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83 更新时间:2024/2/12 16:11:21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为了救回太公跟吕后,现在她们已经平安回来了,我们合不趁此机会与项羽一决高下。

刘邦一想这话说得对啊,跟统一天下、吞并诸侯国成就帝王霸业相比,遵守信约定算什么呢,加上那个时候项羽连连败北,军心涣散正是好时机,于是他们开始向东追击项羽一直到固陵这个地方,当时离楚君不远,于是安营扎寨准备等着韩信、彭越来支援,左等右等一直没等到,张良告诉刘邦尽管他给韩信封为齐王、彭越为魏相,但事实上他们没有封地,所以才发兵这么慢,实际上是在讨价还价。

刘邦不得已就给他们两个封地,但这件事情已经埋下祸根,当上皇帝之后,像萧何他在关中也有地位,怕刘邦怀疑经常强购民宅、放高利贷之类来常常抹黑自己,刘邦几次试探都发现他并无二心,最终让刘邦放心。张良是外乡人一直跟在刘邦后头,他很聪明刘邦给他封赏的时候,他拒绝了只要了一小块地,加上他没有根基,消除了刘邦的疑心。

但是韩信明显过于高调,老是在老板面前炫耀自己能力比老板更厉害,甚至要挟老板给自己加工资,尽管他是千古以来难得的帅才,可惜他不知道避嫌还主动跑出来邀功,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项梁死后,韩信便跟着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受不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遭遇,背叛项羽投奔刘邦,刘邦也只给他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被处斩,轮到韩信要被斩首正法的时候,在临刑前韩信仰天长叹:"难道汉王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滕公夏侯婴当时是监斩官,听韩信说出这话,再看韩信,觉得这个人不同寻常,于是便放了韩信,跟韩信谈了一番话,更觉得是个奇才,于是便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而刘邦也只是给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做,并没有重用韩信。

鸿门宴韩信剧照

韩信曾数次和萧何交谈,萧何非常欣赏韩信的才华。当刘邦往南郑进发的时候,很多将领都半路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也多次向刘邦举荐自己,但是刘邦却始终没有重用韩信,于是也跟着逃跑。萧何当时是汉军的丞相,听到韩信逃跑了,十分焦急,觉得没了韩信汉军会丢失了一个重要的人才,与是便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骑马去追韩信了,最终终于将韩信追回,也就给世人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其实韩信逃跑和萧何追韩信是两种心思,韩信早就知道刘邦虽能收揽民心,但猜疑心极重,跟着刘邦没有好结果。而萧何追韩信只是为了给汉军追回一个重要人才,并没有意识到韩信回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事实正是如此,萧何追回韩信之后,刘邦不仅怀疑韩信谋反,还怀疑萧何也跟着逃跑。要不是萧何苦苦相劝,刘邦才不会重用韩信,并拜韩信为大将。是萧何告诫刘邦以天下为重,重用韩信,韩信会干出一番赫赫战功,刘邦才恍然大悟,给了韩信一个大将军的荣誉。

事实也正是如此,韩信一直知道刘邦有极强的猜疑心,跟着刘邦没有好结局。尽管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功成身退之后,西汉建立之后,韩信却被贬为淮阴侯,仍然没有得到该有的地位。至此,韩信深知刘邦汉高祖一直畏惧他的才能,怕韩信会谋反。韩信由此闷闷不乐,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刘邦高兴时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如何?"韩信说:"臣多多益善耳。"直至此时,刘邦仍然猜疑韩信会谋反。于是,韩信便向被封为巨鹿郡守的陈稀吐露心事:"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于是,当陈稀谋反时,韩信便不明不白地被骗入朝,被吕后派人捆绑并斩杀,真的很无辜。

楚汉传奇萧何剧照

所谓将遇良才,伯乐赏识千里马。韩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却始终没能找到识马的伯乐。萧何虽然赏识韩信的才华,但萧何毕竟也只是刘邦手下的丞相。韩信是不该被萧何追回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的,即便是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仍被刘邦猜疑并被吕后斩杀。所以说,萧何是大错特错,只知道刘邦与项羽楚汉相争需要杰出的人才,没有想到韩信跟随刘邦东征打败项羽,功成身退之后却命运很凄惨。看似是让刘邦重用韩信,其实是害了韩信!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千古之谜:韩信是该杀还是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奋勇争先,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各个击灭。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着,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

  • 暗度陈仓:韩信率领汉军如何反攻关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暗度陈仓

    汉元年七月,关中已经进入夏天,绿荫蔽野,骄阳似火,几场骤雨下来,渭河涨水,漕运通商的行船,往来愈是快捷。不过,坐镇渭水北岸废丘城(今陕西兴平)的雍王章邯,心情却一天天紧张起来。彭城方面传来消息,田荣反叛称王,联合彭越抗击楚国,项王正统领楚军北上讨伐,使者带来范增的告诫,务必警惕汉中的刘邦趁机返回关中

  • 陈仓之战:韩信初出茅庐的楚汉第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仓之战

    关中被分割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陈仓之战背景:汉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凭借其军事实力,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为困锁可能与其争夺天下的刘邦,将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汉中(今

  • 揭秘韩信为何不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将后,韩信率领数万兵马北上,一路上横扫各路诸侯,最终打到齐国。兵不血刃攻下齐国。在当时,项羽在江南,刘邦在关中,韩信在河北山东。三家已经成三分天下之势。在刘邦的频繁进攻下,项羽感到压力颇大。当然,只要项羽亲自率军出征,一般情况必定可以大破刘邦联军。可是,各路烽烟四起,项羽忙得焦头烂额。网

  • 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三种设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网络配图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

  • 吕后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参与谋反证据确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后杀掉战神韩信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

  •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所以做人要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是韩信。他平魏

  • 探秘春秋战国时期刘邦为什么杀韩信不杀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为什么那么多的有才干的人都喜欢跑到刘邦的汉营去,项羽不是很厉害吗,人们为何不去投奔他?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在项羽叔父项梁的帮助下,恢复了韩国,也就是自己的母国,还如愿做了韩国的司徒。为什么最终张良没有去辅佐项羽而是刘邦呢?网络配图张良最初是自己独立起事的,但是可怜他的队伍仅仅只有百人,根本无法和

  • 揭秘刘邦重用韩信的真相:并非惜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导读:成也萧何败萧何,讲的是韩信因萧何的推荐得以成事,有因萧何诱因吕后被杀。其实,说韩信被杀是因为萧何有点牵强,吕后要杀韩信,萧何又能怎样?倒是韩信的被重用,则完全是刘邦照顾萧何的面子而已并非爱才!其实,杀韩信,难说就不是刘邦的主意!刘邦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又不给官职,听到韩信的死信第一

  • 历史揭秘:吕后杀韩信的幕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导读:大汉王朝的第一个皇后吕雉让丞相萧何把淮阴侯韩信骗进皇宫,然后把韩信给杀了。吕后为何要杀韩信?是因为韩信居功自傲,功高震主?还是是韩信结党谋逆,又是个军事天才,威胁太大?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这是刘禹锡写的《韩信庙》一诗,对他的死因做了充分糅合和提炼。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