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陈俊卿

陈俊卿——南宋名相、诗人

陈俊卿

陈俊卿的介绍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南宋名相、诗人。

陈俊卿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初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旋即改为参赞都督府军事,屡遭权幸排挤,历知泉州、知漳州等地。乾道三年(1167年),被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次年拜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因与同僚虞允文不和,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淳熙二年(1175年),再次起知福州。力求辞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淳熙五年(1178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淳熙九年(1182年),以少保、魏国公致仕。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陈俊卿去世,年七十四。获赠太保,谥号“正献”。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已佚失。《全宋诗》录其诗九首。

有关“陈俊卿”的历史故事

  • 陈俊卿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南宋名相、诗人。陈俊卿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初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旋即改为参赞都督府军事,屡遭权幸排挤,历知泉州、知漳州等地。乾道三年(

  • 陈俊卿简介:南宋时期名相,晚年以少保、魏国公致仕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的子孙 陈俊卿的子孙都是谁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

  • 南宋宰相:陈俊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 ),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除礼部侍郎、参赞都督府军事,为汤思退忌

  • 南宋宰相陈俊卿简介: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的故事 陈俊卿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

  •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陈俊卿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

  •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生平简介 陈俊卿是怎么死的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

  • 陈俊卿生平简介 如何评价陈俊卿?

    陈俊卿是北宋时期宰相和诗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宋高宗绍兴八年高中进士二名榜眼,最开始担任泉州观察推官,到了孝宗一朝时被提拔为宰相,是孝宗一朝名相。担任泉州观察推官的时候,每天矜矜业业,勤奋工作,同僚们召开宴会的时候从不前去。后来有一天郡中失火,郡守莣藻前来视察,其他官员都在别处饮酒作乐,陈俊卿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