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秦朝是被秦二世和赵高作没的吗

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秦朝是被秦二世和赵高作没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40 更新时间:2023/12/18 10:35:00

还不知道:秦朝灭亡真相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而统一天下。自此,中国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的统一大业的王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便结束了其一生。

秦始皇传之万世的想法终究是落空了,许多人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被秦二世赵高给作死的,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秦二世与赵高的胡作非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这位千古一帝的生命,永远的终结了。

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矫诏杀掉了扶苏,将胡亥推上了帝位,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上位之后,只顾享乐,不顾百姓生死。而赵高为了掌权,忽悠秦二世杀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臣名将。

秦二世与赵高的胡作非为,导致了百姓更加的民不聊生,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了。

很快,秦朝大地遍布硝烟,反秦声势越来越大。

在这时候,赵高杀死了秦二世,妄图自己当皇帝,而后赵高本人也被秦王子婴所杀。

可以说,秦二世和赵高的胡作非为,是秦朝灭亡的最直接的原因。

六国贵族和人民不认可秦朝的统治

秦始皇以武力征服了六国,但六国贵族仍然心想着复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张良被称为千古谋圣,他原本是韩国贵族,一心想着复辟韩国。

但张良没有足够的实力推翻秦朝的统治,于是他采用了非常极端的手段,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想着给韩国报个仇。

其他几国的贵族心中的想法其实都与张良差不多,都想着复国。

而当时的人民,长期被原来的国家统治,心中有着非常强烈的故国情节。

从他们的骨子里,早就习惯了被原来的贵族所统治,再加上儒家和原六国贵族的煽风点火,很快便加入到了反秦的行列中。

六国人民只是形式上被统一,但思想上仍未统一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人民的思想。

比如车同轨、书同文、采取郡县制、焚书坑儒等等,但那时候秦统一全国的时间非常短,六国人民对于秦的统治并不认可。

而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不舒服的,他们习惯了原来的被统治方式。

即便迫于秦的强大武力,他们不得不暂时低头,但只要有机会,一定是会反抗。

因此,我们看到即便到了楚汉相争的时期,都还有人想着要恢复分封制,比如郦食其。

这就是典型的对于秦统治的不认可。

儒家的影响

许多人都知道,先秦时期的儒家有一个很大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周礼。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儒家思想被抛弃,全国性地采用了法家的思想。

这些儒家学者虽然无法在政治上发声,但在民间的影响力却是非同小可。

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不断的批判,即便是好的决策,在他们眼里都是错误的。

无论是车同轨、书同文,还是采用郡县制,都打破了儒家对于恢复周礼的愿望,同时,焚书坑儒打破了大家族搞知识垄断的特权,因此,他们极力的抹黑秦朝的统治。

有了这些所谓的学者影响,人们对于秦朝的统治也就逐渐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军功制度,让人们看不到希望

商鞅变法的时候,发明了军功制度,让身在底层的人们也有了成为贵族的希望。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战争也就减少了,人们立功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这也就意味着,原本的阶级就这样固定下来了,身处底层的人民不再有机会通过立战功来获取爵位。

法制制度的丢失

商鞅变法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只要不同时出现昏君和佞臣,秦朝就不会灭。

然而不幸的是,秦始皇死后,昏君和佞臣却同时出现了。

秦二世和赵高大肆屠杀大臣名将,皇室宗亲,使得法制变得可笑。

这时候的秦朝是从源头就开始彻底烂掉了,这也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结语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统一,创立了大一统的时代。它虽然仅仅只存在了十五年,但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汉朝基本上都是沿用秦制,而大一统的思想以及郡县制,都深深地扎入了人们的脑海中。

因此,尽管后世总是分分合合,但最终还是以统一的形式延续至今。就这一点来说,秦朝是居功至伟的。

标签: 秦始皇汉朝

更多文章

  • 赵高有什么本事,为什么能让秦二世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高,秦朝

    赵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指鹿为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生了异心的臣子,向皇帝进献了一匹鹿,却偏偏说成是马。皇帝以为是自己认错了,便问底下的其它人,其它人有的实话实说,有的却迫于这个臣子的淫威,附和说是马。故事的最后,说是鹿的臣子都没了命,只有说了是马

  • 傀儡皇帝秦三世子婴生平壮举:杀了宦官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三世,子婴,皇帝,宦官,赵高,秦朝

    秦三世子婴继位不久,刘邦就进入关中。刘邦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中投降。秦王朝在子婴投降的那一刻正式结束。子婴在位仅仅46天,这个时候要子婴拯救秦王朝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上帝也拯救不了秦王朝了。但是,子婴还是干了件让后世所有傀儡皇帝

  • 为什么后人称子婴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他有什么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子婴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有: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网络配图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07年的时候,赵高发起了望夷宫之变。赵高自从秦始皇死后,就开始

  • 秦相李斯想明哲保身为何反丧命:名臣的离奇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斯,秦朝,

    名臣的离奇死亡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

  • 秦朝开国丞相李斯想要明哲保身为何反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斯,秦朝,秦始皇,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李斯的伯乐居然是吕不韦?李斯和吕不韦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李斯,吕不韦

    当李斯风尘仆仆赶到咸阳城的时候,他想不到自己会遇上一场盛大的丧事。年轻的秦庄襄王即位三年便撒手西去,把偌大一个国家留给刚满十二岁的儿子嬴政和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本是阳翟大贾,他本着一种大商人的世界观投身于政治活动,他的人生信条是“奇货可居”。在这一信条的驱使下他出资帮助了一个困居异国、纤弱无能的秦之

  • 历史如何评价李斯?李斯对中国发展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斯,秦朝,历史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李斯是秦朝时期的著名丞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他是秦国不能回避的一个人,了解秦国的关键人物之一。李斯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他的身上既有文人“达则兼济天下,

  • 李斯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李斯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斯,秦朝,秦始皇

    《史记》记载: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李斯在临刑前,回头看自己的儿子说:“我还想跟着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追逐野兔,还有这样的机会吗?”说完父子俩都哭了,最后的李斯下场很惨,不仅本人被腰斩,还被夷三族。回首当年丞相

  • 李斯对汉字发展有何影响?又是什么影响了李斯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斯,秦朝

    李斯不仅是秦朝的一个功臣,他还对秦朝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大秦帝国的见证者,也是缔造者。虽然在千百年来,很多人评价李斯是个只知道贪恋爵禄的人,其实李斯对自己的定位和认识都很清楚,千古帝业有他一半的功劳,也因此替始皇帝背负了一半的骂名。李斯成功登上丞相之位后,回首当年在上蔡的时光应该是很感叹。

  • 秦朝宰相李斯为什么不帮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宰相李斯,公子扶苏

    赵高修改诏书,杀死嬴政嫡长子扶苏,当时身为宰相的李斯为什么没有阻止赵高,反而还和赵高狼狈为奸,帮助赵高害死扶苏呢?李斯和扶苏之间是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他非要置扶苏于死地。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封为宰相。秦始皇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