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汪应辰

汪应辰--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

汪应辰

汪应辰的资料

本 名:汪应辰

字 号:圣锡

所处时代:宋朝

出生地:信州玉山

谥 号:文定

汪应辰的介绍

(宋史本传不著年岁。此依传中“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推算)五岁知读书属对;十岁能诗。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宰相赵鼎奇之。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举进士第一,年甫十八,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主和议,应辰上疏力言因循无备、上下相蒙之可畏,忤桧意,出通判建州。桧死,始还朝。累官吏部尚书,刚方正直,敢言不避,中贵多侧目。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连贬秩,遂致仕不起。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精于义理,好贤乐善,学者称玉山先生。卒,谥文定。应辰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传于世。

绍兴五年(1135),年方十八中状元。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当时秦桧主和议,汪应辰上疏嘛张抗金,力言因循无备、上下相蒙、不明敌势的危险性,因而违反秦桧意,出通判建州(今福建建瓯)、静江府、广州等。秦桧死后,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因母老,出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母去世服毕后,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宋孝宗赵即位后又因事被迫请求调外,于是知福州。不久,升敷文阁待制,举朱熹自代。出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再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又因事不合,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韩玉被旨拣马,路过平江府,因汪应辰没有特别招待他而回京报复汪,密告宋孝宗,说所到之州县,没有象平江府那样乱的地方,于是连遭贬秩,气病卧家不起而卒,谥文定。

汪应辰幼为神童,五岁知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灯油,拾柴点火读书。从人借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十岁能诗。宋高宗见他的对词,以为老成之士,直至见才知是刚少年,赐以御诗,并更名为应辰。他好贤乐善,尤笃友爱。少从喻樗、张九成、吕本中、胡安国等人游,又与吕祖谦、张栻为友。为朱熹从表叔,常与往来研究学问。他为人刚方正直,敢言不避,又多革弊事,所以遭到胡迁许多人的侧目,为人所陷。但他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坚定不移。虽遭秦桧排挤,流落岭峤十七年之久,“蓬蒿满径,一室萧然,饮粥不继,人不堪其忧”,却“处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讲学为事”。学者称玉山先生。

著有文集五十卷,今传《文定集》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及明代宏治年间程敏政摘抄本辑出,收于集部别集类。他学问具有渊源,作品有不少巨制鸿篇。他的不少诗作都体现了“好贤乐善,尤笃友爱”的思想品格和个性。如《挽宣扶吴郡王》:“节义家传久,艰难始见忠。一心惟殉国,百战竟平戎。环列周庐肃,管仪道路同。细看麟阁上,谁得似初终?”这一方面歌颂了吴郡王的忠精殉国的品格和战功,另一方面是对那些不能特立不回,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人的辛辣嘲讽,可见诗人品格的一贯性。另一首《分韵送胡丈归健康》也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至诚至深之情:“先生高卧武夷巅,一旦趋朝岂偶然。报国自期如嗷日,归田曾不待来年。怀铅共笑扬雄老,鞭马今输祖逖先。册府风流久廖落,送行始复有诗篇。”这并非一般迎来送往的应酬之作,而是主客思想共鸣的产物,所以读来给人以真挚诚恳之感。这类作品在诗人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有关“汪应辰”的历史故事

  • 汪应辰

    汪应辰(1118年-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五十九岁。本名:汪应辰所处时代:宋朝出生地:信州玉山出生日期:宋徽宗政和元年(1118年)逝世日期: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字号:圣锡谥号:文定(宋史本传

  • 汪应辰是不是中国最年轻的状元?他几岁高中状元?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状元一词总是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是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你是否知道,有一个人,他是中国最年轻的状元?他就是汪应辰。汪应辰,字子容,号梅溪,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又是

  • 汪应辰的读书经历是怎样的?他经历了哪些事?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汪应辰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对知识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本文将以汪应辰的读书经历为核心,探讨他如何通过阅读和学习,塑造了自己卓越的学识和人格。汪应辰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在父亲的

  • 汪应辰的一生有哪些事迹?汪应辰生平简介

    汪应辰,字子容,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情横溢,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汪应辰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汪纲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接触各种书籍。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书海中度过,他阅读了

  • 汪应辰: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遭秦桧排挤打击,后竟被人活活气死

    汪应辰:是非终不屈,进退了无心 说起这位汪应辰大概是没几人知道的,但在他的家乡江西玉山可谓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城中有条主干道便叫作汪应辰路,那是想不出名也不行的。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他的名声并不响亮,可是他有个名头很是了得,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18岁便在大宋高宗朝众多了

  • 汪应辰简介:南宋诗人,先今传有《文定集》二十四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被小人气死

    在中国历史中,科举制是相当久远的,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几乎陪伴了封建社会的下半场。科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状元,那如同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一般。中国历史上谁是最年轻的状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广东的莫宣卿,一说是江西的汪应辰。出现这个争议并不奇怪,因为史料记载他们都是虚岁17登科,因为没有详细的年月

  • 《宋史·汪应辰传》史料记载,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宋史·汪应辰传》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

  • 汪应辰是什么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平简介

    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五十九岁。人物经历(宋史本传不著年岁。此依传中“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推算)五岁知读书属对;十岁能诗。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宰相赵鼎奇之。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