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画竹

画竹

  • 《题施璘画竹图》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5 0:38:52阅读:4271

    枯箨危根缴石头,千竿交映近清流。堪珍仲宝穷幽笔,留得荆湘一片秋。

  • 《方著作画竹》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23 19:51:38阅读:801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流传千古誉,研炼十年情。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

  • 《画竹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1 11:02:04阅读:4377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

  • 画竹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4 10:59:09阅读:4772

    画竹歌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咏物,竹子,赞美,咏颂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

  • 郑板桥画竹的特点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7:05:37阅读:3819

    浑代郑板桥《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去绘竹枝,白天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浑肥,绘到死时是生时。郑板桥绘了40年竹子,末于悟出画绘须往失落冗杂提炼粗髓的讲理。喜竹爱竹物我开一郑板桥的竹风味超然,尾先患上之于喜竹爱竹。他以为竹子脆强:没有管风吹雨挨借是宽冷骄阳,皆是身板挺曲。青青郁郁,竹子“实心”:没有论

  •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20:29:05阅读:4483

    清代艺术家郑板桥画竹的故事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竹子,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也有很多,这些故事虽然有些我们无从考证,但是确实为郑板桥这个人物增色不少,也为郑板桥作品的由来增加了更多的故事色彩。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有一个比较有意思。郑板桥画竹作品李婵和郑板桥外出到镇江,金山寺的大和尚知道了就给李婵送了请帖

  • 谈苏轼画竹 揭秘苏轼为什么把竹子画成红色

    历史解密时间:2024/5/2 17:40:29阅读:1548

    苏轼画竹在大家的印象中,苏轼一直以诗词见长,但其实他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苏轼竹画在北宋当时,中国绘画急剧发展。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参与到绘画中来。而且绘画与文学艺术慢慢合为一体。当时,梅、竹、菊、兰是绘画的主题。许多文人崇尚它们的美德。而苏轼是当时艺术家文学家的代表。苏轼是四川眉山县人。他平时喜欢竹

  • 清朝书画大家郑板桥画竹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4/2/8 6:09:59阅读:2019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竹子,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也有很多,这些故事虽然有些我们无从考证,但是确实为郑板桥这个人物增色不少,也为郑板桥作品的由来增加了更多的故事色彩。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有一个比较有意思。郑板桥画竹作品李婵和郑板桥外出到镇江,金山寺的大和尚知道了就给李婵送了请帖,没有给郑

  • 白居易《画竹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7 7:58:18阅读:4394

    古诗《画竹歌》年代:唐作者:白居易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碕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西丛七茎劲

  • 徐再思《沉醉东风·息斋画竹》: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2 22:54:26阅读:3874

    徐再思(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