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文公的称霸原因:晋文公如何成为春秋五霸?

晋文公的称霸原因:晋文公如何成为春秋五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9 更新时间:2024/1/30 5:01:42

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晋国成为霸主,是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的历程的,开始,他受到父亲的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许多国家流浪,经历了19年的磨难,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的性格。公元前636年,由于晋国发生内乱,没有了国君,重耳结束了在外国流亡的生活,在秦国的护送下回到了晋国,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回国后,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开始训练他的百姓。两年以后,晋文公认为差不多了,便准备用他的百姓称霸诸侯。子犯曾经跟他在外流浪,是一个十分有见识的人,他劝阻说:“百姓虽经过训练,但还不懂得什么是义,还没能各安其位,不能用。”晋文公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他便想办法让百姓懂得义。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昭叔是周惠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惠后,昭叔还有个哥哥,是太子,即后来的周襄王。惠王想立昭叔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便死亡,昭叔便逃到齐国。襄王即位后,将昭叔接回来。然而昭叔回国后,又与襄王的王后乱搞。襄王知道后,便将王后废掉。这下触怒了王后的娘家,他们派兵讨伐周朝,周襄王便逃到了郑国。周朝在当时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宗主国,虽然有名无实,但各诸侯国毕竟还得尊重它。

于是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其主要的目的是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义。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杀昭叔,左军往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待之以殊礼。晋文公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晋文公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他的百姓,对上尽忠就是义。他的这一举动对他自己的声誉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得百姓愿意向他尽忠。

他在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这回可以役用百姓了。不料,子犯又出来阻拦,他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怎么回事,还不能使用。”

于是,晋文公又想方设法让百姓懂得信。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们携带3天口粮。军队围困原国整整3天,士兵们携带3天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未投降。晋文公就下令退兵。正当晋国刚退兵时,派出的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支持不住,准备投降。”晋文公说:“初带3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3天,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即使攻下了原国,也不能取信于人,如果没有了信用,百姓也就失去庇护。得失相比哪个多呢?”晋文公故意利用打原国来教育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信,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结果,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做买卖不求暴利,不贪不骗,民皆信实。

做到了这些后,晋文公又问子犯:“这回行了吧?”子犯回答:“还不行。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什么是礼,还没有养成恭敬的习惯。”

于是,晋文公又让百姓在知礼方面做出了努力。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了什么是礼仪。又设立专门执行社会秩序的官员来规定百官的等级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官行什么礼。不仅如此,人们还知道了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曲直。这一次,晋文公没有去问子犯,子犯却主动地找到晋文公,说:“民力可用矣!民心可用矣!”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国,攻卫国,取得齐国之地,解救宋国之围,大败楚军于城濮,遂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孔子在《论语》中讲过,“去兵、去食、不去礼”,足以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一个国家政治的重要性。晋文公称王春秋五霸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义、信、礼治民治国。义是治民治国的基本原则;信则是保证政令畅通的根本原则;而礼则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三者结合为一体,就会无往而不胜。晋文公治国治民的经验,不仅对于现在,即使是对于将来,也必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 晋文公春秋五霸国家

更多文章

  • 齐国公主和亲嫁给晋文公 为何嫁到晋国3个月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国公主,晋文公,齐桓公

    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以来一直是诸侯的领袖,而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晋国传至晋平公的时候,齐景公为了讨好晋国,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进了晋国后宫,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少公主就一命呜呼了。《左传》说: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七月壬寅,晋少姜卒。你看,史籍记得多么清楚,多么的证

  • 晋文公重耳逃难二十年竟在七个老婆帮助下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重耳,历史

    老婆多有的时候真的挺好的,看看春秋战国时的,晋文公重耳。话说当年晋国骊姬乱政太子申生被杀,聪明的晋国公子重耳选择了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和重耳一起选择逃亡的是这么几个人,赵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贾佗、先轸和魏武子。这五个人都是贤能之人,特别是赵衰我日后在谈到《赵国女事之赵氏孤

  • 孔子为什么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评价晋文公,晋文公谲而不正

    这个词是孔子对其的评价,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成语解决一个问题,“谲”的意思。这个字儿的意思是权诈,欺。晋文公这么一个得民心基本没有什么黑点的人,为什么会被孔子这样评价呢?重耳一开始只是晋国的一个皇子,安静的学习读书交友。但是皇宫这个地方岂能容得下你这种身份的人,骊姬为夺皇位,设计陷害其他皇子。当然他们的

  •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晋文公人物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戚为辅,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不久就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晋国拥有三军后标志着成为大国。这时候周室

  • 齐桓公晋文公是什么关系 晋文公欲伐卫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晋文公,晋文公欲伐卫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他好的,也有对他不好的,这一路上连田间的老农民都欺负他。齐桓公就属于对他好的国君,齐桓公爱惜人才

  • 晋国大夫赵衰: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国大夫赵衰

    晋国大夫赵衰有着一个传奇的人生,赵衰即赵成子,其出生年月不详。根据史料可考,赵衰应该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然后他选择了晋献公的次子公子重耳为他的主人,并跟随他一直在外流亡了近十九年。关于赵衰的故事现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以叔隗妻赵衰的故事了。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一共有六子一女,公子重耳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当时赵

  • 晋文公的母亲是谁?她是哪个国家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

    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了晋献公所娶妻妾的情况:“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在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中也如此记载到:“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根据这两处以及其他文献上的相关记载,我们不难得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狐姬是翟国人,而且属于大戎,是一个戎族女

  • 晋文公62岁一口气娶5个老婆竟然还包括侄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文公

    春秋的时候,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百计谋害重耳。重耳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逃到异国他乡去躲灾避难。网络配图重耳在外一直流浪了十多年,去了好多个国家,当重耳到秦国后,秦穆公非常高兴,他不顾重耳六十二岁的高龄,一古脑将五位公

  •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前628年10月27日,(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已卯)晋文公重耳卒。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那年他已经6

  • 晋文公重耳登位后做了些什么使他成为春秋五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文公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六十二岁即位的晋文公凭借着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多年的流亡生涯,即位后就先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首先是安定人心,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报复,就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寺人披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有曾经两次刺杀文公的案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