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京索之战?看看西楚霸王与战神韩信的第一次交手

什么是京索之战?看看西楚霸王与战神韩信的第一次交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07 更新时间:2024/1/21 10:07:35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京索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说京索之战,不得不说彭城之战。

《史记中》记载刘邦纠集56万诸侯联军,趁项羽北上对齐国征讨齐国叛乱时,挟还定三秦之威势,一举占领彭城(今江苏徐州)。

汉高祖刘邦

但是刘邦占领彭城之后,““沛公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每日只知道享乐,以为五十万大军在手,高枕无忧!

西楚霸王项羽得知自己的首都都被占了,当即大怒。留下大部队继续平定齐国,率3万精兵出奇不意走萧县出现在彭城以西,击溃联军,汉军向西南逃到灵壁附近的雎水边上被楚军一顿砍杀,死伤十万,以致江水断流。

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两万破四十万秦军,彭城之战三万破五十万汉军。一代天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这么骄狂,不可一世!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主角不是西楚霸王,而是楚汉相争这个风云际会的大舞台上,唯一可以媲美西楚霸王的一代战神兵仙——韩信!

彭城之战之后,刘邦兵败如山倒,可以说是四面危机。更要命的是各诸侯看到刘邦不堪一击,纷纷叛汉降楚。

西面回家的方向,西魏王魏豹最先背叛刘邦,公然回归项羽的麾下,直接断了刘邦回大本营汉中的归路;

北面,是燕、赵、代三国,

在项羽“三万灭五十六万”骄人战绩下,的强大军事威慑下,都站在项羽一边了,况且项羽本来就是西楚霸王、天下诸侯的总盟主。占据着大义的名分。

东面和南面,都是楚国的地盘,项羽 就在东南。

唯一南面还有一个和汉国接壤的临江国,但是临江国一直都保持中立,但是在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之下,随时可能归顺西楚霸王,从南面合围汉王刘邦。

危机四伏的说法都还是轻的,形势危急到甚至随时都有灭顶之灾!

正在这个危难时刻。一代军神韩信来了!

《淮阴侯列传》

记载,“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京索之战,汉军大破楚军骑兵,一向是学术界争论最大的,因为没有明确记载到底是谁指挥的,甚至也没记载韩信是否在其中,《史书》中都是刘邦的功绩,

《史记》、《汉书》的京索之战,记载的过於简短,几乎是一句话略过。

今天很多史家主流意见还会说,京索之战主帅是刘邦,韩信只是收集残兵败将与刘邦会合, 而且史书把功劳记给了刘邦和灌婴

连後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沿袭了京索之战的说法……

我们不要忘记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无论是写《史记》司马迁也好,写《汉书》的班固也好。本身都是拿着大汉的俸禄的!涉及到高祖皇帝,敢不美化几句?

尽信书不如无书!

本着辩证的角度的看问题,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京索之战!这场可以说得上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的战役!

首先,刘邦的军事才华并不是顶尖的。

韩信曾经直言不讳,刘邦善于将将。最多只能领十万兵。

善于将将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也就是说刘邦不适合带兵打仗,但是他比较有战略眼光,知道该怎么把人笼络在一起并指明道路让大家走向最终胜利。他的长处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刘邦是个政治天才,这一点毋庸置疑!

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的英布在反叛刘邦时曾经说:我当今最怕的,无非韩信彭越刘邦三人,现在韩信彭越已死,刘邦老了不肯来,我造反赢定了!

以上想表达的只有一个论点,韩信的军事才华肯定是高于刘邦的。

熟悉汉史的都知道刘邦在没有韩信帮助之前,一直是下坡路,而遇到韩信之后,则是一路鼎盛,最后逼得项羽在乌江自杀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父亲和老婆都丢了,一路仓皇西逃,惊魂未定。

留守关中的韩信迅速赶到荥阳前线 跟他会和。

在这样危机四伏,随时都有灭顶之灾的情况下。以刘邦的政治天分,难道不知道这个为难之际,军队的指挥权应该交给谁吗?

所以,合理的推断荥阳收拾残兵之后,军队的指挥权在韩信手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段话说的非常到位:“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

这里所谓的西山, 指的就是 成皋山、广武山。

为何迫西山不能进也?

因为项羽带来的是三万骑兵。骑兵在平原上可以风卷残云,所向披靡,但是一旦到了地形陡峭的山上,冲锋的作用就直接被抹杀了!

纵观韩信生平指挥的十大战役,无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是十面埋伏,无一不是因势利导,对地形的利用那是极尽能事!

依托山地阻挡霸王的铁骑,有着浓厚的淮阴侯的个人指挥风格!

就这样韩信利用荥阳有利的山地地形,组织起防御体系,多次击破楚军于京(今河南荥阳南)、索(今河南荥阳)之间 ,止住了彭城溃败的颓势。

韩信不仅阻止了楚军的追击和进攻,还不时抓住战机,组织起必要而适当的反攻。

他派曹参、灌婴、靳歙等将领分别出击,先后夺回了雍丘(今河南杞县)、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燕县(今河南长垣西北)、衍氏(今河南郑州市北)、武强(今河南郑州市东北)、菑南(今河南民权东)、昆阳(今河南叶县)、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等地,消灭了这些地区的楚军以及叛汉投楚的势力。

韩信把战线由荥阳向东推进,协助刘邦,重点部署了由荥阳至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洛阳的纵深防御。

托这一带的有利地形,组织起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准备抵抗项羽新的进攻,阻止其连续突破。

这样,北起荥阳南至南阳,西起洛阳东至外黄,构成一个纵横各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楚汉斗争形势由汉的极度劣势进入到了相对峙的状态。

韩信在刘邦彭城惨败之余,阻止了楚军乘胜入关,稳定了战局,经营一个强大的正面战场,使刘邦转危为安,为夺取下一阶段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有这些,都是在汉高帝二年(前205)五月至七月之间完成的,充分显示了韩信扭转乾坤的军事指挥才能。

虽然京索之战的规模不大,但是确实是一场关键战役,如果一旦荥阳再度战败,刘邦想逃回大本营汉中都难。楚汉相争估计就此打住了!

就这样,一帮残兵败将在无敌战神韩信的统领下,在荥阳一带整整阻挡了如日中天的西楚霸王项羽三年。

虽然并无史料明确记载,但是种种迹象明确表明,京索之战正是战神兵仙韩信和西楚霸王项羽的第一次交手。

项羽攻,韩信守。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不得不签订“鸿沟之盟”。

又两年,亥下之战之战爆发。这次是韩信攻,项羽守!

结果大家都知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乌江边无言再见江东父老 ,自刎而亡………..

韩信不愧是千古第一名将!

标签: 京索之战汉朝

更多文章

  • 韩信被杀害之前,张良为什么没有对他伸以援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西汉

    张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秦国灭亡后,4年的楚汉之争开始了。战况异常惨烈,最终以项羽在乌江边自刎结束。刘邦也随即建立了大汉400年的江山。而据历史记载,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也开始学着其他的君王,大肆分封自己的嫡系和开国功臣。而帮助刘邦平定天下的萧何、张良、

  • 刘邦到底是如何看待韩信的死的?为何会后悔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刘邦

    在《史记》里司马迁借用刘邦之口,在得之韩信被吕后杀死在未央宫里之后,刘邦的感觉是:且喜且怜之,可谓神来之笔,诛心之局,短短五个字把刘邦的流氓本性,枭雄本色展露无疑!刘邦其实并不嗜杀。早年的时候,他对人才其实是非常宽容的。尽管他嘴里骂骂咧咧,但是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人才,也很少杀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副

  • 韩信死后,他的兵法究竟有没有失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真正登峰造极的军事家首推两人,一人是战国时期的孙武,此人被后世称为“兵圣”,一套《孙子兵法》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另一人是秦朝末年的韩信,被人称为“兵仙”,韩信用兵“抱王霸之大略”,自成体系,创造了暗渡陈仓、背

  • 张良非常受刘邦尊敬,为何张良没有出手救下韩信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张良

    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谋士,刘邦称呼手下几乎是直呼其名,唯独称呼张良为子房,由此来表达对张良的尊敬。刘邦一生中几乎对张良言听计从,他们的关系就像刘备和诸葛亮那样。那么同为汉初三杰,为何张良看见韩信被灭三族,不出手相救呢?在解说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从韩信为什么被杀说起。韩信家境贫寒,他像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有

  • 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什么从没想过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西汉

    韩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刘邦对有才之人从来都是解衣推食,有功必赏。比如他答应韩王信收复了韩地,就把韩国赏给韩王信,说到做到。他答应陈平如果范增被弄死,就把四万金赏给陈平,结果也做到了。这就是刘邦的手段之一,韩信身为一个臣子,自然是希望有这么一个领导带着他

  • 卢生和侯生为什么会诽谤秦始皇 只因他们害怕谎言被揭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儒生,秦始皇

    还不知道:卢生、侯生为什么要诽谤秦始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坑儒”的故事原型见于《说苑》卷二十《反质》讲方士侯生、卢生害怕继续留在秦始皇身边会遭杀戮,于是一起逃跑,始皇闻之,大怒曰:吾异日厚卢生,尊爵而事之,今乃诽谤我,吾闻诸生多为妖言,以乱黔首,

  • 侯景一生充满传奇,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悲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侯景

    侯景,鲜卑化的羯族人,个不高,跛子,弓马娴熟,擅长策划武装叛乱,先反了老东家高欢,后来又反了江南的和尚皇帝萧衍。侯景有新发明,他给自己设计了两个新职务: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据说当时的傀儡皇帝萧纲听说后,大惊失色说:“侯将军都有宇宙的名号了?”宇宙这个词是庄子最早提出来的,后来由淮南子发扬光大

  • 桓玄是怎么建立桓楚的?桓玄生平简介及政治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桓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桓玄生平简介及政治贡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等职,封楚王。

  • 桓楚政权建立之后 为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桓楚政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桓楚政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400年,此时南方的东晋朝廷,要说谁的实权最大,不是皇帝,也不是朝廷重臣,而是外面的桓玄。东晋朝廷的政权虽然由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相继掌控,但能够管辖的也只是江南八郡而已,江北由北府兵刘牢之、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分割,而南边还爆发

  • 刘邦孙子喝毒药自杀?齐孝王刘将闾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

    在“七王之乱”一开始,齐王刘将闾就被三个兄弟围困起了,支撑得非常艰难,他越来越觉得不妙,怕城破身亡,就派大夫路中去中央报告,请求援兵来救助。这位路大夫冲破了路上的艰难险阻,跑到了长安。刘启告诉路中:“让齐王坚守都城,中央部队已经打败了吴、楚叛军,很快就会去给你们解围。”路中大夫又往回跑,这次他没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