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写史记是怎么写出汉朝以前的历史的

司马迁写史记是怎么写出汉朝以前的历史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75 更新时间:2023/12/6 4:39:02

司马迁写《史记》,是如何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的?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那便是参考前代史料。修史不是写小说,不能自由发挥,任何修史者都要参考史料,参考史料是修史的主要方法,比如班固修撰《汉书》,便明显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

可如你所知,司马迁修撰《史记》前,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全国各地的书籍都付之一炬,那些历史资料想必也被焚烧,司马迁从何参考史料?

秦始皇焚书,只烧掉了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秦国官方收藏的书籍并没烧。

据《李斯列传》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这也就意味着,司马迁修撰《史记》时,可以参考秦朝官方收藏的史料。

有人想必会说,项羽攻破咸阳后,在宫廷放了一把大火,把秦朝官方收藏的书籍也付之一炬,司马迁怎么可能参考秦朝的史料?

但大家不要忘了,项羽不是第一位进入咸阳的诸侯王,在项羽之前,刘邦便已攻破关中。刘邦入关后,诸将沉迷享受,而萧何却直奔秦朝皇家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项羽所烧的,都是被萧何选剩下的,这些书籍的价值,肯定远不如萧何所搜集的。

而且,从理论上说,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都被秦始皇付之一炬,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书籍没有焚烧。

秦朝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统治能力有限,秦始皇的权力,不可能深入到民间的每个犄角旮旯,有胆大的藏书爱好者,逃过秦朝地方政府的眼线,收藏几十本珍贵的图书,这完全可以做到。打个比方,当时地广人稀,书又不是大宗物品,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往深山老林里藏几本书,谁能发现?比如著名学者伏生,便冒着杀身之祸,将《尚书》匿藏于壁中。

image.png

民间仍有私藏图书者,这恐怕是公开的秘密,甚至连秦始皇也能猜到,但又能如何?他不可能把全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掘地三尺。正因如此,汉朝建立后,由于朝廷图书馆馆藏有限,多次向民间征集书籍,比如汉武帝即位后,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集图书,广开献书之路。

此外,秦始皇虽然焚了书籍,但并没有杀死撰写书籍以及能背诵书籍的人,这也使得很多被焚烧的书籍,得以在汉朝重新面世。

汉朝建立后,曾派出大批官员在民间访问学者,其中有撰写过书籍但书籍被焚烧的,邀请他们重写撰写;或能够背诵某部被焚烧的书籍的,邀请他们默写。比如汉文帝便曾派晁错拜访伏生,向他学习《尚书》。当时,《尚书》虽然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却在战火中受到重创,篇幅不全,晁错此行,也是奉皇帝之命,希望伏生凭记忆把遗失的章节补全。

正因如此,先秦时代的图书虽然经秦始皇焚书和项羽放火之难,但还是保存和复原了不少,这便使得汉代学者修撰先秦历史时,能够找到较为权威的参考史料。顺便说句,司马迁是太史令,能够随意查找官方收藏的书籍,所以,这些劫后余生的珍贵图书,他都可以看到。

司马迁修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不像某些书呆子学者那样,窝在书房里闭门造成,而是将史料和实际调研结合。

比如他撰写《淮阴侯列传》时,便亲自跑到韩信的老家,进行访问调查。韩信的家乡人告诉他,韩信当年穷困潦倒时,便有远大志向,他的母亲去世,没钱安葬,可他是到处四处又高又宽敞的坟地。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并不轻信任何人的一面之词,为了证实韩信家乡人的话,他又亲自跑到韩信母亲墓地观看,发现果然如此。于是他把这段事实记载到了《淮阴侯列传》中。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社会生产能力还比较落后,因而对社会的破坏或改造能力也比较弱,许多古代的遗迹都还能看到。所以,司马迁在参考史料的同时,完全可以根据这些遗迹进行考察、验证,去伪存真。

这些正是司马迁得以创造煌煌巨作《史记》的原因。《史记》虽然不完美,有不少谬误之处,但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记载先秦史料的巨作。《史记》中的不少记载,现在都已通过考古得到证实。

标签: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有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一生征伐,年纪轻轻从无败绩,汉武帝曾经赏赐给霍去病很多的赏赐,其中有一次赏赐给霍去病一座很大的宅子,霍去病坚辞不受,理由就是那句有名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到底有没有儿子?司马迁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中记载: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

  •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详细记载霍去病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抗匈将领,也是一位少年天才,他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将才,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划上了生命的句号。千百年来使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代战神霍去病的死亡之迷。与霍去病同一时代的司马

  • 霍去病为什么封狼居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与时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以将军李敢等为大校,出代郡、右北平郡,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大破匈奴军,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

  • 太平公主的真名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不是太平公主的名字也不是封号,而是她的道号,在史书中并未有她真名的记载,本来一般女子的名讳是不太在史书上留下的,不过这么有名的一个公主没有留名很是奇怪,那么太平公主的名字是什么呢?

  • 乾隆对雍正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雍正死得很突然。雍正13年(公元1735年)的一天,白天雍正还在处理政务,半夜就去世了。作为一个善于装点形象的帝王,乾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雍正的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大殓之际,他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在护送黄舆回宫的一路上,乾隆“哭不停声”。尽管乾隆在丧礼上很孝顺,他对雍正

  •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唐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名的女皇帝,她的政治能力,却是很高的。在武则天做皇帝时,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实惠的利益,给当时的天下带来了安定,也同样使当时的朝廷走向强盛。她用武周代唐,晚年挑选继承人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传位给李家子孙,还是武家,最后还是决定传位给李家,不过她自己是女帝,而且宠爱太平公主,认为

  • 乾隆长寿的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乾隆活了89岁,这算是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了(不知还有哪位皇帝比乾隆长寿?)。要知道中国古代500多位皇帝平均寿命才39岁!为什么乾隆这么长寿呢?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乾隆这边,下面我给大家仔细分析分析:乾隆家族基因强大乾隆爷爷康熙活了68岁,这算长寿了,而乾隆的父亲雍正活了58岁,短了点,这主

  • 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稍微熟悉点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乾隆在位时期,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和珅自己所贪的钱财,是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乾隆既然知道和珅这么贪,为什么不在位期间杀了和珅呢?其实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有五点,只有最后一点才让乾隆最为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点:和珅的能力无

  • 乾隆不传位永璂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爱新觉罗·永璂是乾隆帝的第十二子,母亲为继后乌拉那拉氏。他的名字璂,在古汉语里是皮件里镶嵌的玉饰,而只有天子皮弁饰十二璂。所以永璂这个名字不仅应了序齿之数,还包含了乾隆帝对他寄予的厚望。从永璂这个名字可以看出,乾隆是打算把他立为太子的。但是最后为什么没能如愿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一、乾隆怕重蹈覆

  • 乾隆闭关锁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乾隆当皇帝期间,由于他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这让大清与世界脱轨,并逐渐落后于世界各国,这导致了大清的灭亡。从之后的一系列事件看,闭关锁国是一个非常昏庸的决策,那么,作为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乾隆皇帝为何要做出闭关锁国的决策?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还要追索到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