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裴頠

裴頠

裴頠的介绍

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晋尚书令裴秀子。博学多闻,自幼知名,被誉为一时之杰。晋惠帝时,官累迁至侍中、尚书左仆射,与张华等尽心尽力辅佐朝政,当时虽庸人惠帝和虐后贾氏当朝,而海内晏然,裴、张之功不可没。虽为贾后表兄弟,但不阿附她,曾谋废之,以立太子生母谢氏,因司空张华、侍中贾模不合作而作罢。赵王司马伦极力向贾后献媚,数请任朝官,遭裴頠与张华坚决反对,司马伦怨之。

有关“裴頠”的历史故事

  • 裴頠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永康元年(300年),裴頠在

  • 裴頠怎么读?裴頠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名字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裴頠,唐朝著名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那么,裴頠这个名字究竟怎么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名字背后的韵味与传奇。裴頠,字子翼,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而著称,被誉为“诗仙”。在唐代文学

  • 裴頠是谁 有关于他的事迹有哪些

    西晋大臣裴頠的事迹裴頠(267~300年),字逸民,河东闻喜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太康二年(281年),征召为太子中庶子,迁为散骑常侍。晋惠帝即位,转任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当初,裴頠兄之子裴憬没有官爵,裴頠陈述其先祖功勋,赐爵为高阳亭侯元康元年(291年),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党羽左

  • 裴頠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及评价有多少

    主要成就哲学思想首先,裴頠认为,总括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有“有”的全体,离开万有就没有独立自存的道,道和万有的关系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他的观点有力地批驳了“贵无”派认为万物背后有“道”、万有背后有“无”的唯心主义观点。其次,他主张,世界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并不需要有一个虚无的“道”来支

  • 司空裴秀之子 西晋大臣裴頠简介

    裴頠(267~300年),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之职。永康元年(300年),为赵王司马伦所害,终年三十四岁。晋惠帝复位后,追赠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