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中国吃人史:齐桓公称小孩肉味最美

古中国吃人史:齐桓公称小孩肉味最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41 更新时间:2024/2/15 22:03:00

因为兴趣爱好吃人。春秋霸主齐桓公吃遍了天下美味,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吃人肉,手下美食家易牙得知主公心意,一会即找来人肉羹若干。齐桓公吃了,觉得味道极美。易牙在一边讨好说:这是我三岁的儿子。齐桓公甚是感动。

这位齐桓公什么都吃,连人肉都尝,活该他后来被易牙堵在宫内,活活饿死。六十多天后才被人发现。

网络配图

齐桓公觉得人肉羹美味,但是唐朝的张茂昭就认为人肉难吃。在《太平广记》中引卢言《卢氏杂说》:“唐张茂昭为节镇,频吃人肉。及除统军到京,班中有人问曰:‘闻尚书在镇,好人肉?虚实?’昭笑曰:‘人肉腥且韧,争堪吃!’”

因为天灾吃人。历史上最常见的是当荒年来到,粮食绝收的时候,悲惨的百姓们为了保命往往易子相食。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汉武帝鼎元三年(公元前114年)──“关东郡国十余,饥,人相食。”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

网络配图

因为人祸吃人,最明显的,就是战争。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城,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折骸而爨。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乃强令食之。括城中妇女既尽,以老夫少小继之。所食人二三万。”几万妇女老人小孩成了这场战争的“军粮”,支撑着军人拼命。

为报仇雪恨而吃人。古人为了复仇可谓无所不为的。岳飞元帅在《满江红》就放过狠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恐怕不单单是恐吓匈奴人的吧。酷吏来俊臣被正法,著名的酷吏来俊臣死后,朝廷下令把他陈尸闹市,让民众分食其肉。片刻之间,民众就把他抢食而光。

作为惩罚警告吃人。战国时候,中山君对于私通外国的臣子,就要吃他的肉,还要一个人独吞,不分给别人。《史记·黥布列传》记载,公元前196年夏,刘邦彭越阴谋造**为由,将其杀死,切碎作成肉酱,并把这肉酱分发给全国各地的诸侯食用,以示恐吓。南朝宋刘劭的助手张超之在守卫京城皇宫的战斗中失利,最后被乱兵所杀。惩罚的方法极为残酷:“剖腹刳心,脔割其肉,诸将生啖之,焚其头骨”。

网络配图

吃法恐怖。有烤、烹蒸、煮羹等多种。通常男子的大腿和妇女的乳房是最先切下来吃掉的部分。其残酷的情形,实在是无法描述。宋朝吃人肉分等级:瘦的男女叫“饶把火”;女孩子叫“下羹羊”,小朋友叫“和骨烂”,这些被吃的人,统一被称作“两脚羊”。元朝末年,天下动乱,驻守淮右的官军缺粮,也捕人为食。他们认为小孩的肉为上等,女人的肉次之,男人又次之。他们把人肉叫做“想肉”,意思是说吃了之后美味无穷,还使人想念。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两个齐桓公 千万不要傻傻地分不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齐桓公

    最近在写古代世界史与平行中国的专栏的时候,碰到不少读者在评论栏里说怎么会是齐桓公呢,齐桓公是春秋的,怎么会到战国呢?那么现在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好让大家别傻傻地分不清楚了。首先,来说说那个不为人所知的战国齐桓公(熟人通常后面才介绍)。网络配图这位齐桓公叫田午,田氏代齐后第三位国君。说到田氏代齐,这是齐

  • 齐桓公鼓励生育:解决婚龄男女比例失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桓公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

  • 揭秘:贪杯好色的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是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同时亦是春秋五霸之首。那么,齐桓公何德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呢?揭贪杯好色的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 春秋轶事:齐桓公为抢媳妇儿竟发动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

    那日,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上划船采莲,莲叶何田田,他俩玩儿得很开心。蔡姬玩儿嗨了,就开始往齐桓公身上洒水,齐桓公当然是制止的。蔡姬本来就知道齐桓公怕水,桓公说别闹,她就知道桓公怕了,晃荡小船,越玩儿越嗨,最后溅了桓公一身。桓公当时就怒了,心想你是傻逼吗?遣返。回你哥那儿反省反省。蔡穆公看见齐国把妹妹送回

  • 管仲拜相与齐桓公发生了怎么样的君臣碰撞?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或郑州登封颍河上游),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网络配图齐桓公刚登上国君之

  •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不是齐桓公 而是郑庄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郑庄公

    春秋时期,中国的牛人太多。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这些霸王们,史学家们大书特书,但是汉字君今天要告诉大家,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绝对不是这些人,而是名字不太响亮的郑庄公,曾经作为诸侯霸王,带着泱泱大国齐国四处干仗。当然,如果没有郑庄公的攻伐,大周天子还不能如此窝囊,让后世的齐桓公等成为春秋五霸

  • 什么事件的发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确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最早称霸大家都很清楚,齐桓公为何能够称霸很多人也都能够说出几条理由来,那么齐桓公称霸有着什么样的标志呢?什么事件的发生正式确立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呢?一般来说,现在认为葵丘之盟是齐桓公正式成为霸主的重要事件。当时周惠王希望废掉自己的太子,转而立他的爱妃生的小儿子丰子带为太子,这件事

  • 齐桓公为什么竟然让有一箭之仇的管仲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很为人称赞,其中的曲曲折折我们已经讲述过很多,的确在春秋乱世中,各方诸侯都在极力拉拢人才,他们网罗各方人才成就自己的霸业,期待在各国征战中分一杯羹,这就造就了春秋时期人才的大规模流动,各国国君求贤若渴,各方人才也在积极奔走,双方各取所需,都在找自己的位置。网络配图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 齐桓公本是一代雄杰: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

    “悟”为此道之起步,“破”为此道之续步,“习”为此道之化步。齐桓公本是一代雄杰,在贤相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下,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的第一位霸主。而至晚年则意志衰退,宠妾用奸,好色起佞。他有六个儿子,均从庶出,也都有资格继承君位。齐桓公先是立昭为太子,而竖刁、易牙等人却欲谋立无诡为太子,并对管仲极为不满,

  • 大半生英明神武齐桓公晚年却面临儿子夺位大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公晚年却面临儿子夺位大战

    齐桓公虽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带着齐国走到了中原的巅峰,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较凄凉,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个儿子也没有一个靠得住的,没有一个去看看他们可怜的老父亲,任齐桓公饿死在了宫廷中,那么齐桓公的儿子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齐桓公一生总共有过好几个夫人,但是这几个夫人都没有儿子,所以说齐桓公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