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什么必死无疑?

揭秘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什么必死无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63 更新时间:2023/12/18 21:16:49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为汉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即位后,于同年6月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作为君王,刘邦能够知人善任难能可贵,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但是千万别忘了:“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

网络配图

如刘邦所言,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各有所长,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很难说他们三人之中谁的功劳最大。三人功高皆确定无疑、都足以震主;最终结局却只有韩信招致杀身之祸。

为什么三杰之中刘邦只杀了韩信,而放过了萧何与张良呢?

今天笔者当一回事后诸葛亮,稍作如下分析:

韩信用兵如神,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终因遭到刘邦猜忌,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这样的结局似乎又一次印证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帝王铁律,其实未必。

刘邦对萧何、张良也未必就那么放心。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终,是因为都懂得急流勇退。

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一方面,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代,属于外乡人,在关中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另一方面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刘邦论功行赏时,张良拒绝了刘邦对自己“自择其三万户”的封赏,只要了“留”这个地方。因为张良没有根基且淡泊名利,所以刘邦对张良最为放心,张良也因此得以善终。

网络配图

相比于张良,萧何在关中似乎“根深蒂固”,这一点也引来了刘邦的猜忌。据说刘邦曾三次试探萧何,看他有没有贰心。但萧何三次都将刘邦的疑心和顾虑打消了,从而化险为夷、幸免于难。萧何是怎么做的呢?前两次萧何通过派族中青壮年奔赴前线和捐献家产打消了刘邦的顾虑。第三次遭到刘邦怀疑时,萧何在关中已深得民心,成了刘邦猜忌的重要对象。此时,萧何听从他人建议,做了些“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的事情,通过“自污”的方式败坏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好名声,从而让刘邦安心,最后得以善终。

韩信却不同,他不但不懂得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主动邀功的致命错误,最终被萧何和吕后设计杀害。区别于萧何和张良两位文臣,韩信作为武将本就容易招致怀疑,但他最终被杀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高调

在职场中,老板要求自己手下各业务部门的人对自己的业务要比对老板更加了解。这话没错,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老板面前炫耀自己业务能力比老板强会是什么后果呢?韩信就是犯了这个错。韩信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但他太高调了,不知谦虚为何物。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提到刘邦只有指挥十万军队的能力,而他自己却没有数量限制,越多越好。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便来自于此。韩信对刘邦说的这番话自然容易遭到刘邦的猜忌。

网络配图

2、主动邀功

韩信在打下齐鲁之地后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封,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殊不知,他的做法犯了帝王大忌。帝王们对手握重兵的将帅一向最为忌惮,韩信作为一个手握兵权、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不知避嫌也就算了,竟然还主动邀功。

作为功高震主的武将,韩信不仅不知效仿张良、萧何二人功成身退,反而犯了一些致命的错误,最后只能是必死无疑。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当韩信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看到影响他一生的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

    人走在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墙。因为,有时候,墙是活的。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麻布衣服,吃饭基本靠蹭,唯一能让他挺起腰杆走路的就是他有把剑。剑是士的标志,就像马车是士大夫的标志,苹果手机是小资的标配(曾经哈)。韩

  • 韩信明明是个难得人才 却放弃帝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

    韩信是个悲剧性人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抚心哀念,,惋惜名将才华,更对他放弃三分天下的机会不解。其实,当时就有两人劝说他背弃刘邦,三分天下,而且为他透彻分析了天下形势,但都被韩信给拒绝了。那么韩信为什么当反而不反呢?网络配图韩信这个人,说到底还是给那个市井泼皮搞坏的,韩信没宰了那个混混泼皮,把那个混混

  • 为何樊哙没有萧何韩信等人出名?他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樊哙

    刘邦手下有谋圣张良,有善于治国的萧何,还有用兵如神的韩信,此外还有一批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同乡勇士,诸如樊哙、周勃、卢绾等人。而最为出名的恐怕就是刘邦手下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了,可是樊哙也是刘邦身边的重要的大臣,也立了很多功劳,为何樊哙的名气就是没有三杰高呢?在我们的心目中,樊哙是一个屠夫,因为他以前

  • 他献了什么奇计 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信

    在井陉之战中,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虽然“国士无双”,但他并非孤傲之徒,他懂得惺惺相惜,善于博采众长,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问

  • 项羽为何没能重用“世不二出”的军事天才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

    项羽与韩信是楚汉之际最为耀目的两位军事天才,可是这两位军事天才的人生都是以极惨的悲剧收场。项羽的个性“刚”,宁死不过江东,最终自刎於乌江之边,死的极为壮烈,宛如一曲悲歌;韩信个性“柔”,能忍人之不能忍,最终却死於妇人的阴柔之手,死得真让人觉得凄凄惨惨切切。项羽之死可以说得上是韩信一手促成的,可是项羽

  • 揭秘历史:为何说项羽意思韩信的悲剧就开始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方向移动。这年10月,刘邦的军队会同韩信、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的军队共30万大军在固陵会师。韩信被刘邦任命为总统帅,负责全权指挥对于项羽的合围战略。这一年的12月,汉军终于将项羽和他的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网络配图一开始,项羽还想凭借10万之众作拼死一搏。但是

  • 楚汉战争中赫赫战功的韩信如何三次用水破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韩信的赫赫战功,多是在劣势条件下取得的。他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包含着强弱转化,以奇制胜的一些辩证方法。网络配图木罂渡河——避实击虚刘邦在彭城兵败之后,魏王豹和其他诸侯纷纷叛变。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军重兵集结于——蒲板(今山西永济北)封锁黄河口临晋关,阻止汉兵渡河。虽然双方的兵力不详

  • 韩信之死真相 竟死在一群弱不禁风的女人裙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样描述韩信之死的:韩信被骗进宫却一直没见到刘邦,只看到到了一大批武士围堵,没等他反应过,便把他捆绑起来。吕后的心肠可是家喻户晓,她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因此连问都不问,就将韩信就地解决了。说韩信是被一群武士围攻而死,至今我仍怀疑,怀疑的就是《史记》也不一定全部是真实的。毕竟都是人为

  • 历史上韩信为什么心甘情愿的让刘邦削藩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天下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地图上去看,天下又是那么的小,最后,你韩信一个人就占了89个县,其它功臣们,却是一个县都封不着。这公平吗?在这种背景下,功臣们大都报着一个幻想,那就是消灭韩信后,刘邦会把韩信所占的地盘,切割开后封赏功臣。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说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各位将领都纷纷请示收拾韩信。但是

  • 刘邦当了皇帝后 韩信为何会成为收拾的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汉王刘邦迎回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之时,正是秦历年底,新年将至了,可谓喜上加喜。刘邦命人在营中备下酒席,一来庆贺亲人团聚,二来庆贺新年。刘邦先与太公、吕后在内帐宴饮,亲人劫后余生,自然感叹连连,唏嘘不已,酒饮得格外畅快。新年当然得有些礼数,刘邦先向太公祝釐,为他老人家祈福。随后端坐外帐,接受文臣武将的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