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试卷
试卷
谁发明了试卷(古代武则天试卷发明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10:34:11阅读:2752
女皇武则天的一项发明,让我国受益千年,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公元690年,时年66岁的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江山本来是李家的,现在突然改姓武,而且还是一个女人当了皇上,众位大臣心中颇为不满。她知道这些门阀士族不愿意为自己效力,又不好明着反抗,为了培养亲信和巩固政权,决定大力扶植寒门子弟。自
唯一保存至今的明朝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令如今书法家汗颜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7 13:45:36阅读:3101
这份答卷的主人是明朝的礼部尚书,赵秉忠。而这份答卷是他在不过25岁时于殿试过程中写出来的,让他最终成为了状元。据《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记载:“赵秉忠,字季卿,号
为什么高考不能全国统一试卷?明朝统一时,引起了北方人不满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9:31:01阅读:1332
在明朝建立之后,旗下就有朱升、宋濂、刘基为首的儒生为他出谋划策,1367年,朱元璋设立文武二科,要求各级地方官员选拔人才,充贡京师,洪武三年(1370年),科举正式开始,各县级也都分别进行乡试。初次改革,就录取了吴伯宗等120人优秀儒生,然而洪武三十年,却发生了一桩科举“大案”,洪武三十年(1397
仅存的明朝状元考卷,字迹让现代人自卑,书法家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10:37:06阅读:151
赵秉忠的来头可不小,他是明朝青州有名的大学士,赵秉忠的读书天赋非常高,他15岁的时候已经在青州府闯出了名声。他的父亲就是礼部侍郎,殿试成绩很好,天赋加上优越的家庭,赵秉忠的考试之路非常顺利。等到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参加殿试,25岁那一年, 赵秉忠到达了人生的顶点,他取得了状元的名次。可惜赵秉忠的命
清朝才子殿试时写了12个字,皇帝感动到落泪,说:状元就你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20:00:31阅读:3459
当然,这种公平也是相对而言,因为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比如有一位清朝状元就因为在殿试时试卷上写了12个字,而让皇帝感动到落泪,当场将他提拔为第一名。那这位好运的状元是谁呢?他就是光绪年间的四川籍状元骆成骧。 骆成骧家庭背景骆成骧,字公骕,于1865年出生在会泽县金钟镇。他本姓李,7岁丧母后与父亲相依
明朝第六位状元,中进士仅二十多天,就被朱元璋车裂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0 4:18:01阅读:1229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惨淡呢?其实这原因并不在于他,他也只能算是冤死。陈安确实中了状元,而且他这个状元也是真才实学。但是他命不好,摊上了诸多“巧”事。第一件“巧事”,他老家是福建的,属于南方人,而当时他那场考试的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圈重点,主考官有3人全都是南方人。第二件“巧事”,中进士的52个人中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看看你能考“中状”元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22:05:04阅读:3059
说起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到了明朝更加完善和严密。清代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是:•第一步,获得资格到县城参加县试,县试通过称童生,有资格参加府试;•第二步,到府城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也称童生,有资格参加院试;•第三步,到省城参加院试,院试通过称为秀才,考上了秀才这才算有了
为防止考试作弊,古人都想出了哪些高招?
野史秘闻时间:2024/1/3 19:07:05阅读:3423
2017年高考已来临,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考试卷上面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的信息填写在密封线之上,交卷后,由监考人员进行密封。其实此法起源于武则天,在北宋形成制度。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科举考试 唐代的科举试卷刚开始不仅不实行密封,反而在阅卷时,还要参考由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以检验
明代对于试卷的评阅,在正常情况下有作弊的可能吗?
文史百科时间:2024/1/31 5:59:59阅读:1869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