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江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江雪》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4/1/7 0:14:50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标签: 江雪

更多文章

  • 《冉溪》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冉溪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译文从小就发奋图强希望建功立业,以身许国从未想过谋取个人幸福。在政治风波中跌倒被贬万里之外,壮志瓦解成了未被捆绑的囚徒。囚居到老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愿在潇水冉溪边上选个

  • 《法华寺西亭夜饮》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华寺西亭夜饮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译文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注释祗(zhī脂)树:即祗树给孤独园,释

  •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译文石门长老身世如梦,当年栽种的檀香已经成林。静坐念禅今非昔比,莲华经念了万遍有谁倾听?如今年过七十早已忘却往日的追求,筋力衰减再不会壮志凌云。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

  • 《茅檐下始栽竹》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茅檐下始栽竹

    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夜窗遂不掩,羽扇宁复持。清泠集浓露,枕簟凄已知。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岂伊纷嚣间,重以心虑怡。嘉尔亭亭质,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译文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 《零陵春望》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零陵春望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译文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沉思凝神也

  •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译文住在湘江岸边四周没有邻居,世俗的尘网无法束缚总令人珍重。空闲的庭院种上芍药邀请国老,打开陈年老酒清扫厅堂接待贤人。清泉浅浅地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小路婉转在垂下的

  • 《夏昼偶作》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译文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注释南州:指永州。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

  • 《夏初雨后寻愚溪》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夏初雨后寻愚溪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译文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

  • 《入黄溪闻猿》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译文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注释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虚作:空作,徒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