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甫活着时,他的诗无人转发、无人赞赏

杜甫活着时,他的诗无人转发、无人赞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4/1/5 15:44:38

公元769年春天,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写了一首题为《南征》的诗。诗里有一句凄凉的感慨: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此时,距离杜甫去世只剩下大约一年时间。这句感慨,是他对自己毕生写作的最终总结:我写的东西,我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我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我的《春望》《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无人转发,无人赞赏,没有知音。

这番总结,不是矫情,也不是自怨自艾,只是一个沉重的事实。

杜甫是个喜好交游的人,与同时代的知名诗人几乎全有往来,这些被他记录在了自己的诗中。但同时代的知名诗人,却几乎无人评价过杜诗,连李白这样的友人,在《戏赠杜甫》中,也只是回顾了两人交往中的玩笑话“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笑杜甫太瘦,杜甫自嘲是因为作诗太苦,对杜诗本身,李白没有任何评价。赞赏杜诗的同时代之人,目前可见者只有三人,衡阳判官郭受、韶州牧韦迢与一位身份不明的任华,都是文坛的边缘人物。

图:杜甫像,今年是杜甫去世1250周年

“未见有知音”是一种无视。除了无视,杜甫关怀现实的写作风格,还招来过同时代之人的批评与攻击。今人已无法得知这些攻击的具体内容,但韩愈嘲笑过这些攻击是“群儿愚”,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杜甫也在《戏为六绝句》中“寓言以自况”,拿了庾信与初唐四子说事,借题发挥,做过一番回应他说,庾信上了年纪后,诗赋更为老练,可笑的是,“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今天的某些人,对庾信的作品指指点点,搞得死去的前贤,怕了你们这些活着的后辈。他还说,今天的某些人,喋喋不休批评初唐四杰,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这些人的肉体与名字会彻底消失,初唐四杰的文章会万古流传。

这些无视、批评与攻击,究其实质,是时代对杜甫的一种刻意过滤。樊晃是唐玄宗开元时代的进士,做润州刺史(今天的江苏镇江一带)期间,他编纂了一本《杜工部小集》。这是杜甫去世后流传的第一本诗集。樊在序言中说:

“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杜诗)不为东人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

所谓“戏题剧论”,大约是游戏笔墨、诙谐趣味之意,也就是读了让人爽、让人开心的东西。《饮中八仙歌》中,“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段子,就是典型的“戏题剧论”。

作为同时代之人,樊晃的这段文字,透露出了历史的玄机:并不是杜甫没有名气,才导致他对时代的忧思,无法进入时代的视野;而是时代拒绝聆听他的忧思,拒绝转发他描写时代之痛的“大雅之作”。从安史之乱中爬起来的中唐,要的是升平气象,要的是可以成为饮宴聚会极好谈资的“戏题剧论”,不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种拒绝转发,也见于唐朝人自己编选的唐诗集。现存“唐人选唐诗”尚有10种,4种选有李白之诗,5种选有王维之诗,5种选有王昌龄之诗,4种选有钱起之诗。他们与杜甫大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只有1种集子,选了7首杜甫的寻常诗。

杜诗的被无视,是刻意拣选的结果。唐人高仲武编纂的诗集《中兴间气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据高仲武在序言中自述,他是这样选诗的:

(1)选诗时段:“起自至德元首,终于大历暮年”。至德是唐肃宗的年号,起于公元756年;大历是唐朝宗的年号,终于公元779年。

(2)选诗方式:“博访词林”,四处寻访;“述者数千”,进入视野的诗人多达数千人。

(3)选诗标准有二:一是主旨健康,须“著王政之兴衰,表国风之善否”,不能“苟悦权贵、取媚薄俗”;二是文风“体状风雅,理致清新”,要有艺术性。

这个选诗时段,杜甫的创作力相当旺盛。仅公元760-770年这人生的最后十年,杜甫就写了1100多首诗。高仲武寻访这个时代的诗人,杜甫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相当多的杜诗,也完全符合上述三条标准。但结果是:高仲武选取了26名诗人的100多首诗,其中没有杜甫。

不选杜甫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上面这三条标准,只是拿来装点门面,真正的选诗红线,高仲武在序言中已说得很明白:

“唐兴一百七十载,属方隅叛涣,戎事纷沦,业文之人,述作中废。粤若肃宗先帝,以殷忧圣,反正中原。伏惟皇帝以出震继明,保安区宇,国风雅颂,蔚然复兴,所谓文明御时,上以化下者也。仲武不揆菲陋,……”

大意是:唐王朝立国至今170年,之前的战乱让文人流离失所,写作中断。直到先帝平定中原、皇上继承遗志让世道清平,“国风雅颂”,也就是文学创作才再度复兴。我高仲武自不量力,要编纂一本《中兴间气集》,来歌颂先帝和皇上的功绩。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三吏三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春望》;“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的《兵车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当然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在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中。

图:翻译为朝鲜语的杜甫诗歌

时代重新发现杜甫的伟大,是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

那时节,盛唐已是遥远的传说,现实世界正一步步坠入晚唐,种种压抑与乱象,让韩愈与白居易这些知识分子深感忧虑。杜甫去世时,韩愈只有两岁,白居易还要等两年才能出生。他们越过了时间与空间,在杜甫对时代的忧思中寻找到了共鸣。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只有蠢货才会去诋毁李白与杜甫那些光芒万丈的文章;白居易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在他心中,少有人比得上杜甫。

遗憾的是,韩愈也好,白居易也罢,他们对时代的忧思,也像杜甫一样,遭到了时代的抵制。白居易虽有着鼎鼎诗名,但他清楚这名声的实质,在《与元九书》中,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然而现实世界却是:

“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大意是:众人知晓我写了劝谏皇帝改善民生的贺雨诗,已是喧嚷不休,认为不合时宜;知晓我写了感慨孔戡刚正不阿却不得重用的悼念诗,全都很不开心;见到我写的描绘悲惨现实世界的《秦中吟》,豪门权贵们脸上已有痛恨的神色;见到我写给你的感慨小人当道、志士沉沦的《登乐游园望》,当朝的执政者已开始扼腕;见到我描写军人掳掠的《宿紫阁山北村》,手握重兵者已开始切齿……我知道,时代喜欢我的诗歌,只是喜欢杂律诗和《长恨歌》之类。时代喜欢的东西,我不在意、不重视;我在意、重视的东西,时代不喜欢。

再后来,唐末的战乱与流离,让一部分读书人想起了杜甫遭遇的战乱与流离,想起了他对时代的记录与忧思,“诗史”的称号渐渐得到公认。再后来,经历“熙丰新政”乱局的苏轼,也在杜甫的诗中找到了共鸣,他赞扬李白与杜甫都是“凌跨百代”的绝世之人,又说在古往今来的所有诗人当中,应该以“杜子美为首”,因为与杜甫相比,李白“岂济世之人哉”杜甫是一个关怀现实、忧虑民生的知识分子,但李白不是。再后来,是文天祥在狱中的感慨:

“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我对这个世界想说的话,杜甫早就替我说完了。


参考资料

①《杜甫诗歌研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第80-86页。

②曾枣庄,《“百年歌自苦,不见有知音”论唐人对杜诗的态度》,收录于《杜甫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③许德楠,《从所谓杜诗中的“戏题剧论”谈杜诗的“历史命运”》,《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④吴河清,《今存“唐人选唐诗”为何忽略杜甫诗探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⑤李国文,《<与元九书>读后 试论中国文学离完蛋还有多远?》,《钟山》2005年第4期。

标签: 南征杜甫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刘启的狠辣手段,借诛晁错大肆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景帝,刘启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景帝刘启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汉景帝刘启,其实在历史上是挺没有存在感的一位皇帝:一是前有其父与祖的传奇故事炫人眼球,一是后有其子的征伐匈奴、挺进中亚腹地的壮丽史诗。但究其实,刘启可不是想象般那样的普通。他不仅承其父之余裕,开辟了汉朝历史

  • 岳飞的第二任夫人是谁?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夫人,教导,什么,儿子,社会,流放,一个,丈夫

    之所以单独开辟一章来讲讲李娃这个坚强的女子,不仅因为她是岳飞的第二任妻子,还因她的品行和孝道。她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那种大气、贤良淑德和聪慧,与岳飞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很浪漫或唯美,但是夫妻两人间互相信赖、互相守护、互相珍惜,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让

  • 只有他,读懂了苦难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渭

    当73岁的徐渭咽下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在后世有那么多粉丝。在他去世近百年后,人们将他与杨慎、解缙并列为“明朝三大才子”;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恨自己不能为他“磨墨理纸”。注:徐渭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

  • 「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牛顿,炼金术

    问:牛顿晚年为什么会沉迷炼金术?虽然沉迷炼金术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还是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先说笔者的结论:“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之说是一个误解。他确实收集了许多炼金术的资料,写下了许多与炼金术有关的手稿,做了许多炼金术师曾经做过的实验,但他所沉迷的,非是点

  • 苏秦和燕宣王的妻子私通了吗?燕宣王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但是,没有,太后,齐国,王后,太子,秦国,公主

    苏秦是历史上有名的纵横家,最初,大家都认为苏秦和秦相张仪是同一时期的人物,甚至比张仪入世还要更早。不过,根据最新出土的资料显示,苏秦比张仪出现的时期要晚几十年到一百年左右,他是燕国的间者,一生都在为弱燕对付强齐而奔波。相传,苏秦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和燕宣王的王后私通,所以,苏秦虽有大才,却选择了

  • “千万孤独”柳宗元:贬谪岁月,他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如果把《江雪》看成一首藏头诗,柳宗元写的是:千万孤独从冠盖满京华的长安贬到山遥水远的永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柳宗元感受到了无边无际的千万孤独。以后,这孤独将伴随他终生而与孤独作战,也将是他终生的宿命在孤独的宿命中,他努力寻找并创造生命的意义于是

  • 大宋第一全才:科学的巨人,道德的矮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沈括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74岁的沈周在杭州钱塘老家病逝。他的儿子沈括,在回乡葬父守丧期间,成为世界科技史上一项重要发明的历史见证人。沈括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他晚年撰述《梦溪笔谈》时对此印象深刻,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

  • 苏秦为何身挂六国相印?苏秦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答应,国家,魏国,秦国,赵国,提出,实力,以后

    苏秦师从鬼谷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在齐国求学,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多年,之后游历各国,但无所成就,反而落魄贫困。家乡的人讥笑苏秦,于是苏秦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学习《阴符》,研究出了合纵连横之术。因为他是西周子民,因此他学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效忠我王周显王。周显王身边有很多人均听说过苏秦的

  • 苏秦真的是鬼谷子的徒弟吗?苏秦的合纵伐秦是如何实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帮助,攻打,齐国,没有,鬼谷子,自己,秦国,太后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激烈的争斗就此呈现在观众眼前,其中,间者苏秦很早就出现了,但是他到的地方却是秦国。苏秦当时带着秦国公主亲笔写的密信,求见秦昭王赢稷和宣太后。宣太后见了公主姬狐的信以后,和秦昭王一起召见了苏秦。在密信中,姬狐说苏秦是当世奇才,希望宣太后和秦昭王在必要之时助

  • 孟尝君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历史上为何会说他是一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齐国,好人,名声,自己,就是,但是,这个

    每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都会在历史上留下或浅或深的痕迹,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后人们都会给予一定的判断和评价。若是得到了好的评价,那么说明这个人生前的确是做了些好事的。但若是得到了差的点评,那么只能说这个人要么就是个杀人的大魔头,要么就是个大奸臣,要么就是人品差到爆炸。不管怎样,人的名声的香和臭,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