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个朝代,要想这个国家正常运行、万世长存,就得要有权力机关,机关里面又得有官员进行工作,这个国家才能一直平稳发展下去。相反,但凡这些权力机关中有人不好好干,那么政治就会出现腐败,国家也会慢慢走向衰落。
所以一直以来,那些帝王们非常注重权力机关的建设,更是注重人才的选拔,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统治才会一直长久下去。但是古代的朝代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制都在不断变化,比如汉朝时,“宰相”属于三公,位于皇帝之下,是实际的一品大官。但是唐朝的神探狄仁杰已经是宰相了,才官居三品。那么唐朝的一二品究竟是些什么官员?他们为何职位如此之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详情。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创立
自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之后,不仅在地方管理上设立了郡县制,以此加强中央集权,更是在国家官员制度上创造性的设置了“三公九卿”制,虽然这还是有前朝的影子,不过早期的封建皇帝集权形态基本形成,以至于后来的无数个朝代都延续了秦朝的三公制。
到了隋朝年间,隋文帝杨坚不仅设立了公平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更是在官制方面开创性的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而后的唐朝更是将这一官员制度运行的十分纯熟。其中,“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大机构,对应的最高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他们都被称为“宰相”。而六部则分别是户、工、礼、吏、兵、刑六个部门,对应的最高长官都是各个部门的尚书。
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宰相多了起来,因为前朝各个时期,都只有一个宰相,所以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才会如此忌惮,不断的更换宰相。那么唐朝设立这么多宰相是为什么呢?为了分权,集中皇权。
到了李世民时期,为了再分宰相的权力,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官职,比如同中书门下三品。唐朝的官员制度是:三省的长官都是正三品官员,而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说未满正三品的官员也可以在这几个单位工作,并且有很大的权力。这一官制一直到唐高宗时期,又发生了改变。
唐高宗李治经常生病,因此权力就开始大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上。偏偏那时候的朝廷格局是有五个宰相分权,其中只有两个人站在武则天这边,于是武则天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便设置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然是没有中书令等官阶高了,所以自然也在正三品之外,但进入这三省工作,就意味着已经有了实际的宰相权力。如此缓缓图之,自然也就成了实际的宰相,而到了后期,这个职位直接升为正三品,并且还有一个历史名人就担着此职位,这个人就是狄仁杰。
唐朝官制级别
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可以说是她的心腹,担任的职位虽然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但说白了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力与位置都与宰相并齐,属于正三品。看到这里,很多人就十分好奇,狄仁杰都是心腹了,还是决策层的宰相,都只是一个正三品官员。那么在正三品以上的一品、二品又是一些什么权力大臣呢?
《唐通典·职官二十二》和《旧唐书》很多唐史书籍都记载了唐朝的官制情况。据考证,唐朝的官员一共分为九个品阶。其中,正一品官职主要是“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说白了这是天子之师,官阶自然高。
不过这三个职位在早期的时候,权力很大,但是自汉代以后,就沦为虚衔,没有实权。正一品除了“三师”,还有司徒和司空两大官职,当然享受着高爵位的人也属于正一品,比如国公,写《悯农》的李绅就是赵国公爵,还有亲王爵位。
正一品之后,就是从一品官职,这个品阶上的官职主要有少师、少傅、少保,他们属于皇太子的老师,不过太师、太傅、太保都是虚职,只有荣誉,没有实权,皇太子的老师自然也没有实权了。当然,国公之下的爵位如郡王也属于从一品。
从一品之下的正二品官职主要有辅国大将军,爵位方面的正二品级别则是开国的郡公等。此外,在前朝中一直十分尊贵的上柱国,在这个时期属于正二品官职,并且在早期的时候,上柱国是中央最高武官统帅,具有领兵实权,这个时候也只有荣誉虚衔了。
根据《唐通典·职官二十二》记载,唐朝时期的从二品官职主要有光禄大夫,以及镇军大将军,并且在爵位方面已经降级到开国县公,同时还有柱国一职也属于从二品官职。西汉时期,光禄大夫属于皇帝的心腹,皇帝指哪儿,他们打哪儿,而且在早期的九卿官制中,光禄大夫就相当于明朝翰林院的庶吉士,“修炼”出来之后,直接通达权力中心。
不过东汉时期,由于宦官当道,光禄大夫慢慢变成了一个闲散之职。一般谁立了功,皇帝不知道奖励什么,就赐个光禄大夫。而在唐朝时期,这个职位上的人就是“吉祥物”的存在,更是没有实权了。综合看来,唐朝时期的正三品有着掌握朝廷中枢的实权,而正一品、二品和从一品、二品大多是虚衔,没有实权,所以这么看来,狄仁杰的位置也不低。
结语
时代在发展,因此中央官员制度也在与时俱进,因为皇帝总是要想办法维护自己的集权,就要设置相应的职位来分权。即便不是为了集权,也是为了实现某个政治目的,比如平衡朝堂。武则天虽然一开始设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位,只是为了揽权,但是她确实也平衡了群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不过,从唐朝的官员制度就可以看出来,君王很会约束群臣,有高官职的,基本没有实权,有实权的,又没有很高的官职,从而防止了权臣的出现,造成君权旁落,国家动乱。但是他们虽然一再规避,却也逃脱不了最后王朝被分裂的事实,因为发展到后面,所有的层级分明,群臣忠心,都只是理想主义,毕竟人都是追名逐利的,不可能囿于平庸。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