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所以做人要低调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所以做人要低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18 更新时间:2024/2/12 21:07:31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

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是韩信。他平魏灭赵,降燕伐齐,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连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悍将龙且在他面前都不堪一击。

这时候,韩信因为平定了齐地,势力强大到足以左右楚汉相争的格局了。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赶紧分封他为齐王,而项羽也放下架子对他进行劝降。

但是,韩信小时候受尽了苦难,受过胯下之辱。当初在项羽麾下时得不到重用,是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从此才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韩信婉言谢绝了项羽的招降。

网络配图

这么看来项羽肯定没戏了,但蒯彻的出现使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

在蒯彻的暗示下,韩信马上跟他约谈了一番。两人的对话从拉家常开始。

“臣最近在学习相术。”蒯彻话中有话。

“哦,都学到些什么呢?”韩信一听,好奇地问。

“相人其实只有三招,从骨相上看贵贱,从气色上看喜忧,从决断上看成败。”蒯彻果然胸有成竹。

“哦,那你帮我看看相吧。”韩信不知不觉已中套。

“大王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蒯彻欲擒故纵。

“说实话,把假话留给别人去说吧。”韩信眉头微蹙。

“我观大王的相。如果单看面相,大王最多只能封个侯而已,而且还会有危险。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却是高贵得无法形容。臣看了一辈子的相,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富贵相。”蒯彻不紧不慢地答。

“先生请详说。”韩信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背相居然这么好,忧的是为什么面相只能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

这是蒯彻下的一个套,目的就是为了引韩信上钩。果然,面对韩信的询问,蒯彻可以顺理成章地“亮剑”了:“您面相的命运就是您追随刘邦的命运,而您背相的命运,才是本该选择的命运。”

网络配图

“那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呢?”韩信此时就像小学生对老师一样,用崇拜和渴望的眼神望着蒯彻。

蒯彻没有再卖关子,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审美疲劳等问题,这里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归纳他话中的四点主要意思。

第一,形势判断。现在楚汉之争已有三年,刘邦和项羽互有胜负,如今对峙于广武山之中,双方都是强弩之末。天下百姓如今已怨声载道,都想早点平息这场劳民伤财的争斗。

第二,战术分析。项羽和刘邦现在处于平衡状态,大王您加入任何一方,天平都会发生致命的倾斜。这说明您现在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现在您不是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的问题,而是明哲保身的问题,其实您的支持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却一文不值,因为不管您支持谁,最终胜利的一方都不会放过您,因为到那时,您是胜利方最大的威胁,这样一来,您想不死都难。

第三,最佳选择。既然谁也不能支持,那就只能顺应形势,选择自立门户这条路了。

第四,战略部署。大王现在应以齐地为中心,和项羽、刘邦来个三足鼎立,这样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如此一来,一是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刘邦、项羽其中一个轻易冒犯,您可联合另一个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二是您拥有齐国这块肥地,恩威并施,使燕、赵两国都臣服于您,再励精图治,待时机成熟,这天下便是大王您一个人的天下了。

这便是蒯彻“三国论”的四大论点。应该说他的理论的确很高,正如他名字一样精练而透彻。

韩信听后,沉默良久,才道:“汉王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叫我现在背叛他,我于心不忍啊!”

对此,蒯彻不再讲理论,而是直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攻韩信的心。他举的正是张耳和陈余反目成仇的事。两人原本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胜似亲生兄弟,最终却反目成仇,甚至到了都想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这就是人的欲壑难填,这就是人的私心难测。

“您和汉王的情义比得上当年的张耳和陈余吗?”蒯彻最后反问道。

网络配图

韩信知道不如,但他还是不为所动,并重复了跟武涉说的话,告诉蒯彻在危急时刻刘邦宁可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宁可自己没得吃也要先给他吃,这种大恩大德无以回报啊!

蒯彻直切命脉地说:“此一时彼一时啊!您现在的功劳已经震主了啊!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会完全信任您;归附汉国,汉王会因为您的存在而惊恐。在这种情况下您已无安身之处了。”

蒯彻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张:只有自立门户才能成就一方霸业,亦可免去将来的血光之灾。

这下韩信无言以对了,这是权的诱惑,赤裸裸的权的诱惑。韩信惶惑了、苦恼了,犹豫了,最后只好说:“先生先去休息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其实,无论人的一生是贫贱还是富贵,都逃脱不了一定的生命规律。韩信是用兵如神的神人,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因此人生的规律,他同样难以超越。

韩信考虑了几天,最终道义战胜欲望。他认为自己当个侯就已经足够了,因此选择了沉默是金。

对此,蒯彻选择了“沉默是惊”,他对韩信进行了最后的劝说:“拘小节者难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网络配图

对此,韩信只回了一句:“我心已属,唯汉独尊;我意已决,请勿复言。”

对蒯彻来说,他这次献计既是为韩信好,也是为自己好。如果韩信听从了他的计谋,进行一次超级豪赌,那么不管成功失败,他都能一夜之间千古留名。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能有几回赌呢?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韩信正是因为不采纳他的建议,最终落得个“狡兔死,猎狗烹”的下场。悲也,叹也!

而权力赌徒蒯彻眼看劝不动韩信,知道韩营之大,已无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选择了卷起铺盖走人。为了让自己走得“风雨无阻”,他还使用了“假癫不痴”之计,把自己弄成疯癫之人,从此归隐山林,云深不知处。

不成功便成仁,不成仁便成仙,蒯彻果然是一代世外高人。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探秘春秋战国时期刘邦为什么杀韩信不杀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为什么那么多的有才干的人都喜欢跑到刘邦的汉营去,项羽不是很厉害吗,人们为何不去投奔他?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在项羽叔父项梁的帮助下,恢复了韩国,也就是自己的母国,还如愿做了韩国的司徒。为什么最终张良没有去辅佐项羽而是刘邦呢?网络配图张良最初是自己独立起事的,但是可怜他的队伍仅仅只有百人,根本无法和

  • 揭秘刘邦重用韩信的真相:并非惜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导读:成也萧何败萧何,讲的是韩信因萧何的推荐得以成事,有因萧何诱因吕后被杀。其实,说韩信被杀是因为萧何有点牵强,吕后要杀韩信,萧何又能怎样?倒是韩信的被重用,则完全是刘邦照顾萧何的面子而已并非爱才!其实,杀韩信,难说就不是刘邦的主意!刘邦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又不给官职,听到韩信的死信第一

  • 历史揭秘:吕后杀韩信的幕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导读:大汉王朝的第一个皇后吕雉让丞相萧何把淮阴侯韩信骗进皇宫,然后把韩信给杀了。吕后为何要杀韩信?是因为韩信居功自傲,功高震主?还是是韩信结党谋逆,又是个军事天才,威胁太大?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这是刘禹锡写的《韩信庙》一诗,对他的死因做了充分糅合和提炼。但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蒯通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

  • 汉高祖刘邦杀韩信为什么不敢用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说的就是大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韩信从小父母双亡,是个流浪儿,靠吃百家饭长大。网络配图韩信天性好游荡,所以一直到二十多岁依然没有改变他流浪汉的处境。乡里人也大都看不起他,不愿意给他饭吃,甚至一些富家子弟为了侮辱他让他钻自己的裤裆。直到后来他投奔起义军的队伍,被萧何看中,力荐给刘邦

  • 韩信为何不三分天下 其实并不得刘邦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将后,韩信率领数万兵马北上,一路上横扫各路诸侯,最终打到齐国。兵不血刃攻下齐国。在当时,项羽在江南,刘邦在关中,韩信在河北山东。三家已经成三分天下之势。在刘邦的频繁进攻下,项羽感到压力颇大。当然,只要项羽亲自率军出征,一般情况必定可以大破刘邦联军。可是,各路烽烟四起,项羽忙得焦头烂额。网

  • 韩信为何被杀?替刘邦打天下时埋下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

    《史记》为韩信作过一个传叫《淮阴侯列传》,列传一开头就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这些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信息:第一,韩信曾经是布衣。什么叫布衣呢?就是没有官职的人——有官职的人可以穿锦,而没有官职的人只能穿布。网络配图但是请大家注意,这布可不是现在的纯棉,因为那个时候咱们中

  • 历史探秘:为什么韩信不敢反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韩信造反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他即使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韩信自被汉高祖封为楚王后,回到封地做了三件事:一是设法找到漂母,召至宫中,当面言谢,赐钱千金;二是召来落魄时寄食但后来又被其妻厌恶的南昌亭长,丢给他区区百钱,不无遗憾地数落他说:“你呀,小人一个,做件好事都有始无终。”三是又叫来那个让他受胯下之

  • 解密:韩信为什么要活埋自己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谁能成为兵圣的话,那肯定是孙子,而兵仙的话,那就一定是韩信。他的一生战功赫赫,次次战役都可以当教科书式的值得后人学习。首先他做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个月就连破三秦,证明了自己有强硬的实力。之后就是渡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攻打魏王,连续消灭了两个势力。网络配图甚至在刘邦把所有的精锐调走

  • 历史揭秘:张良为何不救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良

    刘邦手下有很多贤臣良将,这其中最出名的就要属西汉三杰莫属。当项羽败北,刘邦成功建立西汉政权时,刘邦开始了分封功臣,而韩信、张良和萧何作为西汉三杰,无疑是功劳出众。可后来,吕后用了萧何的计谋诛杀韩信时,张良为何不出手相救呢?网络配图首先,张良是站在刘邦这边的,他跟随刘邦较早,而韩信属于后来加入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