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献了什么奇计 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他献了什么奇计 让韩信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燕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93 更新时间:2024/2/14 0:56:49

在井陉之战中,赵相陈余被杀,赵王赵歇被枭首,赵国群龙无首,很快平定。

刚刚取得北伐的重大胜利,韩信内心自是高兴异常,但高兴之余,他却惦记起了一个人来,谁?他就是赵国谋士李左车。李左车为何让韩信那么放不下呢?因为韩信虽然“国士无双”,但他并非孤傲之徒,他懂得惺惺相惜,善于博采众长,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问题急切地想向李左车寻求答案。

网络配图

所以,在汉军士兵们得意洋洋地打扫战场的时候,韩信给手下的将士们下了一道新命令,要求他们派出得力干将,务必尽快将广武君李左车捉拿归来,强调只要活的,不要死的,而且许诺重赏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必有智者。不久,果然有人抓获了李左车,将他捆绑得扎扎实实,押送至韩信帐前,韩信立刻命人赏赐其千金。韩信见到五花大绑的李左车,赶快起身前来,亲自为李左车解去绳索,恭敬地请他东向而坐,自己则坐在西向,尊敬如老师。韩信的异常尊敬,让李左车不禁奇怪起来。

主宾坐定,韩信亲切地问李左车说:“我欲北攻燕国,东伐齐国,如何才能成功呢?”

李左车推辞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人,不可以图存。如今我不过一军败国亡的俘虏,哪有资格计议大事啊!”

韩信没有轻易度放弃,继续劝说李左车说:“当年,百里奚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并非是在虞国愚蠢,到了秦国却聪明,关键在于国君用他不用、听他不听。如果陈余听从了你的意见,哪有我韩信能在此请教于先生啊。我诚心听您的意见,请不要推辞。”

网络配图

李左车终于被韩信的诚心所感动,加上他也十分佩服韩信的勇气与胆识,便放下架子,向韩信献计说:“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哪怕狂夫之言,圣人亦可选择。我虽愚顽,计策也不成熟,但愿效忠而已,请听我细细道来。成安君陈余本有百战百胜之计,然而一旦失掉它,便兵败鄗城,身死泜水。如今将军横渡黄河,虏魏王,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击垮赵军二十万,威震天下,即便草野农夫民都惊恐万状,放下农具,停止耕作,静待将军战况,这些都是将军的优势。然而,眼下百姓困苦,士卒疲惫,难以继续作战。现今将军如果发动疲惫之师,屯兵燕国铜墙铁壁之下,恐怕一时难克,一旦实情暴露,威势自减,时间一长,粮食耗尽,必然进退维谷。既然弱如燕国者都不肯降服,齐国自然据境坚守,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项则胜负难料,这都是将军的劣势。我虽见识浅薄,但窃以为攻燕伐齐是下策。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恍然大悟,赶紧追问说:“如何是好?”

李左车顿了顿说:“为今之计,将军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秩序,抚恤阵亡将士遗孤,百里之内送来的牛肉美酒,每天用以犒劳将士,摆出北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出使者携书信至燕国,显示汉军优势,燕国则不敢不听。燕国顺从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必然望风而降。”韩信听完后,不禁拍案叫绝,于是,他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派人出使燕国,燕国果然立刻降服。

网络配图

陈余没听李左车的建议,导致井陉之战的失败,韩信主动向李左车问计,他不费一兵一卒就降服了燕国,这也是态度决定成败的一个典型实例吧。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项羽为何没能重用“世不二出”的军事天才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

    项羽与韩信是楚汉之际最为耀目的两位军事天才,可是这两位军事天才的人生都是以极惨的悲剧收场。项羽的个性“刚”,宁死不过江东,最终自刎於乌江之边,死的极为壮烈,宛如一曲悲歌;韩信个性“柔”,能忍人之不能忍,最终却死於妇人的阴柔之手,死得真让人觉得凄凄惨惨切切。项羽之死可以说得上是韩信一手促成的,可是项羽

  • 揭秘历史:为何说项羽意思韩信的悲剧就开始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方向移动。这年10月,刘邦的军队会同韩信、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的军队共30万大军在固陵会师。韩信被刘邦任命为总统帅,负责全权指挥对于项羽的合围战略。这一年的12月,汉军终于将项羽和他的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网络配图一开始,项羽还想凭借10万之众作拼死一搏。但是

  • 楚汉战争中赫赫战功的韩信如何三次用水破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韩信的赫赫战功,多是在劣势条件下取得的。他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包含着强弱转化,以奇制胜的一些辩证方法。网络配图木罂渡河——避实击虚刘邦在彭城兵败之后,魏王豹和其他诸侯纷纷叛变。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军重兵集结于——蒲板(今山西永济北)封锁黄河口临晋关,阻止汉兵渡河。虽然双方的兵力不详

  • 韩信之死真相 竟死在一群弱不禁风的女人裙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司马迁的《史记》是这样描述韩信之死的:韩信被骗进宫却一直没见到刘邦,只看到到了一大批武士围堵,没等他反应过,便把他捆绑起来。吕后的心肠可是家喻户晓,她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因此连问都不问,就将韩信就地解决了。说韩信是被一群武士围攻而死,至今我仍怀疑,怀疑的就是《史记》也不一定全部是真实的。毕竟都是人为

  • 历史上韩信为什么心甘情愿的让刘邦削藩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天下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地图上去看,天下又是那么的小,最后,你韩信一个人就占了89个县,其它功臣们,却是一个县都封不着。这公平吗?在这种背景下,功臣们大都报着一个幻想,那就是消灭韩信后,刘邦会把韩信所占的地盘,切割开后封赏功臣。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说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各位将领都纷纷请示收拾韩信。但是

  • 刘邦当了皇帝后 韩信为何会成为收拾的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汉王刘邦迎回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之时,正是秦历年底,新年将至了,可谓喜上加喜。刘邦命人在营中备下酒席,一来庆贺亲人团聚,二来庆贺新年。刘邦先与太公、吕后在内帐宴饮,亲人劫后余生,自然感叹连连,唏嘘不已,酒饮得格外畅快。新年当然得有些礼数,刘邦先向太公祝釐,为他老人家祈福。随后端坐外帐,接受文臣武将的跪

  • 韩信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韩信,公元前196年,大家也都知道有关韩信的一些经典的战役,被称为“兴汉三杰”之一,但是后来却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名义杀死在宫中。然而,在韩信死的前几年,就已经被剥夺了兵权,从原来的齐王被贬成为了淮阴侯,并从长安偏离,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韩信临死前曾说过:“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 萧何辅刘邦识韩信 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和大威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何

    萧何慧眼识珠,不仅发现了刘邦,而且还为刘邦发现了韩信,成就了刘邦的天下大业;他功高无二,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然而也被认为是一大威胁,于是他从善如流,自损清白,自污其身,小心谨慎,趋利避害。一、才识过人,慧眼识珠萧何的出身不是世家豪门,但年纪轻轻,就因精通司法律令,而被任命为沛县的功曹,负责刑事审判。

  •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楚霸王项羽

    韩信领兵打仗的本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也正是因此,让很多人感到奇怪,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虽然项羽本身的能力很强,但是在那时的社会现状下,有一个韩信这样的帮手难道不是更好吗?项羽画像项羽最后死在韩信的逼迫下让无数欣赏项羽的人为他惋惜,同时感到好奇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倘若项羽当初能够重用韩信,那么就不但

  • 战神韩信到底打过败仗吗 韩信用兵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神韩信

    不知在历史上有没有记载过韩信打过败仗,但是在《楚汉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在出蜀地之后,是打过一次败仗,并且败的还是挺惨的。项羽以3万的兵力,打败了50万的诸侯联军,如果说这是谁的错,韩信难以推脱,但也不是他的过错。刘邦在攻打彭城的时候,项羽的军队被滞留在齐国,留下范增来防守彭城。刘邦所带领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