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承畴:本为大明蓟辽总督 降清后沦为贰臣之首

洪承畴:本为大明蓟辽总督 降清后沦为贰臣之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3/12/12 15:33:50

悠悠青史上,贰臣贼子名

晚明人物写不少了,但这洪承畴却一直是不敢动笔,原因不言自明,对这铁板钉钉地汉奸,论述之文汗牛充栋,史上早有定论,不仅在后世,即使在当时,他也是被列为《贰臣传》中,如果谁敢为他翻案,自己就必然顶汉奸之名,随即是一堆地板砖拍来,挨骂是必须的。

对洪承畴的评价现在也是在定论的基础上,有了点点地异音,根本是不可能为其翻案的。但我觉得,虽然早有定论,还有商榷之处,之所以对他难以评价,其难点还在于对清王朝入主中原取代大明,究竟是野蛮战胜文明,还是新兴替代腐朽,尽管无论是哪种结论,这过程的血腥也是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如果拒绝这个过程,也就意味着洪承畴是永世不得翻身的。

清人的八旗入关时满打满算不过十万,加上什么汉八旗和蒙八旗,总兵力肯定是不超过二十万的,但却打败了远远超过其兵力和财力的大明朝,其中降将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在这些降将中尤以洪承畴为最。

先抬出北京满学会长,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阎崇年老师为俺档档枪。他对洪承畴有过这样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从多民族的角度出发,要把清代看成是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择主而事出乎于人的一种意愿,属人之常情。洪承畴弃明投清,是明智之举,对旧王朝起到了瓦解作用。”

从阎老师的观点可以看出,他对洪承畴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他以此观点能入讲百家讲坛,说明认可之人也很是不少,当然,反对和漫骂之声也汹汹而来,甚至在签名售书时还被打。因为,这为汉奸翻案之人,必是汉奸一枚嘛,可以理解。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士。崇祯年任兵部尚书,镇压农民义军。俘高迎祥,逼李自成走商洛,后调任蓟辽总督。他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与清军决战于松锦,大败后被困松山城。翌年城陷,俘至沈阳,降清。隶汉军镶黄旗。

顺治元年,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又受命至南京招抚江南各省。他讨伐与招降并用,平定和剿灭了江南抗清义军和南明各个政权。回京后入内院办事。年72卒,谥文襄。

洪承畴是在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大明朝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想要靠他挡住后金的铁蹄。但是松锦战败后,在皇帝还在给他隆重治丧时,他却变节降清。

至于在投降过程中所演绎的庄妃色诱一说,自不可信,正史中的洪承畴作风正派,没有风流好色之记录,之所以有此一说,那是因为洪承畴的降清,违背了汉族传统忠君爱国的士大夫精神,所以文人们要写这么一段事来丑化他。

作为明朝重臣投降,其影响之巨是难以想象的,洪承畴对大明知根知底,政务军务皆洞若观火,了如指掌,清人对明朝的进攻较之前期,均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洪承畴对大清来说,最大的功绩,除率兵镇压各地反抗力量外,是提出了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他在朝为官多年,清名远播,门生故吏满天下,他一出面号召,很多地方是望风而降。一方面是清兵强大,但不得不说,洪承畴的影响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洪承畴对坚决抵抗的人士是血腥屠杀为务的,在他的屠刀下,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和王之仁等都就义殉国。但他在杀戮的同时,却做了件很得民心之事,那就是减税,只此一招便稳定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当年的大明朝赋税之重,早已超出人民的承受能力,所以才有李闯张献忠之流的一呼百应,而洪承畴的一个免去苛捐杂税,瞬间就抹平了北方的反抗。

在江南,可以说如果不是后来的“剃发令”,除了个别地方,如“扬州十日”及后来的李定国,何腾蛟这样朝廷组织的零星抵抗外,清兵所指,望风而降,一路地顺风顺水就打到了缅甸,基本上是没有遇到任何象样的抵抗,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奇怪现象,这也是洪承畴对清王朝的建立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我只是挂一漏万地说了洪承畴对清王朝定鼎所起的作用,说他是除范文程外最大的汉奸也是名副其实的,但相比之下,范文程是很早就投靠了金人,且没有在明朝出过仕,所以应该还是有所区别的。

国人很多时候是会给自己的行为找出各种理由来自圆其说的,在说“良臣不事二主”的同时,也可搬出“良禽择木而栖”,在崇尚“为国尽忠为家尽孝”的同时,也能认可“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了。

其实,洪承畴同后来攻下台湾,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施琅做的是同一件事,即帮助满人打汉人,帮助新主打故主。要说汉奸,两人都是汉奸,要说英雄,两人都是英雄。是吧

但,现在大陆官方却是把施琅作为民族英雄来看待的,一大堆的褒奖之辞,光环耀眼,金衣贯身,而洪承畴则是铁定的汉奸,这个当作何解释呢?看来,此一时彼一时也。所谓“时者,势也;势者,时也”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汉奸和英雄,有时会随着时间地推移而转变的。

所谓时,也就是洪承畴投降时,是双方对峙,胜负未定之时;而施琅投降时,是满清入主中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言人,所以。政权姓朱姓李姓爱新觉罗,种族是满是汉是其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要有饭吃,有饭吃,天下定,没饭吃,亡天下,至于亡国还是卖国,英雄还是汉奸或是满奸,统统都是不重要的。

郑成功同满人血拼,是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他儿子郑经同满人死磕,是分裂国家的小丑,这就是历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对洪承畴到底是英雄还是汉奸,真是不好认定的。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这是被他杀害的忠烈名臣黄道周送给他的对联,两句对联对的好,一语双关,前者“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含有抗清名臣史可法的名字,虽然史可法抵抗满清失败身死,之后满清的扬州十日屠城,但史可法宁死不降,足显民族气节。而后者“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也是一语双关,含有投降满清大汉奸洪承畴的名字,“仇”又通“畴”,用词恰到好处。

不过,这洪承畴虽然为清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但后期却也很是悲催,直如一只丧家狗般给抛弃了。他以前的部下,如什么吴三桂和耿精忠等等都被封了亲王爵位,而他却在清廷反复讨论之后,不情不愿地赏了他一个三等轻骑都尉,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三等轻骑都尉是个什么鬼?大家知道古代爵位除了封王之外,历来是“公侯伯子男”等而下之。轻骑都尉大概是正四品,地位低于将军武官,而且还是三等,连个一等都不给他,可见清廷对这个卖国求荣之人也没什么好感。

洪承畴死后两年,朝廷才为他发下御制碑文,为后世盖棺定论。碑文中不见溢美褒奖之词,而是公然的贬抑和羞辱。康熙给他刻的两行字是:“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获尔”,就是抓住洪承畴。“豢养”,这个词用在一个超级重臣身上,怎么看都是侮辱吧!

最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乾隆时,直接把他打入《贰臣传》!其评价词是:“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而当年被他杀害的张苍水,王之仁,陈子龙等反清义士,都被请进了忠烈祠。永受后世拜祭。

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喜欢变节的能臣,朝代兴替需要的是臣子的绝对忠心!不幸地是,这洪承畴被冷血的清廷作为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他地下有知,一定会肠子都悔青滴。唉!

标签: 总督贰臣大明

更多文章

  • 揭秘武松擒拿的方腊原型:此人实力堪比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松,揭秘,岳飞,方腊

    提起韩世忠,很多读者脑海中估计会浮现“中兴四将”、“蕲王”、“梁红玉”、“黄天荡大捷”等名词,韩世忠作为两宋之际的人物,同时也是抗金名将,与同为抗金名将的岳飞之间的故事也为后世称道,一直以来在文学作品中都

  • 平阳昭公主:一朵盛开在大唐的铿锵玫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主

    剑履驱龙骧,助父开大唐提起唐朝,那可真是长了我中华民族之志气,“贞观之治”,“盛唐气象”,唐诗风流,气概昂扬,不仅男子意气风发,连女人也百舸争流,不输须眉,既有则天女皇指点江山之豪情,又有贵妃醉酒婀娜妩媚之娇羞,在这个多姿多彩的朝代,各色人等都尽显本色

  • 梁山好汉霹雳火秦明究竟何方人士?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山

    根据相关记载,《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光听名字就能联想到书中各类江湖好汉的精彩表现。说起好汉,就不能不提好汉的武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中,除了卢俊义武艺超群外,马战武艺最高的当属马军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了,但若说起五人之中武艺最有争议的一位,肯定非秦明莫属。秦明的武艺之所以给很多

  • 说说日本帝国海军“灵魂”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帝国,说说,海军

    日本的地理定义是岛屿国家,因而在其以明治维新强国之后,构建现代化海军成为它的军力发展主要着力点。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打响太平洋战争之时,日本已经坐拥可以跟日不落帝国英国一战的海军军力,十艘战列舰,十艘航空母舰,三十八艘重型和轻型巡洋舰,一百十二艘驱逐舰,六十五艘潜水艇和其它舰艇。而这支

  •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伊尹,奴隶,宰相

    遗世仰高风,乘舟梦日边历史愈久远,很多的事实便模糊不清了,几近神话,即使是专家也头疼,比如这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现在也是因为缺乏出土物的证明而被置疑。这个也没办法,那个时候毕竟还没文字,从口口相传到有文字记载,那也是很困难的,即使有传,那也是个别人们感兴趣之事,所以,历史上的很多事是我

  • 说说项羽为何被后人评为“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羽,说说

    项羽是一代名将,曾经是威风八面的楚霸王,这个人杀人如麻,曾坑杀20万投降的秦兵。即使这样,项羽也被人称为妇人之仁。那么嗜杀成性的项羽为何被人称为妇人之仁呢?先看项羽的血腥嗜杀:先罗列一番基本事实。《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

  • 揭秘国学大师钱穆在云南大学任教时每月领多少工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学,云南,揭秘

    钱穆,著名历史学家,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钱穆九岁入私塾,十七岁进入常州中学学堂学习,十八岁开始便在乡下小学、中学教书,一直教了十八年。钱穆原名钱恩镕。十八岁时改名钱穆,字宾四。语出《尚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在乡间教书的十八年间

  • 尔朱荣:功逊曹操祸超董卓的北魏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魏,曹操,董卓

    功不及曹操,祸远比董卓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特别是那北朝,号称十六国,想记住真是个难事,这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有二,一是符坚的前秦,一是拓跋氏的北魏。前者派生出慕容垂的后燕和姚苌的后秦,后者诞生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先记住这有影响的两个大国,一关联也就有六个了哈。符坚的前秦标签是淝水

  • 中国古代第一驴友:明朝阔佬徐霞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中国,古代

    ​“四月初一早上,阴雨绵绵,我骑马西行十五里,从马头上隐隐约约看到了天台山的影子。雨停了,又骑行十里,抵达松门岭,山路渐渐陡起来。我下马步行,边走边欣赏风景,山泉淙淙,山色蒙蒙,山道两旁红花绿草,异常丰茂,杜鹃的叫声从花丛中传出,令人忘记爬山的劳苦。十五里后,抵达一座山岭的最高处,那是一

  • 探秘袁世凯众多子孙后代的都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探秘,袁世凯

    袁世凯“窃国大盗”的名头,在他去世当年,就已经被同时代的人认定了,骂名之下,袁家几房子孙的命运急剧裂变。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育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袁家人有一句话:“长子克定最有权,次子克文最有才,六子克桓最有钱。这三人也是民国时期最为人知晓的袁家人物。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