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著名历史学家郑樵简介 郑樵是怎么死的?

宋朝著名历史学家郑樵简介 郑樵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90 更新时间:2023/12/23 0:02:33

郑樵,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一生未曾应试,专注研究,因为字渔仲所以又有郑渔仲的叫法,当然更多还是称呼其号“夹漈先生”。

宋徽宗三年,郑樵在兴化军莆田出生。郑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世家,祖辈是晋代中原南迁的望族,高祖郑冲、曾祖郑子堂、祖父郑宰到他父亲郑国器都是读书应试之人,大部分都曾入仕为官,虽然官位不高。受家庭环境影响,郑樵自幼勤奋好学,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郑樵居住之处,算是莆田广业里山区,与外界联系不深,但是郑樵还是立志要读尽天下好书。

郑樵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也因此逐渐衰落,所以此后郑樵就开始过着清贫的生活。就算如此,他也不曾放弃过读书的想法,和兄长背着包裹,四处借书也没有断掉学习。

郑樵热爱学习,但是却不仅限于四书五经以及应试之学中,而是涉猎万象。他曾经深入田间山野,甚至拜农夫为师,追求实学。不仅仅是限于书本,他还追求天地间的各种科学知识,曾经想过将自然科学一类的知识提拔到儒家经典知识同样重要的地步,并不断号召。

郑樵并不像许多读书人一样,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进而走上仕途,光宗耀祖。郑樵的目的十分单纯,就是想探索更多的知识,并致力于传播天下。不过靖康元年,国家危难,深受北方强敌进攻。看见时刻受到威胁,处于风雨动荡之中的国家,他无法再忽视,于是和兄弟郑厚一起联名向朝廷当权者上书,陈述自己兄弟俩的抗金志向和报国才能。不过他的这种请愿却未曾被朝廷重视,于是他只能想另一种办法,走入国家政治中心。

南宋绍兴元年,郑厚带着悲观失望之心,下山来到只剩半壁江山的宋朝参加科举,此后走上了坎坷的仕途。与兄长不同,郑樵认为南宋朝廷昏暗腐败,就算应试入仕,也无法尽其才,于是他任然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漈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

为了能够撰好这本书,郑樵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吸取各方知识,力求读遍各地藏书,当时有人称颂郑樵说“惟有莆阳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

一本书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郑樵就在写一本,最终他渊博的知识受到了抗金派宰相赵鼎张浚等人的重视。坎坷的是,郑樵还没有真正开始施展自己的才能,国家的宰相就换成了秦桧。而抗金派宰相赵鼎等人,最终被排斥出了朝廷。与此同时,郑樵也受到了秦桧的压制。

秦桧多次下令,严禁私人修史和著书,违者以“擅修国史”罪论处。

悲剧性的事件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受到朝廷压制,时刻面临危险的郑樵,在这时却不断接到亲人离世的消息。先是郑樵的胞弟郑槱不幸早亡,继之郑樵的幼儿郑惕和妻子陈氏相继死去。郑樵被巨大的悲痛淹没,虽然重新背起行囊,带着自己的新书请求面见皇帝,但是在秦桧的阻扰下,却始终未曾如愿。

郑樵的道路可以说被秦桧堵得死死的,手中无权的他就算心中再悲愤也无可奈何,最终选择而来归隐山林,在夹漈山主峰侧的高山虚谷中隐居,并开始继续著述一部远避宋朝国史三百年的史学巨著《通志》。

五十四岁那年,郑樵的《通史》初稿终于完成。也正是在这时,郑樵被抗金派官员王纶、贺允中、汪应辰等人举荐,有幸面见宋高宗。宋高宗非常欣赏郑樵的学识,于是将其留在朝廷担任一个管理文书档案的小官。实际上这并不是郑樵的初衷,他希望能尽快回去修正《通史》,并将其献给朝廷。

后来郑樵因为得罪了朝中一批士大夫,被联名弹劾,最终以监潭州南岳庙的祠官回夹漈山抄正《通志》。在他五十八岁那年 ,他的一生心血《通志》终于完成。兴高采烈的他立刻将这本书送到宋高宗面前,当时忙于战事的宋高宗却并没有接触这本书。

郑樵因为著成《通史》,被留在朝廷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因为能够阅尽许多宝贵的藏书,郑樵欣然答应了这个职位。此后一头钻进诗书的海洋,接触更多的学识。

令人气愤的是,当时朝廷中有士大夫嫉妒他的才能,所以最终诬陷弹劾禁止了郑樵读书之便。郑樵蒙受不白之冤,忍愤不过,病倒在床,蒙冤而逝,年仅59岁。

标签: 因为知识朝廷最终读书没有受到秦桧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张浚?张浚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多次,父亲,出生,但是,方面,时候,没有

    人物档案姓名:张浚别名:德远谥号:忠献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出生地:汉州绵竹出生时间:1097年8月11日去世时间:1164年4月20日职业:宰相、诗人、学者毕业院校:太学信仰:儒学追赠:太保、太师主要成就: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抗击金兵代表作品:《朝阳岩》《登道观》张浚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

  • 金代名臣张浩简介 如何评价张浩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个,燕京,尚书,重要,海陵,女真,渤海,影响

    张浩生于公元1102年,去世于公元1163年,辽阳渤海人,为金朝一代非常著名的大臣。他历经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为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的宰相。女真文化是借鉴于契丹、汉文化而开启的,而让女真人最先接触到这类文化的,是一些在辽国为官的汉文化程度很深的渤海人。张浩就是这些官员之中的一员,产

  • 钟相为什么选择起义?钟相的起义又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因为,运动,起义,百姓,农民,这场,土地,政府

    农民起义运动,通常来说指的是失去土地的农民,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抗既成政府和建制的活动。这种起义活动的爆发,通常是因为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的矛盾,激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基本上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当然可能因为其规模的大小差距,使得一些小规模的起义运动并不为

  • 如何评价赵普这个人?赵普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个,宰相,宋朝,还是,最大,太祖,之后,世界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赵普公元922年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字则平,祖籍有幽州蓟,后来因为父亲的原因,迁居洛阳,公元992年去世。赵普作为

  • 宋朝宰相赵普简介 赵普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宰相,时候,宋朝,去世,太宗,之后,后来,兵权

    人物档案姓名:赵普别名:则平谥号:忠献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出生时间:922年去世时间:992年职业:宰相、太子少保、太师封爵:许国公、魏国公追赠:尚书令、真定王、韩王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杯酒释兵权主要成就:北宋开国元勋赵普是宋朝初年的宰相,历经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朝,三拜宰相

  • 晋文公和赵衰是什么关系?晋文公为何信任赵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时候,自己,公元前,国君,避难,关系,公子,两个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经过国君晋献公的儿子,也是春秋时代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赵衰也是春秋时代的人,不过他不是国君,而是臣子,是晋国的大夫,也是晋文公最信任的人之一。晋文公和赵衰可不止是君臣关系这么简单,因为除了这一层关系以外,他们还有两层更加亲近的关系,那就是小姨夫和大姐夫的关系,以及岳父大人和

  • 周穆王生平简介 周穆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个,可是,人偶,一起,偃师,自己,时候,制作

    周穆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人生中发生了很多有趣而又神奇的故事。周穆王姓姬,名满,是周昭王之子,周昭王在南巡的途中,沉船溺水而死。相传,周穆王乘坐造父所献之马的马车一直向西边前进,竟然到达了西域瑶池。在路上的时候,周穆王向河神祭祀了一只白狐狸一只黑貉子,所以到了连羽毛都无法漂浮的

  • 晋文公的母亲是谁?她是哪个国家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记载,就是,我们,以后,一个,婚姻,两个,成为

    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了晋献公所娶妻妾的情况:“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在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中也如此记载到:“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根据这两处以及其他文献上的相关

  • 南丰先生曾巩与王安石的关系 曾巩的诗词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学,欧阳修,后来,安石,王安石,因为,十分,散文

    曾巩生于公元1019年的建昌军南丰,去世于公元1083年,后来迁居到临川。曾家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北宋名臣,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曾巩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加之曾巩个人为人聪明记忆高超,同时也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已经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并以此声名远扬,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

  • 章惇为什么会结局惨淡?章惇是其父和谁乱伦生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但是,之后,原因,因为,最终,时候,改革,新政

    改革,指的是改变旧事物、旧制度,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出局部或者根本性的调整。对于一国而言,改革是丢弃腐朽的制度,焕发国家新生的一种手段。但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止是国家实力的增加,同时也会引发各种问题和动荡。秦朝实力得到显著增加,统一六国,开创大一统局面的一位功臣,就是商鞅。商鞅坚持法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