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援:年迈时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马革裹尸还

马援:年迈时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马革裹尸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547 更新时间:2024/1/2 9:23:12

老当益壮去,马革裹尸还

明眼人一看便知,标题是两句成语,说的俱是东汉名将马援之故事,他于62岁高龄出征五溪蛮,并死于征伐途中,所以,这两句是他那最后远去背影的真实写照。

马援,知道的人并不多,一说这老当益壮,很多人会想起唐王勃那《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便会把这成语出处归于王勃;一提起马革裹尸,也会自然想起这大概是某位勇将的豪言壮语,完全想不到这是出自马援之事迹。悲哉。

马援其实还是故事多多,相传他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后,这是源自赵奢被封为“马服君”,其后代便以马为姓;另有人认为是三国马超后人,这些想必也是后世臆测为之,实在是无考的。更为搞笑的是,他是当铺的祖师爷,还是沙盘的发明者,至于是什么原因,说来又是一堆的话,还是一笔带过吧。

马援,字文渊,东汉陕西兴平人。这位光武中兴名将,于东汉之初,决策陇蜀,西平诸羌,南征交趾,北遏乌桓,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他一生戎马倥偬,功勋卓著,为东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上述可见,马援一生都在同当时所谓外夷作战,特别是南征交趾,即越南北部,他设郡县、立法度、治城郭、兴水利、修道路,维护了国家统一。在这一地区,马援是神一般的存在。因他官至“伏波将军”,当地群众为他修建了许多伏波庙,专门供奉惩恶扬善、镇妖辟邪的“伏波大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征讨孟获,中计误入山谷,便是通过拜谒伏波庙得以脱险。

马援性格豪爽,年少而有大志,早年曾在北地放牧,拥役属数百家,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他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决不作守财奴。史载:“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他转游陇汉间,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这便是“老当益壮”成语的由来。

令人费解的是,汉明帝刘庄为表彰辅佐父亲刘秀中兴汉室的功臣,在南宫云台为二十八人画像,这就是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这相当于是对东汉开国元老所做的历史决议,是极为隆重的评价。但,这其中并没有马援。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连马援的副手马武居然都入选了。按刘庄的解释是,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不被列入,因为他自己的皇后就是马援的女儿,谥号明德的马氏。

好冠冕堂皇的说辞,显得是那么正义大气,一派地大公无私,俨然是为避椒房之亲的嫌疑。然而实情并非如此,位列这二十八人中的皇亲国戚并不在少数。

马援作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刘秀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功绩彪炳,精忠报国,因功封新息侯。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臣子,死后却不能还葬家乡,只是草草地掩埋在京城郊外的荒地里,甚至连他的部下都不敢参加这本就凄凉的葬礼。

这其中是有着马援的一段冤情。马援因功劳太大,不免引起朝中很多人的忌妒,谤言日起,光武帝刘秀听信谗言,加上“薏苡明珠”一事,便将这马援革职。

何为“薏苡明珠”?原来,马援在南征交趾时,发现薏苡能利脾去湿,班师回朝时拉了满满一车,想着带回家乡种植。长安权贵以为它是珍贵之物,都希望分一点。结果,分到的一看不过如此,没分到的却极度不满,纷纷造谣说马援搜刮了一车奇珍异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说得多了,便引起刘秀震怒。虽然此时马援已病逝疆场,但也要收回新息侯印绶,这样一来,也没人敢来参加马援的葬礼,草草掩埋了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冤案“明珠之谤”。

所以,马援实在是很悲催,他慷慨激昂说出“男儿当马革裹尸还”的豪言,但实际上却是“马革裹尸不能还”,真没想到,这小小的珍珠似的薏米却给他死后招来了大祸,真是让人颇多唏嘘。于是后人以“薏苡明珠”一词,来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这一冤情刘庄当然心知肚明,但他心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心思,这便是严禁外戚干政。因马援是将门,他的门徒太多,影响力太大,如果马援翻身的话,马家的势力实在是太可怕了。要知道,刘庄在为“云台二十八将”画像时,也正是马援女儿被封为皇后之时。刘庄打压马援的目的,明摆着就是拿死人压活人,唯恐皇后的势力坐大。他要时刻对外戚势力警惕防范。

马援就这样走了,走得壮志凌云,去得坦坦荡荡,他为着自己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且将身后事,留与世人说!

后代的政治家、文学家谈到薏苡,就会联想到马援蒙冤。北宋司马光、苏轼都曾赋《薏苡》诗,聊表宦海浮沉、忧谗畏讥的情怀,但是因为个人的性格不同,又各有所偏重,仔细读来,颇值得玩味。但我还是喜欢辛弃疾的一首词,名为《满江红·汉水东流》,读来是那样地让人激动不已。

词曰:“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玉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一骑追风黄骠马,手持擂鼓翁金锤,白须长鬤,老当益壮的“伏波将军”马援,以其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永远激励着我中华民族儿女,不忘初心的向上精神,努力前行。

标签: 马援乌桓交趾

更多文章

  • 晋景公有何历史事迹?他是如何当上国君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公元前,齐国,时期,因为,地位,赵氏,公子,没有

    公元前606年,晋灵公夷皋被臣子兼妹夫的赵穿所杀,晋国权臣赵盾决定从东周将公子黑臀迎回晋国,并拥立其为晋国新君,是为晋成公。然晋成公在位仅仅只有七年就病逝了,晋成公死后,其子公子据继位,是为晋景公。晋景公能够当上晋国国君是因为他是晋成公的嫡长子,也因为他出色的政治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赵盾,晋景公就不

  • 赵盾有没有弑君夺位?他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可是,儿子,就是,公子,杀掉,没有,多次,自己

    赵盾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大臣,不过不是周王朝的大臣,而是周王朝统治下的诸侯国之一的晋国的大臣。赵盾自晋襄公执政晚年就已经掌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他是一位忠于君主的能臣。晋襄公去世以后,晋襄公的儿子夷皋继位为君,是为晋灵公。赵盾辅佐年幼的晋灵公,可是多年过去了,长大了的晋灵公却要刺杀赵盾。赵盾多次躲过了

  • 俞大猷:一生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率领“俞家军”能将敌人吓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俞大猷,倭寇

    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读历史之人都知道,在当时肃清海患的战争中,戚继光和俞大猷可谓是双子星座,绝代双骄,他们都属主持东南沿海防备的胡宗宪节制,按时人的说法是“俞龙戚虎”,但令人不解的是,现在的人只知道这戚继光,而俞大猷最多只能算偶尔能在其后作个陪衬,但,以《明史》对俞大猷的评

  • 康熙和李易欢、朱慈煊三人感情走向 他为什么无法掌控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自己,电视剧,关系,感情,康熙,龙珠,没有,但是

    《龙珠传奇之无间道》,可以说今年最新的一部清装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从制作之初,带上的就是传奇剧的标签。所以不仅故事内容与真实的历史有所出入,同时也不像正统的历史剧那样,有着严正的氛围。虽然电视剧刚刚播出的几集中,有着国破家亡、复兴国家、反清复明等比较严肃的词眼,但是也不改其本质。小编个人认为,《龙珠传

  • 赵盾生平简介 赵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死后,时候,时期,赵氏,离开,一个,儿子,公子

    赵盾,嬴姓,赵氏,死后谥号为“宣”,当时的人们将其尊称为赵孟或者宣孟,他也被称作赵宣子。赵盾是赵衰的儿子,在赵衰死后继承了赵氏家族,成为了晋国的一流政客。赵衰是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的大臣,在晋文公少年时期,赵衰便和还是晋国公子的重耳结识,两个人还成为了好友。赵衰是晋国赵公明的小

  • 曹友闻:抵御蒙古军而战死的南宋川中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蒙古

    昔留将军桥,今忆曹将军广元,古称利州,城北有一座桥叫作将军桥,我所在的厂在城东大山中,现在经过这桥的时候不是很多了,但当年下乡当知青时,此为必经之地,过来过往的,却一直未曾想过这桥是否有什么来历,是何人所建。这桥是南宋时驻扎在利州的将军曹友闻,在统兵北上抗击蒙古大军时,恰逢山洪暴发而无法通行,遂令军

  • 晋景公的亲人有哪些?这些人后来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但是,赵氏,最终,秦国,所以,比较,以后,国君

    晋景公姬獳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他的父亲是晋成公,他的姐姐是赵庄姬,他的儿子是晋厉公,这三位就是晋景公的亲人,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按照时间顺序来一一解说吧。晋景公的父亲晋成公是在老年时期才开始发迹的,他的侄子晋灵公被赵穿杀死了,所以赵盾选中了晋成公公子黑臀来担任晋国的国君。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

  • 张世杰:与文天祥比肩齐名的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天祥,名将,民族英雄

    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今天在天涯论坛上看见一篇文章,标题为“南宋内奸张世杰”,甚为惊讶,我对张世杰虽无认真研究过,但凭着以前看过的书及资料,从未见过如此惊悚的观点,出于好奇,便将此文仔细看过,感觉就是满纸荒唐言,于是,便将我对张世杰的认识写一下,不说以正视听,至少要说说我的观

  • 沉迷戏曲的奇葩皇帝:被伶人扇耳光 封伶人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

    唐朝戏曲繁荣,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从太常乐工之中精挑细选了几百人,集中到位于首都长安禁苑附近的一处园子中勤加练习,这个园子曾经广植梨树,故后世也将戏曲从业者称为“梨园子弟”。玄宗皇帝自身也精通多种乐器,不仅长于演奏,而且善唱,甚至还可以作曲和编舞

  • “宋末三杰”之陆秀夫简介 陆秀夫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朝廷,南宋,百官,时候,十分,幕僚,元朝,因为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左丞相,著名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宋嘉熙二年,陆秀夫在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出生,三岁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迁居京口。陆秀夫自幼聪颖好学,在跟随父亲迁居到京口之后,就跟随同乡的孟先生学习。孟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