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屯田

屯田

  •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比袁绍还缺粮草?曹操的屯田制为何失效了(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的重要原因是)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7 9:35:34阅读:2254

    官渡之战,曹操的兵力不如袁绍,但是曹操军队中的粮草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如果战事陷入僵局,也许曹只有选择撤回了。但早在1996年,曹操就接受了赵左和韩浩的建议,开始实行屯田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推广到各县州。为什么三年后的官渡之战,曹操依然粮草不足?其实这也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事实上,曹操早期

  • 《辇下赠屯田何员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31 10:46:32阅读:4493

    封章频得帝咨嗟,报国唯将直破邪。身到西山书几达,官登南省鬓初华。厨非寒食还无火,菊待重阳拟泛茶。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

  • 《屯田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27 14:23:26阅读:1556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 《同岑郎中屯田韦员外花树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9:51:37阅读:3160

    东风动地只花发,渭城桃李千树雪。芳菲可爱不可留,武陵归客心欲绝。金华省郎惜佳辰,只持棣萼照青春。君家自是成蹊处,况有庭花作主人。

  •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8 5:41:26阅读:2730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 屯田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屯田制的含义

    文史百科时间:2024/1/4 19:27:04阅读:3762

    屯田制度是汉代以后,为了获得军需或征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开垦荒地的制度。有三种:军用、民用和商用。汉武帝时西域开始农耕,是军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采纳了赵左、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耕种土地。后来推广到各县,农民养农民,为民耕种。定居田地的人免除兵役和徭役,称为“定居田地”。西汉时,

  • 邓艾献屯田之策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23:53:26阅读:961

    治世出好汉,果为国度盾盾频仍,国际动乱更无利于智者爆发伶俐的水花。三国时代伶俐人不少,而邓艾的伶俐又以及他人很没有同样。举行一下横背对于比年夜家便分明了:邓艾二十岁刚入手下手任职,是天圆的典农皆尉,相称于县少。可是果为心吃,出人对于他重用,假如邓艾没有出面那末大概一生便耗正在田间;钟会二十岁担当秘书

  • 三国时期邓艾最终攻破绵竹,那他到底带了多少人偷渡阴平?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9:05:00阅读:3576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景元四年(263年),魏国伐蜀,兵分三路,邓艾和诸葛绪各带三万兵力,邓艾从狄道进军,诸葛绪从武都进兵,钟会带了十余万兵力,从汉中进兵。因为司马昭对心腹钟会非常信任,所以,就让钟会率主力,其他人做了偏师

  • 邓艾偷渡阴平,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13:30:12阅读:2966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路,攻克江由,拿下绵竹,斩杀诸葛瞻,大军逼近成都,刘禅迫于形势选择投降,蜀汉灭亡。立此大功之后,邓艾随即向司马昭建议,灭吴计划,但司马昭没有采纳,那么,当时邓艾的作战计划,是否能行得通呢?邓艾灭亡蜀汉,功劳超过了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邓艾被封为太尉,增加食邑两

  • 曹操是通过屯田制发家的 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0 8:30:28阅读:393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发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虽然在兖州迅速崛起,并且在讨伐青州黄巾的时候成功地将三十万降卒精心挑选,组成了一支属于曹操的特有部队青州兵。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还得到了百万人口,所以曹操在乱世里站稳了脚跟。但是光是有兵权还不够,还需要粮饷。乱世之中东汉朝廷已经

  • 屯田制的由来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53:37阅读:4451

    屯田造是汉之后历代当局为与患上戎行给养或者税粮,使用兵士以及无天农人垦种荒天的造度。有军屯、平易近屯以及商屯三种。屯田初于汉武帝时西域屯田,为军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采取枣祗、韩浩的倡议,正在许昌招募农人屯田,昔时患上谷百万斛。后推行到各州郡,由典农民募平易近耕作,为平易近屯。屯田之平易近

  • 浅谈明朝完善的屯田制度如何被破坏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7:58:08阅读:2903

    屯田遗址明朝虽是统一的王朝,但是北方蒙古族势力不断骚扰着大明朝的边疆,为此,明朝不得不维持100多万的常备军。庞大的常备军,即便是平常,粮草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依靠全国百姓养活这100多万人,也不是不是不可能,但粮草运输却成了不切实际的问题,所以明朝也延续了汉朝的屯田制度。明朝卫所百姓明朝屯田制度大体

  • 村里发现明代“禁碑”,稻麦两季,这些人是不能进入粮田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3:27:46阅读:4002

    《天下粮田》热播中,其实不止是清代,我国自古对于粮食生产就十分重视,对于良田管理的各种规定也有不少!黄山脚下的郭村,古名谷城,村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商纣时期。相传郭村林姓系殷商纣王之叔比干的后裔,周武王因其生于长林遂赐以林姓。林姓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江西婺源,为躲避战乱,南宋宝佑年间又由婺源迁居于此繁

  • 古代5大清官,明朝占了2人,一人穷的吃烂菜叶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7:15:40阅读:4778

    1.包拯,民间最为熟知的清官代表。小编曾经去过安徽合肥,在芜湖路两边的梧桐非常美丽,梧桐树的北侧,是大名鼎鼎的包公祠,而包公祠的后面,是种满莲藕的包河。当地人说包河里的藕是没有丝的,藕断丝不连。仔细了解才知道,由于包公大公无私,他故乡的人民,把无私谐音成了“无丝”,亦非常有趣。包拯是北宋名臣,官至开

  • 西域远离中原,元朝为何要在西域疯狂开展屯田?

    历史解密时间:2024/4/12 5:42:30阅读:3934

    一、屯田为什么能够发展成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古代,作为一种亦军亦民、时战时休的经济组织形式,屯田对军需供应、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屯田”其实质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多指当时封建国家政府依靠国家强制性的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经济活动。而屯田在古代主要是指政府为了获取军饷和税

  • 曹操能够雄霸三国的法宝-屯田制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4:32:20阅读:3633

    在汉武帝时期,屯田制就已经创立,但那时只是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稳定西域军事防务之用,所以屯田制,不是曹操首创的,但是,将屯田制发扬光大的,就是曹操本人。那究竟什么是屯田制?屯田制主要是分为“军屯”和“民屯”。“民屯”是由农民耕作,平时从事农耕,负责纳税,不需要服兵役和徭役。“军屯”则是由士兵及

  • 民以食为天,三国时期特色的经济制度-屯田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20:27:47阅读:454

    大批的人民惨遭杀害,史书中屠城、屠乡的记载不胜枚举。再加上饥荒、瘟疫的频繁光顾,中国人口大减,东汉时全国人口的最高纪录是5600万,而到三国末期,魏、蜀、吴人口的总和不过是1600多万而已,而且这已经是经过了三国各自努力发展经济后的统计数字,在三国鼎立局面出现之前的混战时期,人口肯定要比这个数字少得

  • 赵充国为什么屯田作战?这样做的好处是?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23:23:40阅读:1409

    《赵充国传》出自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史书《汉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汉至新朝王莽年间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详尽史书。而《赵充传》则是西汉时期著名大将赵充国生平事迹的篇章,全篇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是一篇可以充分了解赵充国的重要史料和典籍。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

  • 屯田制是什么意思 著名的屯田制是谁提出来的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9 16:20:58阅读:3341

    在经营徐州时陶谦五十四岁,已经算一个老官僚了,可少年时那狂放不羁的习气依然不改,却也能在仕途一路高升,可见陶谦无论在政绩和军事均有其真才实料,方能在汉末乱世立定脚跟而不倒,如下: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冬十月,徐州、青州的黄巾军死灰复燃,而且规模更大,闹腾得非常厉害。徐州政府无法招架,黄巾军到处掠夺

  • 赵充国传 赵充国屯田作战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23:03:36阅读:1712

    《赵充国传》出自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史书《汉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汉至新朝王莽年间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详尽史书。而《赵充传》则是西汉时期著名大将赵充国生平事迹的篇章,全篇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是一篇可以充分了解赵充国的重要史料和典籍。赵充国,生于公元前137年,子翁孙,原本是陇西上邽即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