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的介绍

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景定元年(1260)至临安,补太学生。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因触犯权奸贾似道,被置进士丙等,由是得鲠直之名。后因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咸淳元年(1265)出任临安府学教授。四年(1268)在太平州江东转运使江万里处任幕僚。

有关“刘辰翁”的历史故事

  • 刘辰翁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小耐,门生后人称须溪先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贾似道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后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

  • 刘辰翁、汪元量是哪个朝代的词人?有什么作品?

    宋末词人的杰出者应该数到刘辰翁,他是以文学批评家的身份而兼词人的,诗词富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江西吉安人。宋亡后不肯出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于宗邦沦覆之后,眷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写亡国之痛的如《柳梢青春感》:

  • 刘辰翁个人经历与历史文学成就

    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公元1233~公元1298),庐陵灌溪人士(现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南宋末年时期著的爱国诗人。在南宋末年的词人中,他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绪反映得最为强烈,是辛弃疾一派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者。生平经历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

  •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为作者感伤时乱,怀念故国所作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小耐,门生后人称须溪先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

  • 刘辰翁诗词名句赏析: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小耐,门生后人称须溪先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

  • 刘辰翁诗词名句赏析: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小耐,门生后人称须溪先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