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听取
听取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3:06:30阅读:725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网络配图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上等中之上者才提升,下等中之下者罢免,中等的原位不变。考评结束
唐朝宰相王方庆是什么人?他派自己长子去戍边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7 9:42:56阅读:177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唐朝宰相王方庆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临终前留下遗诏:由太子李显继位,尊武则天为太后,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唐高宗的这份遗诏,相当于给武则天干政提供了“合法”的依据。55天后,武则
魏征是怎么对李世民直言进谏?他得到了当时谁的支持?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1 2:48:17阅读:1819
魏征今河北巨鹿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即位后,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一年内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
林则徐虚心听取友人建议,改掉暴脾气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0:48:20阅读:1832
林则徐年轻的时候,脾气暴躁,性子急,无论林宾日如何劝告,见效都不大。后来林宾日干脆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网络配图从前有一个县官,非常孝敬父母,最恨不孝的犯人,判罪也特别重。一天两个人押解了一个年轻人进入公堂,义正言辞的对县官说:这个人对其母亲又打又骂,极为不孝!网络配图县官听了,顿时极
历史上汉文帝是如何虚怀纳谏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5:10:46阅读:1453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汉文帝虚怀纳谏的故事。思想家贾谊提出农业生产是立国的根本,只有把粮食积贮得多了,才能攻能守。政治家晁错提出重农轻商的主张,提出使农民附着于土地的观点,文帝都采取了措施加以实行。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能存多久,刘伯温写下4个字,朱元璋暗自高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41:40阅读:3188
辞官后的刘基就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从公元1343年到公元1352年之间,刘基先后两次上任,最终因看到元朝腐败,愤恨之下再次辞官回到家乡。在公元1360年,50岁的刘基被朱元璋礼聘到身边,成为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从此为朱元璋效力,他为朱元璋效力的原因很简单,天下纷争,百姓受难。而在刘基眼里,朱元璋是一
唐高宗赏2个梨让他分给900人吃,老人机智巧妙化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5 5:26:01阅读:1675
在古时候还曾经出现过一个九代同堂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长辈叫做张公艺,张公艺虽然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但是人们也更加佩服他对于一个大家族的管理,因为这个九代同堂的家族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争斗,家人之间的相处非常的和睦,所以张公艺一家人在当时很有名望。后来这个家族的故事还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当时的皇帝唐高宗
朱元璋和刘伯温谈论私事,一个画匠在梁上偷听,幸亏此人聪明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5:41:40阅读:2392
相比于其他不知道什么情况就死的人,这个人就要幸运得多。因为他在朱元璋和刘伯温讨论私事的时候,就站在梁上面偷听,而且这件事还被朱元璋知道了,按照平常不用想都知道这个人肯定被杀头啊,可是这个人却活得好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有一天叫来了刘伯温,两个人去看正在施工建造的宫殿,当得知皇帝要来的消息,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9 1:08:01阅读:1538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