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却要杀掉大功臣韩信?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却要杀掉大功臣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3/12/19 18:44:44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为了救回太公跟吕后,现在她们已经平安回来了,我们合不趁此机会与项羽一决高下。

网络配图

刘邦一想这话说得对啊,跟统一天下、吞并诸侯国成就帝王霸业相比,遵守信约定算什么呢,加上那个时候项羽连连败北,军心涣散正是好时机,于是他们开始向东追击项羽一直到固陵这个地方,当时离楚君不远,于是安营扎寨准备等着韩信、彭越来支援,左等右等一直没等到,张良告诉刘邦尽管他给韩信封为齐王、彭越为魏相,但事实上他们没有封地,所以才发兵这么慢,实际上是在讨价还价。

刘邦不得已就给他们两个封地,但这件事情已经埋下祸根,当上皇帝之后,像萧何他在关中也有地位,怕刘邦怀疑经常强购民宅、放高利贷之类来常常抹黑自己,刘邦几次试探都发现他并无二心,最终让刘邦放心。张良是外乡人一直跟在刘邦后头,他很聪明刘邦给他封赏的时候,他拒绝了只要了一小块地,加上他没有根基,消除了刘邦的疑心。

但是韩信明显过于高调,老是在老板面前炫耀自己能力比老板更厉害,甚至要挟老板给自己加工资,尽管他是千古以来难得的帅才,可惜他不知道避嫌还主动跑出来邀功,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网络配图

项梁死后,韩信便跟着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受不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遭遇,背叛项羽投奔刘邦,刘邦也只给他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被处斩,轮到韩信要被斩首正法的时候,在临刑前韩信仰天长叹:"难道汉王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滕公夏侯婴当时是监斩官,听韩信说出这话,再看韩信,觉得这个人不同寻常,于是便放了韩信,跟韩信谈了一番话,更觉得是个奇才,于是便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而刘邦也只是给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做,并没有重用韩信。

韩信曾数次和萧何交谈,萧何非常欣赏韩信的才华。当刘邦往南郑进发的时候,很多将领都半路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也多次向刘邦举荐自己,但是刘邦却始终没有重用韩信,于是也跟着逃跑。萧何当时是汉军的丞相,听到韩信逃跑了,十分焦急,觉得没了韩信汉军会丢失了一个重要的人才,与是便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骑马去追韩信了,最终终于将韩信追回,也就给世人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其实韩信逃跑和萧何追韩信是两种心思,韩信早就知道刘邦虽能收揽民心,但猜疑心极重,跟着刘邦没有好结果。而萧何追韩信只是为了给汉军追回一个重要人才,并没有意识到韩信回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事实正是如此,萧何追回韩信之后,刘邦不仅怀疑韩信谋反,还怀疑萧何也跟着逃跑。要不是萧何苦苦相劝,刘邦才不会重用韩信,并拜韩信为大将。是萧何告诫刘邦以天下为重,重用韩信,韩信会干出一番赫赫战功,刘邦才恍然大悟,给了韩信一个大将军的荣誉。

网络配图

事实也正是如此,韩信一直知道刘邦有极强的猜疑心,跟着刘邦没有好结局。尽管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功成身退之后,西汉建立之后,韩信却被贬为淮阴侯,仍然没有得到该有的地位。至此,韩信深知刘邦一直畏惧他的才能,怕韩信会谋反。韩信由此闷闷不乐,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刘邦高兴时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如何?"韩信说:"臣多多益善耳。"直至此时,刘邦仍然猜疑韩信会谋反。于是,韩信便向被封为巨鹿郡守的陈稀吐露心事:"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于是,当陈稀谋反时,韩信便不明不白地被骗入朝,被吕后派人捆绑并斩杀,真的很无辜。

所谓将遇良才,伯乐赏识千里马。韩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却始终没能找到识马的伯乐。萧何虽然赏识韩信的才华,但萧何毕竟也只是刘邦手下的丞相。韩信是不该被萧何追回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的,即便是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仍被刘邦猜疑并被吕后斩杀。所以说,萧何是大错特错,只知道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需要杰出的人才,没有想到韩信跟随刘邦东征打败项羽,功成身退之后却命运很凄惨。看似是让刘邦重用韩信,其实是害了韩信!

标签: 刘邦韩信

更多文章

  • 战神韩信一计竟连用两次:成彭城最大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用过一次的计谋第二次便不可在用了,因为敌人会有所防备,令其失效,但是韩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同一计谋用了两次,结果……大家看下文吧。刘邦从彭城之战中,也彻底明白了,那些大小王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他们会马上调转枪头和项羽一起对付自己。汉军中唯一靠得住的,就是唯一会打仗的韩信了。韩信是彭

  • 韩信从未带过兵 萧何为何笃定他可统帅三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我们都知道。韩信原先是项梁手下的一个小兵,项梁死后,跟了项羽,后来当了一个小官。他虽然官小,但是喜欢给项羽提建议。项羽在当世可是个打仗能手,霸气无比,如何会把小小的韩信放在眼里。因此就没搭理他,说不定还略略地讽刺了他两句。韩信受不住了,离开项羽,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呢,也没怎么看

  • 解密:萧何为什么要帮助汉高祖刘邦杀掉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萧何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网络配图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

  •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一句话点醒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项羽兵败之后,他帐下的将领钟离昧平时与韩信有几分交情,便来投奔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起兵谋反。刘邦却信以为真,韩信听后,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便想亲自向刘邦解释清楚,可是又害怕刘邦把自己绑起来,便和自己的好友钟离昧商量,钟离昧听后说:“刘邦现在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

  • 刘邦夫妇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

  • 揭秘:都是名将但为什么韩信却瞧不起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

    战神白起,伊阙之战斩首24万魏韩联军,攻楚之战歼敌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尤其是长平之战,以60万大军围困赵军45万,打破了围攻战“十则围之”的惯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后赵军45万人,战死25万,被坑杀20万,全军覆没,战神之名响彻千古!网络配图韩信说,“……白起算什么名将,杀敌一千,自损

  •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而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

  • 汉朝秘闻:三国最大的功臣韩信为什么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越国灭吴后范蠡对文种说的话。然而文种不听,最终死于勾践之手。网络配图近三百年后,公元前197年,吕后和萧何诱杀韩信于长乐宫,灭三族。网络配图历史上张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也是西汉三杰之首。他和萧何韩信为了刘邦打天下立下盖世功劳。天下平定之后,张良积极隐退,称病不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 韩信之死真相:竟死在一群弱不禁风的女人裙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

    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样描述韩信之死的:韩信被骗进宫却一直没见到刘邦,只看到到了一大批武士围堵,没等他反应过,便把他捆绑起来。吕后的心肠可是家喻户晓,她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因此连问都不问,就将韩信就地解决了。说韩信是被一群武士围攻而死,至今我仍怀疑,怀疑的就是《史记》也不一定全部是真实的。毕竟都是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