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翱

李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08 更新时间:2024/1/9 21:48:18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京兆司录参军。元和初年,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得到宰相李逢吉举荐,出任庐州刺史。唐文宗即位,授谏议大夫、中书舍人,举荐柏耆不当,降任少府少监,外任为郑桂潭襄四州刺史、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元年,卒于襄阳,谥号为文,故称李襄阳、李文公。曾从韩愈学古文,推进古文运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言行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

基本资料

本名:李翱

别名:李文公李襄阳

字:习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汴州陈留县

出生日期:772年

逝世日期:841年

主要作品:《复性书》《李文公集》

主要成就:推行古文运动

官职: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诸州刺史刑户二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

谥号:文

人物生平

李翱幼时在儒学上就很下功夫,博雅好古,创作的文章崇尚清峻慷慨的风格。贞元十四年(798年),考中进士科,授任校书郎。三次升迁做到京兆府司录参军。元和初年,担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十四年(819年),太常丞王泾上疏请求取消朔日望日在太庙献食的礼仪,皇帝下诏叫百官商议。议论的人依据《开元礼》,认为太庙每年只有礿、祠、蒸、尝、腊礼,共五次祭祀。天宝末年,唐玄宗命令掌管膳食的尚食局在每月朔日望日储好平常食物,又命令宫闱令到太庙去进献食物,以后这便成为常制。从此朔日望日皇帝便不临朝听政,和大型祭祠一样。

李翺性情刚烈,议论事情无所回避。宰相虽推重他的学识,但厌恶他的偏激直言,因而他也长时间得不到升迁。李翺认为史官记载史事不真实,上奏状说:“臣虽无才却在史馆执笔,其职责是记录皇帝的言行。劝善惩恶,正言直笔,记录本朝的功德,叙述忠贤之人的事业,记载奸臣的丑行,使其流传万世,这是史官的责任。一个人的事迹,若不是大善大恶,人们就不可能知道,都是向旁人询访,根据谥法成例作传。如今撰写行状的人,大多是死者的门生故吏,所以没有不虚加仁义礼智,表呈忠肃惠和的。这不只是居心不实,而且还有对自己的恩人乱加赞美的成分。而那些撰写行状的人,又不能和子游、子夏、司马迁扬雄相比,他们华而不实,为文而弃其理。所以作的文章已失去《六经》的古风,而纪事业不像司马迁的如实记录。臣希望作行状的人,只记录事实,并如实记录功业。比如说《魏徵传》,只记录他的谏诤言辞,这就足够说明他的正直;《段秀实传》只记录他盗用司农的印鉴来追回叛兵,用象牙制的手板击打打朱泚,这就足够说明他的忠烈。如果掌管考核官吏的考功郎在查看行状时,对未按要求撰写的就不要接受,对合乎要求的由考功郎发送给太常寺,再通报史馆,然后议定谥号。请求把臣这个奏章发给主管考核官吏的部门备案。”皇帝听从他的建议。李翺不久暂时掌管职方员外郎事。十五年(820年)六月,被授任为考功员外郎,并且兼任史馆修撰。

李翺和李景俭关系友好。当初,李景俭被拜授为谏议大夫,李翺也被召入朝廷任礼部郎中。李翺自认为有文学才华,觉得应该担任知制诏一职,因长期不能如愿,所以闷闷不乐,于是在入中书省褐见宰相李逢吉时,当面列举了李逢吉的过失,虽然李逢吉没和他计较,但李翺自己心中感到不安,于是请求休假。休假时间已满一百天,有关部门按照先例停了他的官职,而李逢吉又上奏举荐他为庐州刺史。

大和初年,被召入任谏议大夫,不久以本官知制诰。三年(829年)二月,又拜授中书舍人。当初,谏议大夫柏耆在即将出使沧州并到军前宣谕时,李翺对此行也表示赞成。不久柏耆因擅自进入沧州而获罪,而李翺也因错误举荐而受到牵连,降任少府少监。不久又被外任为郑州刺史。五年(831年),出任桂州刺史、御史中丞,充任桂管都防御使。七年(833年),改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八年,征入任刑部侍郎。九年(835年),转任户部侍郎。七月,又被授任为检校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年间,逝于方镇任上。李翺曾跟从韩愈创作文章,辞致浑厚,受到时人推崇,于是有司议论谥号应为“文”。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有记载

主要成就

李翺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主张反佛、反道、“复性”,发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主张性善情恶说,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李文公集·帝王所尚问》),而成为圣人的根本途径是复性,即恢复善性。复性的方法是“视听言行,循礼而动”,做到“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使自己的心身在“弗思弗虑”中达到“清明”、“至诚”的境界。李翺作《复性书》三篇,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其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复性书》依据《中庸》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性虽本来纯善,但由于接触恶而产生情。能够止情的妄动,使性回归本来之善者是道德。诚能立足于不动之心,便可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国家。李翱受禅宗的影响很大,他参药山惟俨问道的故事很有名。他所说的“性”相当于佛教所讲的真心、本觉,“情”相当于佛教的无明、烦恼。佛教认为,真心、清净心被无明、烦恼覆盖以后便进入迷的世界,如果断除无明、烦恼,灵知不昧的一心便会显现纯净的光辉。可以说李翱的思维方式与此是极为相似。他所说的“圣人”的“寂然不动,至诚不息”的境界,不外是佛教所说的佛的境界。如何进入这个境界呢?要进入“无虑无思”的状态。这正相当于佛教的坐禅状态。可见,李翱的心性说及其所主张的修养方法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心性说的显著影响。

亲属成员

十三祖:李暠,凉武昭王;

十二祖:李翻,骁骑将军、酒泉太守;

十一祖:李宝,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

十世祖:李冲,北魏司空、清渊文穆公;

九世祖:李延寔,北魏使持节、侍中、濮阳孝懿公,赠太傅、录尚书事、青州刺史

八世祖:李彬,中书侍郎、左光禄大夫、清渊献侯

七世祖:李桃杖,清渊县侯

祖父:李楚金,贝州司法参军。

标签: 李翱

更多文章

  • 李梦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梦阳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

  • 刘尔炘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尔炘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己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教学上严于督导,循循善诱,深受生徒的尊敬。他造福乡梓,为发展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曾经管文教慈善福利社团,后

  • 崔烈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烈

    崔烈(?~192年),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名士。中平二年(185年),耗费五百万钱,担任司徒。中平四年,迁太尉。初平元年(190年),受累于儿子崔钧讨伐董卓,逮捕入狱。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受诛后,释放出狱,担任城门校尉。同年六月,李傕与郭汜率领凉州军攻破长安后

  • 董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旻

    董旻(mín)(?-192年),字叔颖,东汉末年,凉州陇西郡临洮(táo)县(今甘肃岷县)人。董卓之弟,官至左将军、封鄠(hù)侯。本名:董旻字:叔颖所处时代:东汉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凉州陇西郡临洮县逝世日期:192年官职:左将军爵位:鄠侯昭宁元年(189年)八月,洛阳发生政变,中常侍张让等人

  • 沈伦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伦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本名:沈义伦别名:沈伦,沈顺宜所处时代:北

  • 韩忠彦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忠彦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字师朴,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宋哲宗赵煦在位时因政治立场不明,外放为定州知州,端王赵佶即位后回朝任门下侍郎,不久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政期间与右相曾布不协,再次外放为大名

  • 汤思退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汤思退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

  • 范钟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钟

    范钟(1171年-1248年),字仲和,婺州兰溪纯孝乡(今属兰江街道)里范村人。南宋政治家、宰相。嘉定二年(1209年)举进士。历官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知徽州等职。嘉熙四年(1240年),升任参知政事,范钟向皇帝呈进《时政十疏》,提出十件兴国大事:“正君心,定国本,别人才,谨王言,节邦用,计军实,

  • 沈该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沈该

    沈该,字守约,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绍兴间任职礼部侍郎,出知夔州,召还,除参知政事,进左仆射,以老请罢,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本名:沈该字:守约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吴兴(今浙江湖州)中文名:沈该时任皇帝:赵守约国籍:中国朝代:宋高宗时期南宋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字守约。第进士

  • 钱象祖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钱象祖

    钱象祖(1145年——1211年),字伯同,号止安,临海人,吴越王钱俶之后,参知政事钱端礼之孙,南宋丞相。本名:钱象祖字:伯同号:止安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临海出生日期:1145年逝世日期:1211年爵位:成国公——魏国公钱象祖以祖端礼恩泽补官,历太府寺主簿丞、刑部郎官、知处严抚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