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谢脁

谢脁

谢脁的介绍

南朝齐诗人。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初任随王萧子隆镇西功曹、文学,深得子隆赏识。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官至尚书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年)被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时年三十六岁。

有关“谢脁”的历史故事

  • 南北朝谢脁简介-南北朝谢脁(中国山水诗开创者 唐诗奠基人)

    谢脁简介:中国山水诗开创者唐诗奠基人小编今天讲一位南北朝历史人物:南北朝谢脁,历史上评为中国山水诗开创者唐诗奠基人谢脁,南北朝历史谢脁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谢脁,别称:谢玄晖,字号:字玄晖谢朓(tiǎo)(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

  •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原文、译文及注释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译文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出愁绪。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有那山间溪水缓缓流。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轻响。依稀看到了古人的

  •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译文夜半天上何所有,只有这遥远的玉绳星白光闪闪。继而又斜挂在建章宫门前,低吐地对着钟山。寒江夜来显得更加清澈,静水依旧像一条素练。天将晓时川流不息的长江水像

  •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晚一作:晓)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及注释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翻译和赏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送别,抒怀,怀才不遇,隐逸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之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李白登临谢眺楼写了什么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赏析)

    纵观李白的诗歌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自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就与祖国的名山大川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还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亦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无不引人入胜,彰显出自然与艺术的美。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秋登宣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仕途生涯及对后世的影响

    仕途生涯谢朓大约在永明元年(483),他二十岁时,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永明九年(491)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建武二年(495)夏日,谢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实现了他“凌

  • 南朝三谢之一谢脁的个人资料及历史成就

    谢脁简介谢脁(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萧齐文学家。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