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翻译和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95 更新时间:2024/1/17 5:03:57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所属类型:高中古诗,边塞,战争,壮志,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所属朝代:唐代

标签: 从军行七首

更多文章

  • 琵琶行并序 / 琵琶引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琵琶引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乐府,写人,愤懑,忧愤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

  • 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唐代:王维所属类型: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田园,隐居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译文及注释译文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代:柳宗元所属类型: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抒情,怀人,仕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译文及注释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所属类型:高中古诗,宋词三百首,婉约,女子,闺怨,闲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译文及注释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

  • 终南山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终南山

    终南山唐代:王维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写山,写景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

  • 蜀道难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道难

    蜀道难唐代:李白所属类型: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抒情,写景,山水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长恨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恨歌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爱情,叙事,讽喻,长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

  • 春别诗四首·其四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别诗四首

    春别诗四首·其四南北朝:萧子显所属类型:离别,抒情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译文及注释译文面对离别仍心怀悲戚涕泪连连,树也只能任由桃花李花被风吹走。人虽非树,但面对别离就像花的离去一样,依然无可奈何。注释衔悲:心怀悲戚。揽涕:挥泪。赏析作者萧子显(4**—537

  • 别**永嘉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别**永嘉

    别**永嘉南北朝:徐陵所属类型:送别,友人,勉励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译文及注释译文期待你更加严饬风范箴规,他日回朝廷重振纲纪威仪。叹息我这老病之身,此一别恐将永诀。到时候你骑着白马来吊,我在黄泉下或难知晓。徒劳你解下腰间的宝

  • 送沈记室夜别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送沈记室夜别

    送沈记室夜别南北朝:范云所属类型:送别,感伤,思念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水漾桂香,晚风多清朗,楚山清幽幽,晓云映晨光。托萧瑟秋风寄去异地的乡愁,在千里之外共对皎洁的月亮。枝头凄冷怎能共折兰菊?猿啼哀号孤旅哪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