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上中
上中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2 13:40:27阅读:264
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世界影响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7 17:08:43阅读:1787
莫斯科郊野的早上(俄文:ПодмосковныеВечера),又称莫斯科之夜,是最有国内影响力的苏联歌直之一。1956年正在第6届天下青年联悲节上夺患上了金奖,今后流行齐球。出格正在中国年夜陆,至古已经至成为中国度喻户晓的歌直。歌直做词者为米哈伊我·马皆索妇斯基(МихаилМатусовский
被称为“风流帝王”乾隆真的那么多情吗?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19:01:52阅读:234
乾隆真的是一个传奇皇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且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实际在位60年,之后禅位又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还真的是当皇上没够儿啊。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的社会经济到达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也就是说,乾隆是一个开明的帝王,对于当时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起码乾
如果刘备采用庞统的上计闪击成都下计退守白帝 他能一统三国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19:52:07阅读:2821
因为当时庞统在潞城攻坚战的时候,庞统为他出了上中下三个计策。然而当初刘备要是采用最的那一计的话,庞统就不会死,在蝴蝶效应下,关羽不会死,荆州不会丢,汉中不会攻不下。三国争霸的局面也会大为不同!可是为什么当初刘备没有采用庞统的计谋呢?这是因为当初刘备在进入蜀地的时候,采用的是不紧不慢的中计。所谓不紧不
庞统的上计可以快速夺取成都,为什么刘备偏偏选上中计?原因简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6:37:09阅读:1282
当时有人向刘备献计献策的时候,自己准备了好几个计策,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他就逐渐的引导刘备去选择一个对刘备非常不利的计策,然后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刘备渐渐的陷入陷阱,果然刘备上了钩了。其实在古代这样的谋士有很多都是别的国家派去的卧底,他们就专门负责迷惑自己敌国的国王,让他们逐渐走上一条错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为何最后统一天下的却西陲小国:秦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3:07:51阅读:405
[var1]古代有个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便是争夺天下的霸主,便是争夺中原这块地的人,而居住在秦国和蜀国这样的偏远地区的人,显然不具备地利优势。然而,地缘政治优势这种事,往往具有两面性,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大城市的房价高、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产力高,但是,病毒和核弹往往都不会选中偏远农村。
宰相狄仁杰也仅为三品,唐朝一二品都是什么官,为啥少有提及?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3:07:50阅读:2552
无论是哪个朝代,要想这个国家正常运行、万世长存,就得要有权力机关,机关里面又得有官员进行工作,这个国家才能一直平稳发展下去。相反,但凡这些权力机关中有人不好好干,那么政治就会出现腐败,国家也会慢慢走向衰落。所以一直以来,那些帝王们非常注重权力机关的建设,更是注重人才的选拔,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统治才
三品大员不知孔子是何人,属下怎么解释都不懂,最终闹出大笑话
历史解密时间:2024/3/7 9:12:59阅读:1767
[var1] 清入关时,旗人的数量并不多,拖家带口也不过几十万人。而且关外的这些旗人大多只懂得弓马骑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这一时期,大清刚建国不久,还不太信任汉人,因此这些不识字的旗人往往也会外放为官,或督抚、或司道。 话说顺治初年有一个八旗子弟被外放为扬州两淮盐运使。盐运使是正三品的高官,头戴蓝
刘备入川为什么带庞统都不带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5:31:05阅读:235
赤壁之战前,刘备如丧家之犬一样东奔西逃。赤壁之战后,刘备向东吴借来了荆州作为自己暂时的安居住所。为了实现诸葛亮为自己规划的蓝图——隆中对,刘备下一步必须要夺取西川,这样才可以喝曹操、孙权抗衡。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要饭”的刘备了,手下除了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之外,还有诸葛亮、庞统这样名扬天下的
历史上中唐宰相李泌被轻视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0:39:29阅读:1351
李泌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但《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其评价不高,只以“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一笔带过。李泌为何被史家一笔带过首先,李泌的进谏方式不为儒家所喜
历史上中条山战役的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1 13:34:54阅读:1970
中条山战役过程中条山战役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日本将战线分为四条即东线、西线、北线和东北线。东线日军大约有25000人,其中步兵、骑兵6000多人,炮弹不计其数,飞机、装甲车等以温县为起点,沿着黄河两岸进攻。中条山战役旧照在攻陷义庄后,强渡沁河。而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我军节节败退。西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