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和鲍叔牙,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全靠他们俩

管仲和鲍叔牙,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全靠他们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1/31 7:11:53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齐桓公的故事。

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齐桓公都必须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如果我们回转目光,回到2700年前,会发现齐桓公差点与春秋五霸擦肩而过。

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儿子,姓姜,名小白。连起来叫“姜小白”,当然,和现在那个颇有名气的白酒品牌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我们通常尊称为公子小白。齐襄公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经常惹出一些麻烦来,将政局搞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公子小白不得不在鲍叔牙的保护下,来到莒国躲难。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则在管仲、召忽的保护下,来到鲁国避难。

果然,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出了大事:大臣公孙无知杀掉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孙无知的国君位置还没有坐热,第二年,雍林人又杀掉了公孙无知,准备在齐襄公的后代里重新立一名国君。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说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乘坐马车星夜兼程,赶回齐国抢夺国君的位置。护送公子纠的管仲,带兵前往拦截公子小白,并亲自射了一箭——假如这一箭射死了公子小白,后面春秋争霸,就没有他的事儿了。

幸运的是,管仲这一箭敲好射到公子小白的带钩上。公子小白应声而倒,作出死去的样子。管仲和公子纠以为公子小白真的死了,便慢悠悠地往齐国赶,走了6天才回到齐国。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小白是装死的。他骗过管仲后,快马加鞭回到齐国,被立为国君,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这时候,公子纠还在路上,慢悠悠地往齐国赶。齐桓公派兵打败了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在齐桓公的威胁下,鲁国杀掉了公子纠,召忽自杀,将管仲送到齐国。

管仲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毕竟,当初自己射了公子小白一箭。这一箭之仇,齐桓公怎能不报?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回到齐国后,齐桓公竟然好吃好喝地对待他,还向他请教怎样才能称王称霸……

原来,齐桓公的确有杀掉管仲之意。只不过,鲍叔牙劝服了他。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远远在我之上。如果您想称霸,就必须任用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采用了鲍叔牙的想法,将管仲接回来,任命为相国,同时任用鲍叔牙为大谏。

随后,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的辅佐下,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强民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家。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充分发掘了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的力量。

我们放眼看春秋初期的局势,周天子日益式微,对诸侯国的统辖越来越沦为形式。而在诸侯国里,齐国并非疆域最广、国力最强的诸侯国,不管是郑国,还是晋国,都有压它一头的实力。齐国能够在春秋初期的混乱局势里跑出来,固然有齐桓公雄才大略的原因,更有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之功。

在管仲这方面,他为齐桓公提供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当齐桓公接受了这些建议时,国家治理就会变得很顺利;当齐桓公反其道而行时,国家治理就会变得很艰难。

比如,有一次宋国得罪了齐桓公,齐桓公恼羞成怒,要发兵去进攻宋国。管仲深知宋国虽然弱小,但在诸侯国里人缘很好,没必要去攻打它。齐桓公没有接受管仲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派兵攻打宋国。果然如管仲预料那样,其余诸侯国纷纷前来救援宋国,打败了齐国军队。

当国力变得比较强大后,管仲认为,需要收拾一两个小国,来提高齐国的威望。齐桓公听信了,按照管仲的意见先后灭掉了谭国和遂国。于是,齐国的威望空前上涨,鲁国、宋国、陈国、蔡国、卫国这些中、小诸侯国纷纷投靠齐国,成为齐桓公的小弟。齐桓公又利用郑国发生内乱的有利形势,出面进行调解……就这样,齐桓公七年(前679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鄄(今山东鄄城)会盟,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在鲍叔牙这方面,他虽然比管仲有所不及,但有自知之明,又知道进退,是管仲的得力助手。管仲的许多设想,正是在鲍叔牙的操作下,才得以落地、施行。

所以,我们提到春秋五霸首霸齐桓公时,一定不要忘了站在他身后的两个男人:管仲和鲍叔牙。

标签: 齐桓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晋文公的称霸原因:晋文公如何成为春秋五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春秋五霸,国家,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晋国成为霸主,是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的历程的,开始,他受到父亲的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许多国家流浪,经历了19年的磨难,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的性格。公元前636年,由于晋国发生内乱,没有了国君,重耳结束了在外国流亡的生活,在秦国

  • 齐国公主和亲嫁给晋文公 为何嫁到晋国3个月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国公主,晋文公,齐桓公

    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以来一直是诸侯的领袖,而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晋国传至晋平公的时候,齐景公为了讨好晋国,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进了晋国后宫,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少公主就一命呜呼了。《左传》说: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七月壬寅,晋少姜卒。你看,史籍记得多么清楚,多么的证

  • 晋文公重耳逃难二十年竟在七个老婆帮助下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重耳,历史

    老婆多有的时候真的挺好的,看看春秋战国时的,晋文公重耳。话说当年晋国骊姬乱政太子申生被杀,聪明的晋国公子重耳选择了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和重耳一起选择逃亡的是这么几个人,赵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贾佗、先轸和魏武子。这五个人都是贤能之人,特别是赵衰我日后在谈到《赵国女事之赵氏孤

  • 孔子为什么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评价晋文公,晋文公谲而不正

    这个词是孔子对其的评价,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成语解决一个问题,“谲”的意思。这个字儿的意思是权诈,欺。晋文公这么一个得民心基本没有什么黑点的人,为什么会被孔子这样评价呢?重耳一开始只是晋国的一个皇子,安静的学习读书交友。但是皇宫这个地方岂能容得下你这种身份的人,骊姬为夺皇位,设计陷害其他皇子。当然他们的

  •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晋文公人物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戚为辅,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不久就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晋国拥有三军后标志着成为大国。这时候周室

  • 齐桓公晋文公是什么关系 晋文公欲伐卫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晋文公,晋文公欲伐卫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他好的,也有对他不好的,这一路上连田间的老农民都欺负他。齐桓公就属于对他好的国君,齐桓公爱惜人才

  • 晋国大夫赵衰: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国大夫赵衰

    晋国大夫赵衰有着一个传奇的人生,赵衰即赵成子,其出生年月不详。根据史料可考,赵衰应该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然后他选择了晋献公的次子公子重耳为他的主人,并跟随他一直在外流亡了近十九年。关于赵衰的故事现今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以叔隗妻赵衰的故事了。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一共有六子一女,公子重耳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当时赵

  • 晋文公的母亲是谁?她是哪个国家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

    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了晋献公所娶妻妾的情况:“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在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中也如此记载到:“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根据这两处以及其他文献上的相关记载,我们不难得出,晋文公重耳的母亲狐姬是翟国人,而且属于大戎,是一个戎族女

  • 晋文公62岁一口气娶5个老婆竟然还包括侄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文公

    春秋的时候,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百计谋害重耳。重耳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逃到异国他乡去躲灾避难。网络配图重耳在外一直流浪了十多年,去了好多个国家,当重耳到秦国后,秦穆公非常高兴,他不顾重耳六十二岁的高龄,一古脑将五位公

  •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前628年10月27日,(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已卯)晋文公重耳卒。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那年他已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