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原文、翻译和赏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54 更新时间:2024/1/18 18:39:14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秋天,写景,感慨,壮志难酬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

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

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

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注释

崇让宅:李商隐岳父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邸宅。

微霰(xiàn):微细的雪粒。

月:一作“风”。回塘:回曲的水池。

浮世:即浮生,指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红蕖:红荷花。蕖,芙蕖。唐李白《越中秋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悠扬:起伏不定;飘忽。归梦:归乡之梦。

濩(huò)落:原谓廓落。引申谓沦落失意。

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只尔:只是这样。

嵩阳:嵩山之南。嵩山在河南登封,距离洛阳才百里。松雪:象征隐士的气节和品格。心期:心神交往,两相期许。

赏析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冥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恨悲情。

此诗的前半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诗人把主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开头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下面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抒发人生的感叹。“浮世”,此处谓世事不定、生命短暂。“聚散”虽兼含两义,重点是在“散”(别离)上。从诗的后半看,这里主要是对妻子而言,同时也兼指筵上之人,因为筵终席散,大家又当别去,它与下联的“灯”、“酒”,关合诗题“宴”字。诗人此前,先是给人作幕僚,以后在朝廷作小官,继而在县里为吏,后来又作幕僚,颠沛流离,东西奔波,常与妻子分离。第三句的感叹,正是诗人坎坷经历的沉痛总结。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风”,意谓:“人生固然常多分离,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不用直叙而用反问,可以加强感叹痛惜的语气;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这一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对仗比较自由,何焯说它是“变体”,纪昀也说“三四对法活似江西派不经意诗”(《李义山诗集辑评》),可以说是李商隐对律诗的一个发展。

上面四句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下面四句则是直接发抒感慨。第五句上承第三句的“聚散”,写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归梦”又和“灯”联系起来,意味深长。梦自然使人联想到夜,夜又使人联想到灯。读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幽微的灯光,好像在向人诉说诗人梦中与妻子相会的情景,比起直叙梦中思念来,意境更美,更富诗意。第六句上承第三句的“浮世”,是说因为失意无聊,只好以酒浇愁。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带上人情,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两句中“惟”和“独”,都起着一种强调、渲染的作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失意之悲,别离之痛,郁结在诗人胸中,终于宣泄出来:“难道直到白头都只是这样下去吗?归隐嵩山之南的苍松白雪之中,才是我的夙愿啊!”中岳嵩山,是古代著名的学道隐居之地。“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诗人于无可奈何之中想到归隐山林,这只是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幽愤而已。

“情深”(钱良择评语),是此诗的特色。诗人将“比”“兴”这两种手法揉合在一起,用环境景物,烘托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风露塘竹之悲,触动加深了人之悲切;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人的别离;客中苦酒,像在悲叹一样;寒夜孤灯,仿佛也在凄惋幽思;即使是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诗人归去,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所属朝代:唐代

更多文章

  • 细雨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细雨

    细雨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写雨,写景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译文及注释译文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当时的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就像这使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注释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

  • 晚晴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晚晴

    晚晴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夏天,写景,抒情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

  • 乐游原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乐游原

    乐游原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春天,写景,抒情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

  • 昨夜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昨夜

    昨夜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抒情,怀人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译文及注释译文不嫌杜鹃啼鸣,春尽花落,只可惜流动的灰尘使点烛的卧房暗淡下来。昨也西池边很寒冷,就连月亮中的桂花香气,都被寒风所阻断了。注释鶗鴂:杜鹃鸟。赏析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

  • 韩碑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碑

    韩碑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叙事,咏史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无题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思念,爱情,抒情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译文及注释译文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来只是

  •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乐游原

    乐游原/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哲理,惜时,感怀,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无题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爱情,相思,宴饮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凤,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

  •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无题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思念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一作:待)译文及注释译文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

  •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无题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记梦,爱情,思念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译文及注释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梦里为伤远别啼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