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如果是穷人,他成不了诗仙,也不会浪漫起来

李白如果是穷人,他成不了诗仙,也不会浪漫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江阳沽酒客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3/12/16 19:58:33

很早以前我就看到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话题,或者说是疑问,就是唐代有诗仙美誉的大诗人白,一些人眼看到他好像一辈子不务正业,到处游山玩水,钱从哪里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很多人在我的创作内容下的留言,有的可能是真羡慕,有的则是语带讥讽。因为笔者是一位地方人民俗的创作发布者,每天都有更新视频和文章。也有很多是去到当地的一些少有人问津的老地旧镇。

遗憾的是,并没有因此激发太多人对地方人文的关注和重视,反而有人觉得,你太潇洒了,好像不用上班,一天到黑都在外面游山玩水。可惜我生了李白的病,却没有李白的命。这种偏见和误解,实际上没必要的去解释,因为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永远没有兴趣了解。

不过,还是可以啰嗦几句,地方人文调研是非枯燥和费时费力又费钱的。前两者是身体的承受,后者是经济的承受。我并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情,利用周末的时间,能够挤出来就慢慢去积累,不断地推陈出新。你们看到的几千字的文章,几分钟的视频,可能拍摄、剪辑、文案以及各种制作细节,就会花费我大部分的业时间。这些费用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因为没有人替你买单,只能自己咬牙坚持,不足为外人道。

假如能跟地方人文,留一下痕迹和念想,我就觉得算不错了。我其实每天都想停更。比起李白,哪有资格跟李先生比较。真是笑话。

不过,你们一些人说李白不务正业,到处游山玩水,这分明是对历史不去了解,也是对李白的羡慕嫉妒恨,甚至是一种偏见。

当然,李白虽然被奉为诗仙,也不是神,后世和他当世有抨击他的人也很正常,谁能得到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是皇帝对妃子的说法,就是妃子还被其他嫔妃嫉妒呢!

首先我们说李白一辈子务没务正业,他的才华横溢是从小就凸显了的,没有人说李白是神童,但是李白的智慧绝对是童年时期就已经涌现了。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凭借写诗的天赋和社交牛掰症,已经是上流社会的顶流明星,大众焦点,可以说比今天的这些包装出来的大网红,人家是妥妥的有实力的人。粉丝无数,而且他的粉丝还不像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只能口嗨,或者省吃俭用的去打赏。人家那些粉丝,大多数都是名流官宦人士,哪里有缺钱的道理。李白走到哪里只要他愿意,都有人接待。

你看那个伦,就是李白的铁粉,虽然桃花潭一般般,却打动了李白写了一首《赠汪伦》让这个汪伦蹭了一千多年的热度还是没有消退。今天哪个网红比得了。

所以,我说你们觉得自媒体有多厉害,古人早就玩过了,只是拼到最后绝对是文化。

另外,李白家族本来就不是普通家庭,且不说他李氏家族的博大,就是他父亲也是一个有名的大富商,做的是盐铁生意,全国很多地方还有门店,绝对在隋唐时期,李家就积累颇丰。到了李白这一代,完全不用担心生计开销的问题,而且亲族里当官的不少,你说钱不缺,官道上又有人,再加上他自己的才华,非常契合唐朝所需要的文化文艺氛围。大家巴结他还来不及,你们担心人家收入问题,嘲讽别人不务正业。这不就是搞笑了吗?

有人说李白到处蹭吃蹭喝,那你太小看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说法,可不是吹牛,人家不存在,而且被人可以吃到国宴,亲自有皇帝唐明皇请他吃喝,这种本事,可没有几个人能达到。

李白当然有理想和抱负的,他入朝为官,治世为民,展胸中报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但是现实让他折戟,又求仙访道,想跳出自己的维度,这个在唐朝是一种风潮,即便洒脱如李白,也看不破的。但是李白的性格和心境,根本不适合仕途,他放荡不羁,哪里适合官场的纷争呢?

聪明有分类,李白的聪明属于天地遨游,山川湖泊,属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属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跟属于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不过,最终他的抱负没有实现,然而他的人生厚度,却早就超越了他这个理想了。

更多文章

  • 李白写给妻子一首肉麻情诗,结尾10字太露骨,专家怒斥:何以示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李白,情诗,寄远,诗词,李治,春思,唐朝,诗人,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众所周知,李白很会写情诗。什么“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什么“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什么“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思》)”,李白是张口即来呀。关键这些诗,单拿任何一首出来,都堪称脍炙人口。含蓄

  • 《行路难·其三》李白 |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屈原,李斯,许由,诗人,唐朝,一杯酒,伍子胥,行路难·其三

    行路难·其三李白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译文】不要学许由用颍

  • 李白诗寻踪⑩|李白为什么是酒仙——《将进酒》诗歌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李白,将进酒,酒仙,唐玄宗,杜甫,贺知章,李白诗,唐朝,艺术家

    来源:封面新闻文/马睿将进酒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②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③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④暮成⑤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⑦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⑧。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⑨,但愿长醉不

  •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杜甫,诗人,唐朝,谢灵运,天姥山,千古名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

  • 李白缅怀汉末名士,写下一首寄寓深远之作,吊古伤今,感慨万端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李白,孔融,吴江,名士,唐朝,诗人,鹦鹉赋,鹦鹉洲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前言:“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有济世的宏愿 ,即便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报国的理想依旧坚如磐石。“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应邀入职永王李璘幕府,他摩拳擦掌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可是,“辞官不受赏,翻谪夜

  • 大唐的“宫廷御酒”,李白喝了都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李白,绵竹,杜甫,烧春,大唐,唐朝,诗人,剑南春,宫廷御酒

    转发评论本文有机会获奖,规则详见文末从古至今,很少会有一种东西像酒这么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经历千百年,传递无数人,香气绵绵,魅力常在。历史典籍为其提炼精华,诗词歌赋为其增加韵味,酒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里,诞生了很多名酒。今天跟随河大卫,走进巴蜀酒文化吧!1

  • 山东腐儒嘲讽李白,反被反讥成骂人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李白,杜甫,腐儒,唐朝,诗人,唐玄宗,山东省,千古名句

    提起古诗,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会想到李白,李白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还有着“诗仙”的美誉,与“诗圣”杜甫被人们称作为“李杜”。李白幼年时既是天才,五岁便开始发奋读书,十五岁时已经著有多首诗赋,并得到了很多社会名流的推崇,同时也喜爱剑术,好游侠,经

  • 大唐为什么没人举报白居易的《长恨歌》?

    历史解密编辑:鼠兄猫弟标签: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唐玄宗,杨玉环,长诗

    有朋友提问:大唐为什么没人举报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典型的今人思维断古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的作用就是讽喻与咱们现在认为诗歌是种文学体裁不同,古代的士大夫是把诗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来看的。诗,产生于民间,所以代表着民众的情感取向、生活状态,以及官风评议、政治诉求。也就是说,诗的最初就是民意的代

  • 白居易整理完自己800首诗后,不忘写诗炫耀,开篇就让人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居易,写诗,杜甫,诗人,元稹

    唐代诗坛混得最好的,不是诗仙李白,也不是诗圣杜甫,而是因诗入魔的白居易。这一点,从唐宣宗李忱专门为白居易写的诗中可见一斑,李枕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能让皇帝写诗吊念,说明官不在高,有才则行!如果说李白的一生不得志,主要是因为其过于孤傲;杜甫一生落寞,主要是因为其不懂变通,那白居易

  • 白居易一生养了33个家妓,68岁时,不幸感染风疾。

    历史解密编辑:亚尼亚星座标签:邻女,悠悠,杨柳,唐诗,一生,家妓,唐朝,诗人,白居易,千古名句

    白居易一生养了33个家妓,68岁时,不幸感染风疾。他看着如花似玉的家妓说道:“我已经年老,你们都嫁人去吧!”不料,一个叫樊素icon的女孩当即跪倒,哭着请求白居易留下她。唐诗璀璨的星河中,白居易是兼具浪漫明艳和现实清澈的那颗。他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写“悠悠生死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