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花非花原文、翻译和赏析

花非花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3/12/6 5:47:10

花非花

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人生,感悟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注释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

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赏析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行云流水,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然此诗未曾说明喻义,但是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情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是《简简吟》,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连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编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原是很自然的。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所属朝代:唐代

标签: 花非花

更多文章

  • 南湖早春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高中古诗,春天,写水,写景,抒情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快。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

  •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宋代:陆游所属类型:书法,抒怀,豪迈,志向,战争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烟尘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译文及注释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

  •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代:陆游所属类型:战争,抒怀,喜悦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译文及注释译文武巨将军虽老但仍英勇豪迈,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金人痴心妄想要永**原,哪里知道上天永佑我大宋兴泰。大宋

  • 读袁公路传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读袁公路传

    读袁公路传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写人,感慨成败相寻岂有常,英雄最忌数悲伤。芜蒌豆粥从来事,何恨邮亭坐箦床?译文及注释译文成败相接不断,哪会有常数。英雄豪杰最忌讳的就是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走出。处境险恶时,喝赤豆粥,仓惶奔逃是常有的事。何必要遗憾邮亭中没有床褥的龙床?注释芜蒌:指芜蒌亭,是东汉古迹名,又做“

  • 浣花女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浣花女

    浣花女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写人,女子,农村,生活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译文及注释译文江边有个姑娘头上梳着双角髻丫,常常跟着母亲每天

  •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采桑子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婉约,写人,相思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译文及注释译文女子在闺阁梳妆打扮后,慵懒地荡秋千。悠闲地拨弄沉香,花冠不整,衣宽髻偏。没有远方情人的书信寄来,而且多年如此。花前挥泪,思绪

  • 沈园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其二宋代:陆游所属类型:悼亡,回忆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译文及注释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注释“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

  • 沈园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其一宋代:陆游所属类型:悼亡,回忆,组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译文及注释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注释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 文章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章

    文章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哲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译文及注释译文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你看古代的彝器

  • 渔家傲·寄仲高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渔家傲

    渔家傲·寄仲高宋代:陆游所属类型:思乡,怀人,抒怀,感慨,情怀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译文及注释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