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赠汪伦

赠汪伦

  • 《赠汪伦》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8 13:49:23阅读:1813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

  • 赠汪伦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7 19:31:09阅读:993

    赠汪伦唐代:李白所属类型:小学古诗,写水,友情,送别,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将欲行:敦

  • 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如何理解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9 18:37:17阅读:4298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绚丽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今天复习李白的《赠汪伦》,原文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

  • 诗仙李太白的打油诗《赠汪伦》流传千古,却入选《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6 1:25:35阅读:3914

    要说打油诗,诗仙李太白的《赠汪伦》一定是其中的王者,为什么这样一首打油诗性质的非典型诗歌也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且从古至今流传一千多年呢?难道是后世的人们昏了头? 据清代学者翟灏的《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记载,唐代一位名叫张孜的人有一首打油诗,名曰《雪诗》:"江上

  • 《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是如今的哪里

    历史人物时间:2024/2/1 13:03:46阅读:3997

    桃花潭正在安徽省泾县乡东北40千米处的翟村落,北临黄山、西接九西岳,取宁靖湖松松相连。景区内做作景不雅以及人文景不雅融为一体,既有浑新奇丽、苍峦叠翠的皖北体面,可不雅赏山水的灵气,又有保留完全、作风共同的现代修建,可表达思古的幽情。桃花潭好名近扬,此处光景好像《桃花源记》所述的武陵。 唐玄宗天宝年

  • 《赠汪伦》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5 9:31:38阅读:1901

    《赠汪伦》是唐朝年夜墨客李黑于泾县(古安徽皖北天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外地密友汪伦的一尾留别诗。此诗前两句刻画李黑乘船欲止时,汪伦踩歌赶去收止的情况,奢侈做作天抒发出汪伦对于李黑那种俭朴、实诚的情绪;后两句先用“深千尺”嘉赞桃花潭火的精深,松接“没有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烘托的脚法,把有形的交谊化为无

  • 李白《赠汪伦》的历代点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9 15:27:30阅读:2986

    赠汪伦 李黑乘船将欲止,忽闻岸上踩歌声。 桃花潭火深千尺,没有及汪伦收我情。 历代批评 《批面唐诗正声》:好句好心,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浑者耶?《删订评注唐诗正声》:语从至情收出。《李诗选注》:此诗曲道真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年夜圆家格力过于唐之墨客尽句亦近矣

  • 史上最成功的唐诗粉,写信骗了李白,却被赠诗一首,成为千古名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23:37:59阅读:878

    但是,历史上真正有实力的人,毕竟是少数。刘邦、项羽屈指可数。他们统帅的普通人,却数以万计。这些人能不能出名呢?当然能。这就是青史留名的第二种方法,“傍名人”!以王翳为例,他是在历史上寂寂无名之辈,但是在项羽自刎乌江的过程中,他砍掉项羽的头颅,被封杜衍侯,由此才被历史记住。这也是“普通人”被历史记住的

  • 李白如果是穷人,他成不了诗仙,也不会浪漫起来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19:58:33阅读:1646

    很早以前我就看到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话题,或者说是疑问,就是唐代有诗仙美誉的大诗人李白,一些人眼看到他好像一辈子不务正业,到处游山玩水,钱从哪里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很多人在我的创作内容下的留言,有的可能是真羡慕,有的则是语带讥讽。因为笔者是一位地方人文民俗的创作发布者,每天都有更新视频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