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赫德:中国历史上官衔最高的外国人

赫德:中国历史上官衔最高的外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38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8:39

半世掌海关,客卿第一人

在上海外滩,以前竖立着一尊外国人的铜像,从碑铭上得知,他叫鹭宾•赫德,头品顶戴尚书衔海关总税务司,三代正一品封典,双龙二等第一宝星、花翎;大英帝国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十字勋位获得者。如果说得简单些,他就是控制中国海关,并对中国当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的英国人赫德。

说他是控制,好像稍稍有点贬意,这是源自官方的说法,其实我觉得,还是用掌控一词要准确些,也中性得多,因为不管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赞也行,贬也罢,都不可否认他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之大,可以说他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外国人。

赫德,英国人,1854年19岁时来华,先后在英国驻宁波和广州领事馆担任翻译和助理。后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病逝。清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官衔正一品。

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化、教育各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知道赫德还是源于集邮,因为中国第一套邮票,即大名鼎鼎的大龙邮票便是他设计的。这套邮票也叫海关大龙,好奇怪哈,因为一般来说,邮票都是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而中国这套邮票却是由海关发行,由此可见当时的海关对中国的影响力。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研究中国近代史,当读懂三个人,一个满人、一个汉人、一个洋人,即慈禧李鸿章和赫德。”

他是晚清政坛的大红人,被公认为近代中国最有权势的洋人。擅长幕后的“业余外交”,是总理衙门“可以信赖的顾问”,“不但在税务和商务问题方面,而且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过去赫德一般是以显赫的头衔出现在历史书中,作为晚清外聘重臣,其形象仍然是模糊的,其对中国的影响充满争议。

众所周知,晚清的腐败是触目惊心的,已不是皇帝下决心就能整治的了,这已形成了规则,不管是潜规则还是明规则,各行各业各级组织和人物,都必须遵守执行。谁如果不执行,那是没办法在官场上混的。

早在乾隆年间中国就设立了海关,即粤海关统一管理行商的交易制度,以此来征稽关税。但是,天朝大国的上位心态,使朝廷对海关所实施的实际内容是不太关心的,朝廷对“四夷宾服”的满足感大过从贸易中获利的冲动。

他们担心的是洋船蜂集、不便管理,旧海关的技术相当粗率,收入也较少。及至五口通商后,仍无起色,大清海关腐朽不堪,贪污中饱风行,关务混乱,关银仅占岁入的3%不到。

作为一个北爱尔兰的实习翻译,赫德以其工作的认真和精明,主持的业务卓有成效,很快得到了当时主持中国外交事务的恭亲奕䜣的赏识,从此他的政治命运开始发生空前转变。在赫德的倡议下,奕䜣创办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来赫德正式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标志着他作为一个主要角色,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书写出了他一生的辉煌。

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时才28岁。他业务熟练,且谦恭礼让,愿意站在维护中国利益的角度处理事情,所以深受恭亲王奕、总理大臣文祥信赖。恭亲王奕甚至在外人面前,亲切地称赫德为“我们的赫德”。

最为奇特的是,赫德打造中国史上最清廉的“衙门”。在衰朽的旧帝国制度中,硬是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创造出清朝唯一廉洁高效的衙门,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赫德掌权之后,海关的税收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至19世纪70年代末,税收更是达到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赫德掌管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期间,他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制度,使得中国海关职员无人敢贪,无人能贪。他给海关职员开出来的薪酬非常高,最多的能拿到9000两的年薪,使得海关职员无人愿贪。赫德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他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并把邮政、灯塔和海底电缆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政治国防改革也颇有贡献。

他就如一个职业经理人一般,与东方封建王朝在特殊时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伙人关系。他使海关这个新机构始终维持廉洁高效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他在保证战争赔款的基础上,也维持了中国经济艰难地运转。

他成功地嫁接了中西方文化,权衡各国利益在华利益,作为一个英国人,把握中英之间利益分配的分寸,在中国官场游刃有余,成为举足轻重的“中国第一客卿”。赫德建立的高效的海关管理体制,被历届的民国政府全盘继承,一直运行到1949年。

作为一名在华位高权重的“客卿”,清政府对他的态度也是充满了矛盾,赫德一直是以“中国人民的同胞”自居,以其专业知识与职业态度服务于清政府,并获得了“驯顺近礼”的称赞;但明眼人也知道,他毕竟是英国人,当中英利益发生冲突之时,他的立场自是不言而喻的,用赫德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固英国人耳也”。

当时在朝中主政的李鸿章对他的态度就很具代表性,这两人有点相互看不起,一个是中国官僚,精于政坛;一个是外国雇佣,长于经济,两人相互依附又互相提防。在李鸿章眼中是将赫德是个来中国揩油的小人,“阴鸷而专权,怙势而自尊”;而在赫德眼中,李鸿章也是个同其它中国官僚一样的“无能之辈。”

但是,赫德掌控的海关给大清带来的好处也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朝廷所依赖的,加上赫德至少在表面上还算是谨慎温和,所以,清官吏们对赫德也有一种感恩的心态。这些官僚们对海关的管理可谓是一窍不通,他们是不愿插手,也没能力管,所以,在赫德的掌控下,海关成了一个独立王国,但同时也与外相对地隔绝,其内部管理的高效和廉洁,与清廷的颟顸腐败形成鲜明对比。

说到底,赫德更像是一位现代职业经理人,他关心的主要是关税收入和经济秩序稳定,对中国改革的建言、对西方在华利益的监护乃至与英国政府忽远忽近的关系都服务于这一主题。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局面的持续,以及缺乏专业人士的困境,使他的任职竟能维持近半个世纪之久,可谓空前绝后。只有在晚清特殊的政治生态下才会出现这么一位“帝国合伙人”,他的成功不可复制。

赫德始终长居中国,其中只有两次归国省亲。不过后来在清政府推行新政后,也打算收回关税管理权。赫德本人年高多病,与子女关系也不睦。在他72岁时上书朝廷要求“请长假”,获得了批准。1908年4月13日,赫德乘火车离京,人们在他的办公室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上午7时,鹭宾•赫德走了。”

他再也没能回国销假,于1911年9月20日病逝在白金汉郡家中。20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轰然崩塌。海关为纪念他,在外滩树立了那尊著名的铜像,但是到了1942年,被对英宣战的日军拆毁熔化。从此,他渐渐淡出了中国人民的视野。

后世对赫德的评价是见仁见智,毁誉相间,民国政府对他是赞赏有加,八十年代台岛还发行了他诞生150周年的纪念邮票;而大陆则将其作为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象征,是外国势力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丧权辱国标志。

对他的评价是困难的,这取决于站的角度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认定,他虽然未必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但他一定是大清王朝的好朋友。他对大清王朝所做的一切,是有续命之功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个来自远方的外国人,您说是吧。

标签: 历史外国中国

更多文章

  • 被慈禧赐死的“四觉老人”陈宝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

    ​陈宝箴是陈寅恪先生的祖父,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他为人足智多谋,且有实干能力。曾国藩以两江总督驻安庆时,待陈宝箴为上宾,视之为“海内奇士”,并赠对联给这位青年后辈,足见其看重之意。陈宝箴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为席宝田建策,生擒太平天国幼主

  • 凌烟阁功臣榜上第一人:为平叛乱四十六位亲人为国殉难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凌烟阁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外姓族人,对于唐朝的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忠于唐朝,骁勇善战,功高封王;他杀子立威,铁面无私,众军钦敬;他远嫁二女,为国和亲,居功至伟;他为平定安史之乱,全家牺牲四十六人,满面忠烈;他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共列凌烟阁功臣榜,受到后世永远纪念。然而,这位几乎毫不瑕疵的大唐功

  • 唐朝有位朱木兰还有位任木兰 她们都经历了同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故事,唐朝

    我知道花木兰的故事是初中时候通过一篇古诗《木兰辞》。那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住这篇文章。但是我对这篇文章印象特别深刻,我至今仍能背诵全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经常被人引用。那时候我很怀疑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因为我觉得太不可以思议,男女差别那么大,木

  • 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皇宫女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中国

    当年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让人们记住了一个人––––苏麻喇姑,观众对她很喜欢,电视剧播完了,人们依旧对她的命运关心着议论着。但是,人们又觉得,苏麻喇姑这个人历史上真实存在吗?是不是作家虚构的?其实苏麻喇姑是一位真实的人物。苏

  • 三娘子:为大明镇守边关的蒙古女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女王,大明

    青霜边城草,梨花冷不销大明万历年,塞外,在巍峨起伏的大青山下,耸立起了一座古老的城,它北部是广袤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銮殿。它是由蒙古人建造的,大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这座规模较大的城池,在层峦叠

  • 屈突通原本是鲜卑族人 执法严苛令人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起义,长工,革命,毛泽东,改造,井冈山,红军,部队

    屈突通的家族原本是鲜卑族,依附于鲜卑慕容氏。屈突家族从北魏时期开始崛起,屈突通的父亲屈突长卿在北周时期任邛州刺史。可见屈突通也是个官二代。因是少数民族血统,受到家族尚武传统的影响,少年时期的屈突通便显现出好武功、喜欢骑射的兴趣。隋朝代替北周后,年轻勇武的屈突通被选任为虎牙郎将,后来不断升迁,到了开皇

  • 和岳飞齐名的将军 在战场上模仿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战场,岳飞,将军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位将领在抵御金军南侵和巩固保卫南宋政权的过程中居功甚伟,被誉为“中兴四将”,岳飞和韩世忠都是百战沙场的抗金名将,威名赫赫,张俊与金军有过几次交战,有胜有败,不好评价,四位将领中,唯独刘光世最为另类,此君每次迎战金军,几乎都是用

  • 刘盈:最没有存在感的悲催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帝

    汉家存大业,五陵起秋风《史记》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按一般体例来说,皇帝是在本纪中,但是,细看也不尽然,项羽有本纪,吕后有本纪,而正宗的汉惠帝刘盈却是什么也木有,可能在司马公眼中,项羽和吕后虽无帝皇之名却有其实,而这刘盈当然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了。刘盈在历史上是个被忽视的人物,他的事迹散见于《高

  • 揭秘国学大师章太炎最鲜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国学,大师,揭秘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对史学、文学、古典医学造诣深邃之学者,同时还是中国医学史上颇具影响的医学家。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生于1869年1月,卒于1936年6月。章太炎出生于世医之家,从小爱好医学研究,又曾随汉学大师俞曲园先生深造,不但接受了严格的

  • 长大后才知道武则天是多么的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

    小的时候,读说唐、读隋唐演义、读薛刚反唐,总觉得武则天是个心如蛇蝎的女人,那么俊俏的女人,为了想得到皇后的位置,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为了保证自己得到专宠,不惜杀害自己的姐妹。后来才知道武则天非常不容易。她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皇权社会;她一一个女子卑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