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送友人入蜀》原文、译文及注释

《送友人入蜀》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21 更新时间:2023/12/25 13:22:51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及注释

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崎岖艰险不易通行。

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注释

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蚕丛:蜀国的开国君。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赏析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临别之际,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

此诗与《蜀道难》都是写蜀地风光,但在写法上有较大区别。其同者都是从“传说”“见说”入题,着力虚拟夸说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和点染烘托蜀道的艰险诡奇的气氛,突出难和险,继之按由秦入蜀的时空顺序,绘声绘色,穷形尽相地描绘了蜀道山水风光雄奇峻伟、高危惊险的独有特点。然而,两诗之异则迥然有别。

《蜀道难》充满想象与夸张,而《送友人入蜀》则比较写实。《蜀道难》着意于“难”,寓情于“忧”,诗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中间再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呼再叹,呼前应后,将蜀道开辟之极苦,蜀道行路之极难,蜀地留居之极险,浑成为一,全诗起结开合,纵横起伏,既有雄浑之势,又有飘逸之神。《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归结于“入蜀”,从诗旨上讲,不宜夸说渲染蜀道之险难,从五言律诗体裁讲,更毋庸备述蜀道难行的苦况。首联平静点出蜀道“崎岖不易行”的题旨,颔联则化虚说为“实感”,紧承“崎岖”二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尽显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诡异,颈联“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则灵笔一转,由险峻奇诡而优美瑰丽,清丽明畅。尾联则以旷达顺适之情,劝慰友人随缘应机。全诗起承转合皆紧贴诗题,叙事状物,写景寄情,一脉相连。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当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标签: 送友人入蜀

更多文章

  •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译文你是我们老子伯阳仙家的子孙,容色依然如青春时候。你将日月秘藏灵洞,亲近云霞远隔世人。心境淡薄颐养精魄,卧伏隐几涵养天真。你可别一去千年才回,归来的时候,城郭虽新而故人已不在。注释华阳川:胡三省《通鉴注

  • 《送舍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送舍弟

    吾家白额驹,远别临东道。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 《送别得书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送别得书字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译文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好不容易贬谪人也发佳兴,竟然亲自来访我闲居。日落时分愁看归鸟回巢,潭水澄清,喜观鱼儿跃水。圣朝皇上一定会念思才华横溢的贾谊,应该不久就会降下紫泥书请你回去。注释(1)《汉书

  • 《送麹十少府》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送麹十少府

    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

  • 《送友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

  •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译文吴江女道士,头上戴着莲花巾。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注释(1)《太平御览》:《登真隐诀

  •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译文岑公是相

  • 《送殷淑三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送殷淑三首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