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一直被贬的原因

苏轼一直被贬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44 更新时间:2024/1/9 0:40:04

苏轼是北的一位牛人,现代社会他的崇拜者也数不胜数,他是当之无愧的红的发紫大名人了,历史能够造就如此完美的苏轼,这与苏轼一次次的经受巨大的磨难是分不开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事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经受了巨大的磨难,甚至很多人都经受了生死考验。苏轼在仕途生涯中经历了四次贬官,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惨,苏轼被贬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

苏轼第一次被贬官,他去了杭州。神宗皇帝任命安石为宰相,在全国进行了变法,这场运动轰轰烈烈,神宗皇帝也是心情激动,斗志昂扬,然而苏轼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苏轼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皇帝就不高兴了。变法派的人就排挤他,苏轼年轻气盛,受不了他们这种气,于是就图清静,眼不见心不烦,皇帝请求去当地方官,皇帝就批准了,安排苏轼到杭州当了通判这样的一个官职。但是苏轼担任通判之后,在杭州工作很出色,为杭州百姓疏通了六眼井,解决了吃水问题。

苏轼第二次被贬官,他去了黄州。这一次被贬官是因为有人故意陷害他,在他写的诗词中挑病,因为苏轼的诗词写得好,当时广为流传,朝廷中的权贵们也看他写的诗词。政敌们就莫须有的给他找了一些证据,说苏轼在诗词中批评朝政,抵触新法,反正就是要把苏轼给整死了。这样苏轼被抓进了乌台监狱,在狱中呆了103天,受尽了折磨,吃了很多苦头,好在是他吉人自有天相,有人出手相救,逃过了劫难,没有丢掉性命,被贬到了黄州。

苏轼第三次被贬官,又到了杭州。由于苏轼在朝廷中扶摇直上,已经当上了翰林学士,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下一步,苏轼很有可能就要当宰相了,于是政敌们处处找他的毛病,为他设置障碍。苏轼也认为在京城中不好立足,请求外任,于是苏轼就到了杭州,任命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苏轼第四次被贬官,到了海南。新党再度执政后,苏轼再度受到打压,已经62岁的苏轼被贬到了海南,这里荒无人烟,来到这里的人很少有活着回去的。苏轼在这里也是过得风生水起,他没有消沉,继续在这里办学,改变当地的社会风气。儋州这里以前从来没有人进士及第过,苏轼来了之后,就有人中了进士,苏轼的办学效果多明显。

苏轼就是一块金子,不管他到了哪里,他都能够发光发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有权力的时候他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没有了权力,就连自身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时候,以一个罪人的身份,他也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动用自身的关系,为当地老百姓排忧解难,造福当地百姓。

标签:

更多文章

  • 苏轼的坎坷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苏轼,世称苏东坡,这可是一位很有趣的大人物呢,古人就曾经评价过苏轼:“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引自《宋史》)苏轼受到世人如此高度评价,肯定有其超乎常人的地方,苏轼似乎把我国豪放派词的激昂高亢发挥到了极致,更让自己的生命层次到达了另一个高度,那么下面就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来走

  • 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盘踞在宛城的张绣。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

  • 白居易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宋八大家

    白居易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之一,却没有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中,这不禁让很多人产生疑问,其实不仅白居易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李白也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的白居易擅长写诗,而当时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这些人当时的擅长于写散文,侧重点不同,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 曹操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将才和帅才不一样,能领兵、能打胜仗的就可以称将才了,而能统领将才、能运筹帷幄的方能称为帅才。从管理上说,将才可以负责一件事、一个方面,帅才则需要统筹好方方面面;将才偏重战术思维,帅才则要从战略层面进行思维。在战场上,一般来说将才负责某一仗的指挥,帅才负责的是整个战役。将才与帅才都是人才,但区别很大,

  • 隆庆帝在位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又称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坖,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间在位,在位时间为6年。隆庆帝早年受封裕王,因母亲杜康妃失宠,其父嘉靖帝迷信“二龙不相见”一说,且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即位,改元隆庆。隆庆六年(1572年

  • 曹操精通兵法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在用

  • 曹操身世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曹操自称是汉初相国曹参后裔。但现代学者通过分子人类学的技术和方法证明曹操后裔的Y染色体单倍群是O2-F1462,而曹参后裔的Y染色体单倍群为O3-002611,因此曹操不太可能是曹参后裔。另有研究者从历史学的角度认为曹参家族在西汉开国后就举家搬到关中,后来徙至封地平阳,而最早说明曹操是曹参后裔的《曹

  • 曹操是怎么惩办豪强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

  • 曹操怎么平定凉州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

  • 为什么曹操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曹丕之所以能够称帝,不光跟他自己本身所具有的胆略、能力和野心有关,还跟他父亲曹操生前为他称帝所做的铺垫工作有非常大的关系。按理来说,曹操能干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来,就足以表明他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可不管世人如何揣测他的用心,他生前都未做出称帝之举。直到他逝世后,他的儿子曹丕才顺势称帝,做了他一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