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李翱

李翱

李翱的介绍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一说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授校书郎,官至京兆府司禄参军。元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他为官正直,性情刚急,论议无所避忌,他曾提出“用忠臣,屏邪佞,改税法,绝进献,宽租赋,厚边兵,开言路”(见《新唐书·李翱传》)等进步主张。虽有才学,不被当政者赏识,官职久不得迁。至元和十五年(820),方升为考功员外郎,仍兼史职。后任郎州、庐州刺史。

有关“李翱”的历史故事

  • 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京兆司录参军。元和初年,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得到宰相李逢吉举荐

  • 《赠李翱》原文、译文及注释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原文、译文及注释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 《送李翱习之》原文、译文及注释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原文、译文及注释

    会合一时哭,别离三断肠。残花不待风,春尽各飞扬。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孤门清馆夜,独卧明月床。忠直血白刃,道路声苍黄。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海岛士皆直,夷门士非良。人心既不类,天道亦反常。自杀与彼杀,未知何者臧。

  • 《送李翱》原文、译文及注释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 李翱和韩愈是和关系?李翱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唐朝李翱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曾在唐德宗年间担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位。唐朝李翱是甘肃秦安东人,为西凉王李暠的后人。唐代年间,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李翱跟随韩愈共同推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所以,韩愈不仅是李翱的弟子,俩人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李翱非常推崇儒家思想,所以也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发展者。李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