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鸣条

鸣条

  • 《风不鸣条(一作舒元舆)》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3 9:12:04阅读:3370

    五纬起祥飙,无声瑞圣朝。稍开含露蕊,才转惹烟条。密叶应潜变,低枝几暗摇。林间莺欲啭,花下蝶微飘。初满沿堤草,因生逐水苗。太平无一事,天外奏虞韶。

  • 《风不鸣条》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3 20:40:43阅读:1481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 《风不鸣条(一作左牢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7 6:37:00阅读:2857

    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绿条。入松声不发,过柳影空摇。长养应潜变,扶疏每暗飘。有林时杳杳,无树暂萧萧。慢逐清烟散,轻和瑞气饶。丰年知有待,歌咏美唐尧。

  • 夏商周时期的五大战役,以下犯上、抵御外敌、兼并之战均由此开始

    战史风云时间:2024/1/15 18:07:22阅读:1003

    夏商周时期是华夏文明由萌生到渐趋成熟的一个过程,他们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起各自的政治霸权,形成中国文化早期凝聚与融合的核心,与之相伴随的是创造出了灿烂的军事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夏朝的军队以“众”(即平民)为基础,以奴隶主贵族为核心,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

  • 夏商鸣条之战是一场什么战役?商朝是怎么取代夏朝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7:51:58阅读:3449

    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末年,由商汤率领商军与夏朝军队在鸣条一带(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大决战,历史上称之为:夏、商鸣条之战。首先,我们从战争背景开始给大家介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朝君主夏桀的不理朝政,骄奢淫逸,最后引起民众的强烈背叛,各路诸侯揭竿而起,夏朝顿时间内忧外患。就在夏朝日渐衰落的

  • 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商朝到底如何取代夏朝?一口气看懂鸣条之战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2:34:14阅读:853

    最终,经过一场大战之后,商政权几乎全歼了夏朝王室的直属军队,彻底取代了夏朝王室的地位。自此之后,夏朝结束,商朝正式开始。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地方被称之为‘鸣条’,所以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之为‘鸣条之战’。在中国历史上,鸣条之战应该算是第一场改朝换代的大决战。这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了商朝取代夏朝

  • 鸣条之战——商汤的兵法实践战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6:05:36阅读:1522

    与其说是一场战争,倒不如说是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因为在鸣条战役之前,商汤为了最后的胜利,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使用间谍。商汤有两位非常得力的助手,分别是左右相,在徐图夏朝的动作中,这两位助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是左相仲虺(音hui)、右相伊尹,而前往夏都城担任间谍的正是右相伊尹。说起伊尹,毛

  • 鸣条之战的背景简介:鸣条之战背景和战争起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23:23:05阅读:3408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

  • 揭秘历史上的鸣条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时间:2024/2/2 4:01:16阅读:1084

    你们知道鸣条之战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

  •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24 9:08:00阅读:4242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鸣条之战背景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各地搜寻美女,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 。并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

  • 商汤讨伐夏朝鸣条之战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时间:2024/1/15 23:28:24阅读:1671

    鸣条之战结果鸣条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鸣条的一场战役,鸣条位于今天的山西运城西边,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南地界之内,鸣条之战是在商朝的开国大王商汤与执政状况已进入垂暮的夏朝军队之间进行的,作为对立双方的一场决战,鸣条之战结果就是实现了朝代的更迭。鸣条之战塑像纪念鸣条之战的发生或者是商汤讨伐夏朝

  • 夏商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

    战史风云时间:2024/2/2 4:49:28阅读:1200

    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鸣条之战的发生是商汤对夏朝开展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胜利之后,商汤终于推翻了夏王朝而建立商朝王权,但是这场战役从准备到发动以及最后的胜利却并不简单,那么鸣条之战是如何进行的?鸣条之战示意图鸣条之战发起之前,商汤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工作就是商汤在大臣建议下安排

  • 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

    战史风云时间:2024/2/2 4:48:51阅读:4278

    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摧枯拉朽的关键性战役,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战役,而且都发生在奴隶制的中国古代社会中,那么鸣条之战和牧野之战一样吗?鸣条之战画鸣条之战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商王汤最终消灭了夏王桀并建立了商朝的王权,而这场战争因为

  • 古代鸣条之战遗址位于哪里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5 12:13:37阅读:488

    鸣条之战遗址鸣条之战,发生在公元1600年商灭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商汤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但如今的鸣条之战遗址一直说法不一,有说在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又有说在河南封丘县东部的。鸣条之战进攻图如今,有许多的资料证明,鸣条之战遗址就在封丘县东部与长垣县西南部的接壤处一代。在山西运

  • 鸣条之战在什么地方 鸣条之战时间是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1 18:48:34阅读:1463

    最近不少的人对这个夏朝末年商朝初年的这个“鸣条之战”非常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场战役到底是什么战役呢?话说这个鸣条之战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还有这个鸣条之战时间又具体是什么时候呢?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1、鸣条之战在什么地方鸣条之战其实就

  • 鸣条之战在哪里?夏商鸣条之战的鸣条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7:54:16阅读:1920

    鸣条之战在哪里?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 鸣条之战的结果如何?夏商鸣条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4:56:17阅读:2645

    鸣条之战的结果怎样?鸣条之战有什么影响《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名言。这里所说的“汤”,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治王朝的开基者——商汤天乙。他曾经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暴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他的所作所为,客观

  • 鸣条之战的战争过程:夏商鸣条之战是哪年爆发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3:17:50阅读:3599

    鸣条之战的战争过程简介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过程间谍活动在与夏朝决战之前,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向商汤出谋,由伊尹亲自去夏王都住一段时间,观夏的动静。商汤就准备了土特产

  • 鸣条之战的战争背景及起因:鸣条之战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18:28:15阅读:451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又派重

  • 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商汤是如何获胜的?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 9:30:32阅读:1495

    战略包围,等待时机商汤首先任用了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干的人,他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夏朝属国。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在完成对夏桀的战略包围后,商汤对最后决战仍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几经试探和权衡方才作出决定。俗话道,“百足之虫,死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