。当初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自平阴津至洛阳,准备东击项羽。这时,洛阳新城一个掌管教化的小官董公拦住了刘邦。他告诫刘邦:“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则事不成矣。”

刘邦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便按照董公的建议,以项羽杀害义帝楚怀王为名,号令三军为义帝大举发丧,并昭告天下,共同讨伐项羽。这一举动为刘邦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使他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讨逆的正义之师,最终果真集结了56万诸侯联军,一举攻破了楚国的首都彭城。

人在面对自己所好的事情时,往往容易听进人言;但是面对自己所恶的事情时,还能听进人言者寥寥无几,刘邦算一个。当时刘邦一统天下,登基为帝,可谓是功成名就,踌躇满志。这时候,关于如何治理天下的问题,陆贾建议刘邦采用儒家学说,并引经据典,用《诗经》、《尚书》等典籍来说服刘邦。刘邦平生最讨厌儒生,他甚至有过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的侮辱性举动。此时正是他志得意满之时,所以刘邦马上不耐烦的驳斥陆贾。陆贾不惧刘邦,他援引历史,据理力争,刘邦越听越觉得陆贾说的有道理,便马上向陆贾道歉,并请求陆贾著书立说。在刘邦的请求下,这才有了陆贾的《新语》。

所谓“忠言逆耳”,一般来讲,别人劝谏的话都不好听,所以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又或者部分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觉得他人的建议没有自己所想的好,因此压根听不进去。无论哪种情况,总之是做不到“听人劝”这三个字,希望大家可以借鉴刘邦从一介布衣成功逆袭的事迹,多听人言,做一个智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手下一大批的文臣将领都为他出过力,然而在大业功成,这些人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有一些被刘邦以各种理由斩杀,有一些却能安度晚年。韩信和张良就是这样两个不同结局的人。但是,依照张良的聪明才智,他也看出来了,韩信没有办法善终,但他为什么没有救他?4年的楚汉争霸战争,异常惨烈,最终以项

  • 刘邦的力量很弱,为什么最先攻破咸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末年的起义大军中,比较有名的有三股势力,一股是陈胜吴广,一股是项羽,另一股就是刘邦。其中,刘邦的势力算是最弱的,刘邦一开始是投靠了项梁,最初的军队也是项梁给他的。那么,这样一股比另外两路都要弱的队伍,是如何做到在他们之前,率先攻下咸阳的呢?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

  • 赤壁之战周瑜出了哪些计谋?周瑜本想连刘备一起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让周瑜闻名天下,但是周瑜的野心实际上要更大一些,当时打赢曹操后周瑜本想连刘备也一锅端。最早江东这块地就是靠孙策和周瑜打下来的,只是后来孙策意外死亡,导致孙权继任。好在周瑜没有把孙权给整下来,不然可能就不会有孙吴了,但是刘备属于运气好没有被周瑜下狠手,而且还得到了一片荆州之地。周瑜指挥的赤壁之

  • 赵云死前做了什么,竟能坑死曹魏第一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非常欣赏赵云,忠肝义胆,追随刘备近三十年,不仅能战,而且有头脑有风度,是一个典型的儒将,同时也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物。虽然这样的评价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个人的感情色彩,但不可否认的,赵云的确更加优秀。而这位优秀的大将,曾经做过一件事,在自己死后,直接导致了曹魏第一名将曹真的死亡,为蜀汉解决

  • 徐庶到曹营后是不是真的一个计策没有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徐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了,那么很多人要说了这个事情其实真的有意思,背后的故事也是让人看得非常的叹息,但是其实有人要问了,徐庶竟然已经去了曹营了,那么为什么不既来之则安之呢?就去成就曹操得了,但是话说徐庶还是一言不发啊,那么这个一言不发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着

  • 三国中有和吕布单挑五五开的人么?这四位武将实力不输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一直都被称为三国第一武将,单挑实力不输任何人,那有没有人能和吕布战成55开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吕布并不是无敌般的存在,起码有四位武将都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而且有人的武艺明显被低估了很多。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三人联手才只能和吕布打成一个平手,很明显是夸张了,一个人想打赢三个拿着兵器的人几乎是不可

  • 刘备靠什么建立帝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演义中,最开始出场时候的刘备,主要业务就是卖草鞋,除了还有一点汉室刘家的血脉,可以说一无所有。但是后来的刘备,却是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人物,这样的成就靠的是什么?有人调侃,认为蜀汉是刘备哭出来的,的确这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却不是全部。那么,刘备究竟有些什么资本,能够打下一片天地呢?章武

  • 刘备究竟是不是伪君子真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合上三国演义,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如果再翻开三国志,你对他的印象是否会有所改观?评价一个人并不能从某一方面,某一件事,自然也不能人云亦云。虽然近些年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真小人,并且列举出了一大串的事例,的确是有理有据,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其实,如果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

  • 项羽为什么没有杀刘邦?是不屑还是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末年最出名的事情,莫过于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了。一个是西楚霸王,一个是市井混混,两方有名的较量也就在于那一场鸿门宴。明明项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可以杀死对自己最有威胁力的刘邦,可以他一直没有下手,最终被刘邦逃脱,也注定了自己的结局。那么,为什么项羽一直不理会范增的暗示,没有杀掉刘邦,是犹豫不决,还是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放心魏延?诸葛亮用人多次犯下发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非常不放心魏延,所以让魏延断后。不过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真的令人不敢恭维,特别是后期北伐,基本上是计谋和用人都被碾压,而且还把自己的大将给杀死了。所以诸葛亮死后依然延续这种做法导致蜀国几位忠臣也被杀害。其实诸葛亮是被神话太多,所以我们才认为诸葛亮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我们还是应该去了解一个最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