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纸上谈兵”为何能入萧何眼?萧何能确定韩信一定能打胜仗吗?

韩信“纸上谈兵”为何能入萧何眼?萧何能确定韩信一定能打胜仗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7 更新时间:2024/1/17 19:40:21

韩信“纸上谈兵”为何能入萧何眼?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对韩信的领兵能力,我们没有疑惑,另我们疑惑的是韩信的崛起之路。他叛楚投汉,不被重用后又叛汉而逃,哪怕如此,仍被刘邦拜为大将。

我们拥有2000多年的“上帝”视角,自然知道韩信的“暗度陈仓”、背水一战以及垓下之围,这些战役成就其兵仙威名,可刘邦不知道啊,他为何敢拜韩信为大将,只是因为萧何推荐么,背后会不会有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

韩信同萧何、张良的不同

聊韩信前,不得不说说萧何与张良。汉初三杰每人分管汉军一摊子,萧何是后勤,张良是参谋,韩信是大将。萧何保证刘邦军队的战斗力,张良佐助刘邦制定汉军的进攻战略,韩信则保证具体战争的胜利,汉初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反秦前,萧何本就沛县二把手,有组织管理经验。刘邦沛县起兵后,萧何又是第一波跟随的人,他自会被重用。张良是韩国贵族,张家三世相韩,除了身份外,还有刺杀始皇帝带来的声望,以及兵书《太公兵法》。

萧何有经验又是沛县嫡系,张良早有名气,这俩人登上高位,被刘邦重用是自然而然的事,但韩信呢?既没领过兵,也没显赫家世,他凭什么被拜将?

说到这里,我说一说题外话,为何我一直提家世?因为家世代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所谓虎父无犬子,虽不算绝对,但有了父辈的言传身教(以及物质基础),比一般人成才的概率要高些。

同等才智的俩人,一人家庭富贵,一人贫寒落魄,后者若不能付出成倍的努力,绝达不到前者的成就。现实如此,可不是几碗鸡汤就能洗刷的掉的。古往今来,寒门成才的固然不少,可与贵族相比,就有点不够看了。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他“说”服的赵王么?还不是因为他爹赵奢。赵王认为赵括既然是赵奢之子,哪怕比不上他爹,比一般人要强吧,再加上演练时候的“头头是道”,才被委以重任。

没了赵奢之子的身份,哪怕赵括说出花来,赵王也不一定会用,与其说赵王信了赵括,不如信了赵奢的“家教”。这便是家世的优势和威力。

韩信在汉营的初次崛起

再回到我们的主角韩信身上来。我们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不曾发现韩信苦读兵书的经历,他的兵法哪里学的,难道真是天生战神?哪怕霸王项羽,也得学习万人敌(兵法)的本事,韩信比项羽还强?

韩信当然学过兵法,“背水一战”胜利后,他不就用“兵法云”忽悠诸将的么。兵法说白了就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并非诡计教程,带兵打仗的靠还是组织管理,而非小说中的智谋对抗。

韩信投奔刘邦后,还没被人赏识,就因连坐要被处斩。在刑场上,韩信即将行刑,看见巡视的夏侯婴,赶紧求救:“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奇其言”,便将韩信赦免。为何一句话韩信就得救了?

我们读起来就是很普通的一句话:汉王不想得天下么,为何斩杀壮士呢?这话有什么不一样,他揭露了刘邦隐藏的野心——夺取天下!

刘邦进汉中后,为了安项羽的心,可是将出入汉中的栈道烧了的,除了心腹重臣外,都认为刘邦就此孤老汉中,不会参与天下霸权的争夺,哪知道韩信一口道出刘邦的打算,如何不让夏侯婴惊讶。

我们现在常说:信息不对等。谁掌握的信息全,谁就能占据主动权。与普通士卒一样,韩信也仅仅有“烧毁栈道”这一条信息,但他却吐出刘邦心中的秘密,足以说明他的大才。韩信又是如何得知的?

刘邦想夺取天下,必然要发展军事力量——锻造武器铠甲、征兵以及储存粮食,普通士兵不懂这些事情背后的含义,却瞒不住韩信。于是有了刑场求救的一幕,他话的背后含义是:我能帮汉王一统天下。

萧何的判断

夏侯婴救下韩信后,与其交谈,认为韩信是个大才,便推荐给刘邦,刘邦“拜以为治粟都尉”。太史公在后面还加句“上未之奇也”,这是为韩信的军事才能抱不平,而非因刘邦官位给的低了。

韩信初入汉营,不过是一个“连敖”,徐广注云:“连敖,典客”,而张晏云:司马也,无论典客还是司马,都比不得治粟都尉,因为治粟都尉相当于刘邦的财政部长,孰高孰低不用多说了吧。

《寓简·卷三》汉淮阴侯归汉,汉以为治粟都尉。按秦官有治粟内史,高帝因之。(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

韩信虽没被任免为军事官职,却成了萧何手下,使得俩人有了深层次的接触。萧何为何笃定韩信的军事才能,不就是有了就近观察的便利么。

所谓察其言,观其行,有了这两点,对一个人也就有了大致了解。领兵打仗就是将军对士兵进行有效组织管理,而这些行为,在韩信的“治粟都尉”一职中,都会显露出来。

刘邦东出的时候,萧何能将后方的粮草、士卒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靠的便是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萧何是这方面的大家,自然能看出韩信是否精于这一点。再加上平时与萧何进行兵法、局势的探讨,足以让萧何明白,韩信是将帅之才。

丞相既然能将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就能带好军队,与名将的区别在于战争中的“临场发挥”。三国贾逵,宋朝范仲淹都有文臣官武事的经历,而且还不错。对某些人来说,万物皆有联系,一理通,事事通。

正如萧何对刘邦所言,汉军不缺大将,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唯独没有一个帅才,千将易得,一帅难求。萧何可不是随意举荐韩信,而是有了观察、了解后,才做了决定,只是这决定下得有点晚。

《史记·淮阴侯列传》称:“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这里产生个误会。萧何认可韩信的才能后,向他保证,一定会向刘邦举荐。奈何韩信是个急性子,等得久了便有点不耐烦。

韩信认为萧何已经向刘邦举荐,只是刘邦不愿用自己,于是产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哪知道韩信还在萧何的考察期,根本没给刘邦举荐。

韩信跑了,这一跑可打乱萧何的计划,甚至来不及禀告刘邦,便骑马追了出去,也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任何决定都是一场博弈

萧何肯定韩信的才能,但他能保证韩信一定能打胜仗吗?他不能,韩信毕竟没有带过兵,这也是一开始萧何没有立即向刘邦举荐的原因,他想继续“考验”一番,可韩信的出逃,使得萧何不得不放弃对“失败”的担忧,搏一搏韩信带兵的胜率。

诸葛武侯用马谡,是一生的败笔。不少人说刘备早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可用,他偏用,活该失败。刘备若真的预言如此“准确”,还会有夷陵之败么?

马谡长期跟随在诸葛亮身边,他的能力被诸葛亮看在眼里,若真是一庸才,武侯当然不会用,但用了一定能成功吗?不然,还是一场博弈,敢不敢赌一赌、搏一搏?只不过武侯最后输了。

街亭之战,张郃击败马谡后攻向王平,王平兵少,敌不过张郃,于是“大张旗鼓”,摆出人多势众的架势,张郃疑心有诈,没敢进攻。

早些年的刘备曹操汉中之战,曹军追击赵云,围了蜀汉大营。赵云营中同样没什么兵卒,若曹军进攻难以抵抗,于是“偃旗息鼓”,摆出一副空营的架子,曹军同样怀疑有诈,引兵退去。

试问,若你被强敌包围,是选择王平“装人多”的做法,还是赵云“摆空城”的做法?无论选了哪个,最后的胜败还得寄托于对方,看对方敢不敢搏一搏,你在耍诈。

历史上每一个决定,大多诞生于一次次博弈,诸葛亮用马谡,他输了,萧何举荐韩信,他赢了。源于巧合,还是实力?谁又能说的清呢。

现在不少人说韩信靠“纸上谈兵”,才入了萧何法眼,靠的是幸运。固然,韩信有一定的幸运——萧何敢赌,若没有与韩信的接触,萧何敢搏吗?不少事情往往没表面那么简单,背后总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这边是读史的用意。

标签: 汉朝韩信萧何

更多文章

  • 如果韩信三分天下,历史会不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韩信虽然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后的下场也是十分的悲剧,吕后安了一个罪名给杀害了,关于韩信到底想不想造反?这是一个千古谜团,充满了争议,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韩信当时完全有机会造反,并且他身边的谋士蒯通也在极力的劝说韩信让他起兵,

  • 韩信被封为齐王时,如果造反会不会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韩信。韩信自从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其战绩确实比较可人,在攻打齐地成功后,以齐地不稳定为由,公然跟刘邦要官,在张良的分析后,刘邦满足韩信的要求,让他做了齐地的主人,那么此时韩信如果公然反叛刘邦,他韩信会成功吗?会给刘邦攻打他提供理由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

  • 韩信刘邦能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谁?韩信打败过哪些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打败过哪些名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在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出现分裂局面,而很多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分裂时期,如东汉末年的三国、隋朝末年的十八路反王等等,不过其中最为精

  • 萧何是如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的?萧何为什么要冒死追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刘邦,萧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萧何为什么要冒死追韩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项梁败亡又归属项羽,项羽用为郎中。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项羽不采纳。汉王刘邦入蜀后,韩信逃出楚军投奔了汉军,仍然不为人所知,当了小官。后来犯罪应当斩首,一起的十三个人都已被斩了,轮到韩信时,他抬头观看,恰巧看到了滕公夏侯婴,

  • 萧何为何计杀韩信?韩信只适合生在战乱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韩信,萧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萧何为何计杀韩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最高掌权者,几乎掌握一切人的生杀大权,对于帝王,人们往往是敬而远之。古人认为君王喜怒无常陪伴君王如同陪伴老虎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对于帝王身边的人,最忌讳的一词便是“功高盖主”,若是

  • 揭秘:韩信为什么北伐一次就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北伐一次就能成功,为何诸葛亮五次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汉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它的存在,既阻挡了外地入侵,也不利于防守一方的出击。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中攻入关中平原的,似乎只有韩信一人。诸

  • 韩信为何一出道就能横扫天下?是什么造就了韩信的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韩信为何一出道就能横扫天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韩信从来没有当过元帅,但一出道就横扫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的。第一原因,是韩信本身拥有非常高的军事理论知识。对此,我们只需要看下夏侯婴、萧何、刘邦这些个大佬,他们一和韩信谈话,马上就肯定这是个人

  • 蒯通劝说韩信造反,他自己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蒯通,汉朝

    对蒯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一位谋士,本应该全心全意辅佐明主,可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就数项羽刘邦了,但是刘邦有张良,项羽有范增。面对辅助平庸之人又不愿意,后来经过陈平的反间计,范增被气跑了,此时的蒯通以为机会来了。史书记载“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

  • 揭秘刘邦杀韩信的真正原因 800年后的李世民才明白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韩信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杀韩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建国号为汉,而刘邦在成功上位之后杀了他的功臣韩信,很多人认为刘邦不该杀死韩信,因为刘邦的江山虽然打下来了,但是还没有稳定下来,而且国家周围也有匈奴人在捣乱。如果当时有韩信在,或许后来的大汉天子刘彻就不会

  • 韩信留下一条普通计谋,为何诸葛亮学不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朝末年,有一个名叫韩信的穷小子,无父无母,无家无业,孑然一身。因为实在太穷,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连个吃饭地方都没有。为了糊口,他不得不求亲靠友,一度寄居在南昌亭长家里,勉强混三顿弄饭吃。亭长家里也不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