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看看你能考“中状”元吗?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看看你能考“中状”元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59 更新时间:2024/1/22 22:05:04

说起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到了明朝更加完善和严密。清代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是:

•第一步,获得资格到县城参加县试,县试通过称童生,有资格参加府试;

•第二步,到府城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也称童生,有资格参加院试;

•第三步,到省城参加院试,院试通过称为秀才,考上了秀才这才算有了功名,才算进入士大夫阶层。考上第一等秀才的称“廪生”,政府按月配发粮食,算是吃上了“皇粮”。 以上三步还属于“童生试”,也就是入学考试,是获得科举考试资格的基...

•第四步,到贡院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也就是秋闱。乡试考试就比较难了,考中了称“举人”,考中举人就代表着成为了候补官员,被纳入做县官的人才库。这样就可以理解范进中举后为什么那么激动以致喜极而疯了。

清代科举制度的考题到底有多难?我们看看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第一场,史论5篇: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第3题变法,第4题举贤,第5题以夷制夷,还真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最后一题不太吉利,有亡国之兆。)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学策5篇;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偶看都够用了)

第三场,《四书》《五经》;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看完上面的科举试题,讨论讨论你能考多少分吧!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河北行政长官从三抚两督到直隶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直隶总督一览表,河北直隶十二府七州,三抚

    顺治皇帝画像清朝在明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损益,对今天河北地域的管理就体现了这一点。顺治年间清军入关后,直隶地界设置了顺天、保定和宣府三个巡抚,另外又设置了宣大总督和总督天津军务的两个官员。这几个官员各自有辖区,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西北部以及河北省全部的区域。

  • 清朝时九门提督权力有多大?康熙除鳌拜得亏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鳌拜为何害怕多尔衮,除鳌拜的全过程,九门提督和总督的职权

    当时康熙设计擒拿鳌拜之前,地位可以说是摇摇欲坠,整个京城的武将基本上都是鳌拜的自己人。但是有一个要害部门却给了康熙可乘之机,就是九门提督这个位置,鳌拜还没有安排合适的人选。康熙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安排吴六一来当这个九门提督。吴六一作为一名汉族武将,既不是康熙的人,在鳌拜眼前也不吃香,很受八旗子弟排挤。

  • 清朝时期官府在两淮盐场的治理中,认识到教化对盐场治理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官府在盐场市镇引导民间信仰,完善教育体系,推行教化,努力提高灶民的文化素质。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教育机构,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延续至明清。书院教育有效的补充了官学的不足,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肯定。其中书院所宣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

  • 清朝文人曾目睹义和团的乱象,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处强取豪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西方列强的无理行径,以及在中华大地上的横行霸道,让我们被迫地卷入战争之外,而满清朝廷纵容义和团作乱,也是这一场战争发起的原因之一。清朝文人曾经亲眼目睹义和团的乱象,直呼荒唐的,同时又感叹怎是一个惨字了得。清朝末期的文人李希圣曾经在光绪年间亲眼目睹了义和团乱象,随后他将这一乱象完全写了下来,并且留

  • 清朝慈禧太后从小的本事,深的咸丰帝喜爱,后来凭此登上权力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汉代的赵飞燕,以其掌上起舞的惊世神技博得汉成帝厚爱,而其妹赵合德则精通房中之术,令汉成帝无法自拔。又如唐朝的杨贵妃,也是因为其体态丰腴、舞姿优美获得了唐玄宗的欢心。一方面是由于当年的慈禧聪明伶俐,在咸丰为政事烦恼时能够帮他分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禧从小能写一手好字。由于咸丰体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

  • 清朝年间,人口从四千万暴增到四个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道光十四年的人口竟然达到了4亿100万,清廷即将灭亡的宣统二年,人口大约为4亿3600万,从四千万激增到四个亿,清朝年间的人口为什么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呢?有学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其实,在古代社会只要粮食能满足需求,人口增长是必然的。明朝曾解除海禁,引进了很多粮食作物,

  • 清朝已经灭亡100多年了,还有人在看守皇陵,这些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灭亡108年还在守皇陵吗,清朝灭亡100多年还有人守陵吗,清朝灭亡后皇陵为什么还有人守护

    事实上历代帝王的坟墓,都是有守陵人的。这些守陵人一般都是皇室人员雇佣的,是给他们薪水,让他们专门负责守陵,直到这个王朝的灭亡为止。大家都知道秦朝亡国了,而且秦始皇的后代基本上都被杀了。可是,依然有人为秦始皇守陵,当时这些守陵人就是西汉的建立者,刘邦派去的。给秦始皇守陵的人有几百,这些人都是汉朝政府养

  • 清朝对英国宣战,著名汉将竟用“阴门阵”攻打军舰,一世英名尽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杨遇春和杨芳虽然都是汉族人,但他们都因军功被封为一等侯爵。在清朝,汉臣封侯十分不易,一等侯更是难上加难。举个例子,晚清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功勋卓著,最后只被封二等侯。可见,“二杨”的功勋并不输左宗棠。“二杨”中,杨芳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时立下奇功,但最终却在和英国舰队大战一场后身败名

  • 清朝宫女15岁入宫, 25岁出宫, 为何流浪汉都不愿娶她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宫女25岁出宫,清朝汉女不能入宫吗,清朝女子入宫条件

    有些宫女的入宫以后可能会因为一些美好的意外,而被皇帝看上,由女婢变为主子,这应该是入宫的宫女中运气比较好的了。因为在宫中成为了主子以后他们就不用再每天做大量的劳动,也不用每天看主子的脸色,最起码,能够吃的饱,穿的暖了,如果有幸再为皇帝诞下一儿半女,这之后的日子真的可以看做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还有

  • 清朝官吏和珅系列之十|与乾隆订亲,为后人铺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的和珅个人资料,乾隆纪晓岚和珅三人在春缘楼对诗,和珅给乾隆送美女

    乾隆皇帝一生注重养生,每天都要吃人参滋补身体,由于身体健康,他在六十五岁之时,老来得女,生下了小公主。小公主深受皇帝的宠爱,在乾隆晚年时,将自己的大部分温情都倾注在这个小公主身上。看着这个可爱的女娃,乾隆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年少时期。乾隆每当身心劳累,就会来哄逗小公主,自己也会从中得到天伦之乐。乾隆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