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伍子胥鞭尸掘墓,为什么后人还是对其尊重有加?

伍子胥鞭尸掘墓,为什么后人还是对其尊重有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68 更新时间:2024/2/15 22:07:33

伍子胥鞭尸掘墓,为什么后人还是对其尊重有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伍子胥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此人一生忠直刚正,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美名,包括端午节吃粽子,除了主流的纪念屈原一说之外,也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但伍子胥为什么没能成为端午纪念的主流?这与他为人太过刻薄有关,特别是他在率领吴军,打败楚国,报仇之后,对楚平王的鞭尸掘墓行径,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还要从伍氏家族与楚国的关系说起。伍家在楚国一直很有名望,当年伍举配合霸主楚庄,让“一飞冲天”的大鸟展翅翱翔,伍举的后人伍奢辅佐楚平王,他一开始当君主还有模有样,可私生活实在无耻荒唐,为儿子娶来秦国公主本属正常,可楚平王一见儿媳漂亮,便偷偷纳入自己之床,这个秦女如同当年的卫国宣姜,从此做了楚国太子建的后娘。楚平王开始对自己的儿子有所提防,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也被视为同党,果然伍奢最后被陷害进了牢房。

楚平王打算斩草除根将伍氏杀光,便命令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员和伍尚:如果你们乖乖认罪服绑,你们父亲的罪过可能会得到原谅,兄弟俩明知此去是给父亲陪葬,可也不能怕死贪生四处流浪,经过一番艰难的选择和商量,伍尚决定自己放弃抵抗,尽孝心陪在父亲身旁,又让弟弟伍员远走他乡,以伍子胥的坚韧倔强,一定能逃到其他国家借兵调将,以便回攻楚国报仇算账,兄弟俩从此各奔一方。最终伍奢伍尚毫不意外命丧,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也无比悲壮,楚国的追捕让他难以躲藏,到处都是通缉他的画影图像,很难顺利闯出楚国边疆,再加上全家被灭带来的哀伤,据说伍子胥一夜愁得白发苍苍,好端端的青年英雄英姿飒爽,最后竟被逼成了须发皆白的老丈!

即使这种传说有些夸张,也可以想象伍子胥的绝望悲凉,但一夜白头也算是遇难成祥,因为这是一层天然的伪装,如此混出楚国也算是天理昭彰。经过一路艰辛的波折飘荡,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的土地上,要说吴楚之间本就经常碰撞,吴军是帮助伍子胥的合适对象,可以说对楚国向来怒火满腔,吴国提起楚国就斗志昂扬,再加上伍子胥擅长带兵打仗,所以他顺利地走进了吴国朝堂,然而他虽屡次请吴王僚帮忙,可吴国始终没有发兵意向,伍子胥最后才弄清了真实情况,只要帮公子光实现“篡位”的理想,这位新吴王才会给他信任与嘉奖,就是他需要的兵马和刀枪。

猜透了公子光这种心肠,伍子胥开始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勇士专诸如愿以偿,从此专诸的家人由公子光供养,平民得到如此丰厚的奖赏,让专诸的豪情彻底释放,一定要让吴王僚被刺身亡,哪怕是被吴王僚的侍卫剁成肉酱,自己也要帮公子光夺回家邦,这股决心在专诸心里已无可阻挡。

想要成功将吴王僚杀掉,也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目标,如果计划不够谨慎周到,凭借贴身的护卫保镖,吴王僚万一能侥幸逃跑,那公子光就成了窃国大盗,他自己反而会性命不保,因此周详的计划比什么都重要,最终决定让专诸苦练烹调,因为吴王僚对吃鱼很有一套,等专诸将鱼烹制出极为鲜美的味道,公子光便请吴王僚入府品尝佳肴,专诸拿做好的雨身当“剑鞘”,锋利的短剑在鱼的肚肠里藏好,因此才有了鱼藏剑或鱼肠剑的名号。

等到专诸端着鱼盘靠近吴王僚,使出了稳准狠的毙命杀招,迅速出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此突然使吴王僚没机会脱逃,恐怕都来不及一声惨叫,便在血泊中轰然栽倒,反应速度超越了众侍卫的大脑,吴王僚死后他们才感到不妙,公子光的府宅只剩下一阵喧闹,专诸最终也死于乱刀,风平浪静后全尸已很难寻找。公子光终于如愿身披王袍,吴王阖闾正式拜祭了吴国祖庙,从此掀起了春秋时代最后的风暴。为伍子胥报仇,既是对这位“功臣”的回报,更是吴国挺近中原的迫切需要。而促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竟然只是楚平王一时色迷心窍,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可见,伍子胥早年遭遇如此之惨,为了报仇付出如此之多,他对楚平王的鞭尸掘墓行径,虽然有些过火,但也是怒火长期压抑,终得释放的结果。所以说,这个性格刻薄,做事过火的人,还是值得同情的,自然也会得到后世的尊重。

标签: 春秋战国伍子胥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伍子胥一死吴国就灭了?伍子胥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伍子胥

    为什么伍子胥一死吴国就灭了?伍子胥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曾率军大破楚国、营造姑苏城等。伍子胥生于楚国,但他的父亲和哥哥遭到楚平王的杀害,随后他便逃到吴国,并且成为吴王重臣。可以说伍子胥对于楚国只剩下了恨,据说伍子胥破楚后,曾掘楚平

  • "伍子胥过昭关"是什么典故?伍子胥一夜白头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伍子胥

    "伍子胥过昭关"是什么典故?伍子胥一夜白头是真的吗?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歇后语,它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过昭关的确是一个带有一些神奇色彩的故事,相传他因为到处都在搜捕他,因此他肯定不能大大咧咧的走出去,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为此一

  • 伍子胥逃亡期间,有多少人因为他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伍子胥,吴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伍子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世人提到伍子胥,都不由得肃然起敬,满门忠烈。父兄伍奢、伍尚侍王至诚,从容赴死;二子伍员,自从加入吴王阵营,勤恳勉励,最终苦谏未果,身死魂灭。笔者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间之事多逃不过因果,有些事情做得多了,自然下场就很惨,这和个

  • 吴国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伍子胥,吴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伍子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司马迁的评价伍子胥时说,伍子胥“隐忍就功名”,意即伍子胥克制忍耐,所以能够成就功名。笔者以为,伍子胥之所以能够成就功名,除了司马迁所谓的“隐忍”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品质,即他具有极强的洞察大势的能力。一、伍子胥的隐忍1、对苦难

  • 伍子胥为什么要带兵灭掉楚国?自古忠孝两难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伍子胥,春秋

    对伍子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时期,君弱而臣强,衰弱的周王室难以对各诸侯国进行有效控制,权威尽失。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开始进行土地扩张,吞并周围弱小的势力,而强大的诸侯国之间,也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与较量。大家熟知的春秋五霸并不是指诸侯国或势力集团,而是指

  • 齐桓公宴群臣管仲耍脾气:迟到、把酒当众倒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

    读国学 长心眼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汉 刘向 《说苑·敬慎》桓公宴群臣管仲耍脾气齐桓公的霸业,离不开管仲,故而尊称其

  • 管仲曾是出名"窝囊废" :工作能力差被3次炒鱿鱼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管仲,名臣,齐国,

    读国学 长心眼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第二》中国古代一提到经营管理,就必须说到春秋时代的管仲。他辅佐齐桓

  • 苏洵《管仲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洵,管仲论

    管仲论朝代:宋代作者:苏洵原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

  • 管仲为何要做娼妓的守护神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管仲

    娼妓神管仲原来是我国娼妓的开创者!而且还是拥护者!私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又说:“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本位为你揭晓管仲为何要做娼妓的守护神之谜。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

  • 苏洵《管仲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洵

    原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