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桓阶

桓阶

桓阶

桓阶的资料

中文名:桓阶

别名:桓伯绪

国籍:曹魏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

逝世日期:221年

职业:官吏

主要成就:曹魏开国功臣

代表作品:《桓令君奏议》《奏请追崇始祖》《奏请具受禅礼仪》

官位:尚书令、太常

封爵:安乐乡侯

谥号:贞侯

桓阶的介绍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任命他当丞相主薄、赵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国,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曹丕继位,桓阶任尚书令、侍中,封高乡亭侯,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黄初二年(221年),桓阶得病,进爵安乐乡侯,改任太常,同年去世,谥号贞侯。(概述图片来源)

有关“桓阶”的历史故事

  • 三国桓阶简介-三国桓阶

    桓阶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人物:三国桓阶,历史上评为桓阶,三国历史桓阶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桓阶,别名:桓伯绪,国籍:曹魏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

  • 有哪些与桓阶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任命他当丞相

  • 桓阶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那么桓阶是怎样的人哪?下面就和三国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桓阶早年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孙坚的尸首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桓阶简介:被魏文帝曹丕视为寄命之臣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桓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先为郡功

  • 桓阶是于何时投靠曹操的?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无论什么时候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三国时期也不例外,比如蜀汉后期就是因为人才跟不上才慢慢衰落。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集团最为人才济济,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曹操的用人之道历来为人称道,这也是他能乱世称王的重要原因。桓阶,字伯绪,籍贯长沙,据不完全统计,在汉末三国时期,籍贯为如今湖南省的人才数量仅

  • 桓阶简介(桓阶生平)

    桓阶简介?桓阶(?-?),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之后,桓阶冒险求见刘表并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因感其忠而任命桓阶为丞相主薄、赵郡太守。曹丕继位之后历任尚书令、虎贲中郎将、侍中,封高乡亭侯,屡为曹氏父子出

  • 三国东吴名士桓阶生平介绍及评价

    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乡!”黄盖曰:“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rdqu

  • 三国曹魏大臣:桓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桓阶,字伯绪,籍贯长沙,据不完全统计,在汉末三国时期,籍贯为如今湖南省的人才数量仅有十二人。在这其中,效力于曹魏集团的仅有三人,桓阶便是其中一人。桓阶的祖父桓超、父亲桓胜都曾在州、郡中任职,尤其是桓胜在荆州颇有声名。桓阶的仕途起步得益于东吴集团的创始人孙坚。孙坚担任长沙郡太守期间,任命桓阶为郡功曹

  • 三国曹魏大臣太常:桓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任命他当丞相主薄、赵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国,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

  • 曹魏之八座尚书:桓阶、陈群、陈泰、陈娇、徐宣、卫臻、卢毓

    近来读《三国志·卷二十二》是桓阶、陈群等人的合传,陈寿最后评价道:“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故八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也。”当时有些不解,明明本传中只有七个人,为何称为“八座尚书”,也不明白八座尚书的由来,于是查询了一下史料才搞清楚。所谓八座尚书的说法,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称六曹尚书及尚书令、尚书仆射

  • 桓阶: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

  • 桓阶时什么人?最终选择投靠曹魏的他是何结局?

    初平二年(191)袁术使孙坚进击刘表,征伐荆州。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荆州长沙郡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人。在东汉末年,桓阶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求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

  • 三国桓阶的亲身经历:证明站队比才能更重要的曹魏大臣

    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网络配图三国鼎立之前,统一的天下已经是分

  • 三国桓阶:证明站队比才能更重要的曹魏大臣

    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三国鼎立之前,统一的天下已经是分崩离析,

  •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原文翻译,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表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

  • 桓阶人物生平简介,桓阶是什么人?

    桓阶早年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丧。刘表被他的义气所感动,就把孙坚的尸首、灵柩让他带走了。劝说张羡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表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刘表带领荆州的人马全

  • 荆州名士桓阶的实力怎么样?他跟孙策是什么关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荆州名士桓阶的实力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乡!”黄盖曰:“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