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蒙恬死后 秦帝国三十万北部军去了哪里?

解密:蒙恬死后 秦帝国三十万北部军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4/2/2 17:06:3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彻底解决边患收复河南地,派大将蒙恬统兵三十万北击匈奴。这三十万秦军不仅是防御匈奴骑兵的钢铁屏障,同时也可以在咸阳受到威胁时沿直道迅速南下救援。但就是这样一支秦军,在蒙恬死后,却从我们视线当中消失了。那么,秦帝国的三十万北部边防军究竟下落如何呢?

血染巨鹿。秦始皇沙丘病逝后,赵高李斯伪造了诏书,先后诛杀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同时也对三十万北部军的统属做了安排,即“以兵属王离”。在蒙恬死后,副将王离成为了秦北部军的最高统帅。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陈胜部将周文所率数十万大军仅数月间就攻破函谷关逼近咸阳,在秦中央军(中尉军)的阻击下,周文军被挡在了临潼。但中央军兵力有限,又担守卫咸阳之责,无法彻底消灭周文大军。军情紧迫,征调咸阳近郊县兵已经来不及,九原郡的三十万边军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少府章邯从骊山刑徒中选出二十万人,赦免罪过,发放武器,并迅速出关平叛。虽然章邯连战连捷,先后平定了陈胜、项梁,但彼时六国纷纷复辟,章邯孤军奋战顾此失彼。于是在关中局势稳定后,二世朝廷正式调动北部军南下。不过,随王离南下平叛的是二十万秦军。也就是说仍有十万秦军驻守在北部一线。这主要还是为了防御匈奴骑兵,毕竟秦军可以由直道北上九原阻击匈奴,匈奴骑兵同样也可以趁中原内乱,沿直道南下关中劫掠。

二十万秦北部军在王离、涉间、苏角的统帅下,迅速包围巨鹿,取代章邯军成为平叛主力。不过巨鹿城湖泽环绕,地非常势险要,对于擅长野战的北部军来说,攻城困难极大。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为保证这二十万北部军的粮草供应,章邯把守今河南荥阳,从敖仓至巨鹿筑起甬道。章邯认为,只要守住河内郡,依靠敖仓的粮草储备和北部军的强大战力,秦王朝仍有机会扭转局面。可惜,甬道绵长,沿途驻守导致了兵力的分散。这一致命弱点被楚军发现,在项羽率领下楚军集中兵力猛攻秦军一处甬道,致使围困巨鹿的二十万北部军粮草断绝。经数次大战,北部军统帅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

巨鹿之战,北部军究竟损失多少兵力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主帅和几位主将的结果来看,北部军显然是遭遇重创。不过,大量溃败的北部军并未四散逃亡,而是重新聚拢在章邯旗下。北部军战败六个月后,章邯向项羽投降。章邯降时,兵力仍有二十万之众,这二十万人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刑徒军了,而是经数次大败和重新集结后,补充了很多的北部军溃兵。

这一点,我们从诸侯对待秦降兵的态度上窥见一二。史书记载“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也就是说,诸侯军士兵过去服徭役驻守边塞时曾受到过秦军的虐待,如今秦军投降,诸侯军自然趁机报复和虐待秦军。显然,章邯投降时所属的二十万秦军已经不是纯粹的刑徒军,而是有大量北部边军在内的。项羽为防止这部分秦军倒戈,在河南新安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至此,秦北部军主力彻底覆灭。

戍边!戍边!前文已述,秦北部边防军共计有三十万兵力,除二十万先期随王离南下巨鹿外,尚有十万兵力在北部防御匈奴。但直到秦朝灭亡,也未见朝廷调动这支生力军南下保卫咸阳。如果说秦二世是因为赵高“蟊贼论”而不知真实情况,没有及时调动剩余的北部军南下入卫咸阳的话,那诛杀赵高的秦王子婴为何也没有调动这部分军力呢?刘邦取道武关进入关中,是由南向北的进军路线,此时项羽还远在新安,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如果有调兵意向的话,北部军余部是有足够的时间沿直道迅速南下的。显然,与这十万野战能力极强的边防军对垒,兵力仅数万的刘邦军,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的。

那么,为什么帝国危难之际,北部军余部没有南下呢?答案是北部军此时正在抗击匈奴。蒙恬收复河套地区后,为了防御匈奴,连接燕赵长城,并长期在此戍守。正是慑于秦军强大,匈奴远遁。不过,河套自古就是肥美的草原,匈奴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据《史记》记载:“蒙恬死,诸侯叛秦……匈奴得宽,后稍渡河南”。也就是说,秦朝内乱后,北部军主力被抽调南下巨鹿,而匈奴人则趁此机会突破长城夺回了河套地区。秦北部军余部兵力不足,被匈奴所击败。

河套再次落入匈奴之手。秦北部军的败亡,致使长城防线直接暴露给匈奴骑兵,对华夏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自此匈奴骑兵时常南下劫掠,直接威胁到咸阳和长安。刘邦完成统一后,也有意驱逐匈奴,重建北部防线,可惜平城(山西大同)一战,刘邦战败,此后长达数十年,汉王朝不得不采用和亲的政策养精蓄锐。直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再次发动北伐战争,历时近十年,以海内耗费过半的代价,才重新夺回了河套,重建北部边防。(原文来自秦皇汉武的头条号)

标签: 蒙恬秦朝

更多文章

  • 解密: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恬,秦朝,名将,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部队。这支部队,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条。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知道是假传诏令,太子扶苏

  • 蒙恬将军在秦国究竟有多厉害?蒙恬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恬,秦朝

    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绝地何罪?劳人是稥。呼天欲诉,三代良然。”“内史忠贤”是历朝历代对蒙恬的看法,这位大将军原居齐国,后来跟随家人来到了秦国,为秦国驱逐匈奴,维护秦国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史记》蒙恬将军传:(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

  •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被李斯赵高联手算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恬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一、出身官宦世家蒙恬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出身于官宦世家、武将世家。虽然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为秦国高…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

  • 秦朝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扶苏

    蒙恬是嬴政手下的大将,当时的秦国,有着两大将军,一个是王翦,一个是蒙恬,两人都为大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王翦的年龄比蒙恬要大很多,所以他的功绩多在秦统一六国的时候,蒙恬的主要功绩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动漫中的扶苏和蒙恬(网络图)秦统一六国之后,虽然在中原大地所向披靡,但是却苦于西北匈奴的骚扰。

  • 秦国大将蒙恬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恬

    据史料记载,蒙恬是秦时的将军,山东省蒙阴县人,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实实真实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时效力于秦始皇,蒙恬担任外事,在边疆之外带兵打仗,抵御外侵;蒙毅常为内谋,在朝廷之上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进谏忠言。他们被合称为“忠信”,皇宠国恩,荣

  • 一代名将蒙恬为何愿意死在赵高的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秦国著名将领蒙骜 蒙骜和蒙恬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骜,蒙恬

    蒙骜本为齐国人,后投奔秦国,官拜上卿,还是秦国著名将领,其子蒙武、其孙蒙恬和蒙毅都是秦国名将。蒙骜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战功无数,曾夺韩二城、设立三川郡,夺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网络配图人物生平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

  • 万里长城谁修建的?秦朝大将蒙恬的万世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

    秦朝强大而短暂,说起秦朝军事就不得不提到蒙恬将军。说起秦朝大将蒙恬,我们都知道,他干的最有名的事就是修筑万里长城。电影《神话》里面,成龙演的将军叫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兄弟应该是中国蒙姓人里最有名的。蒙恬主管外事,蒙毅主管内政,在秦朝立下大功,很受秦始皇的信任。网络配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3

  • 秦朝名将蒙恬和项羽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项羽

    秦朝名将蒙恬和项羽谁更加厉害蒙恬和项羽都是秦末年的风云人物,相对来说,蒙恬成名比项羽早几年。两人都是当时的出名英雄,那么蒙恬和项羽谁厉害呢?史料并没有记载蒙恬和项羽谁厉害这个事件。从史料上来看,不论是单挑,还是指挥军队大规模作战,蒙恬和项羽并没有证明的交锋。蒙恬是秦朝老将,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祖

  • 大秦第一勇士蒙恬 不仅能打杖还会造笔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

    蒙恬,大秦名将。这个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