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
西周为什么要分封,西周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4 6:35:40阅读:2402
西周时期,把皇族、英雄和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周处于至高无上和绝对的主导地位。他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其他私生子作为小宗族分封为地方长官。也是各自国家同姓的大宗族,皇位也由长子继承,其余私生子分封为卿大夫为小宗族。青博士也是各自封地同姓的大宗族,爵位仍由长子继承,其余私生子作为小宗
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20:18:00阅读:4551
西周时代把王族、元勋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启到各天做诸侯,创建诸侯国。周皇帝居于登峰造极的尽对于收配天位。其王位由明日少子世袭承继,其余嫡子则做为小宗被分启为各天诸侯。他们正在各自启国际又是同姓宗族的年夜宗,其王位也是由明日少子世袭承继,其他嫡子做为小宗分启为卿年夜妇。卿年夜妇正在各自启天里又是同姓宗族的
同样是分封,为何汉朝和西晋不如周朝时间久?三者有什么差异?
历史解密时间:2024/1/4 13:00:25阅读:681
从外在来看,这三个朝代似乎都因为分封制而饱受战乱,给人造成分封制是一种十分失败的制度。可试想一下,周朝的分封制可以维持八百年之久,为什么汉朝和晋朝很快就因为分封诸王发生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呢?而周朝直到晚期才发生诸侯强天子弱的局面,可见分封制并非完全行不通,只不过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局势让分封制下的
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分封制有什么关系?进来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4:14:40阅读:1511
世袭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奠定了君主的权力地位和特权,国家的最高权力仅限在君主的嫡系或庶出之间交接,这一最高权力无可撼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分封制则是这一最高权力拥有者对社会利益(权力、土地、人民)的再次分配,因此在利益上的分配是否均衡、合理和恰当,都会对古代王朝的社会稳定、国家兴衰
西周分封而有八百年国祚,为何汉晋分封却有七王之乱、八王乱?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1:29:11阅读:2090
西周的民情基础,与西汉和西晋完全不同。所以,封建制或分封制,在西周能走通;而在西汉和西晋却走不通。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就美国对民主共和制度的维护而言,法制比自然环境更好,而民情比法制的贡献更大。对这句话简单概括,就是:民情大于法制、法制大于自然环境。那什么才是民情?托克维尔说:“这个词被
西周分封后,为何爵位高的诸侯国大多灭亡,爵位低的越发强大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17:44:14阅读:4528
但纵观周朝的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周初大规模的分封结束以后,等到战国时期,那些最初分封时爵位最高的国家大多都已灭亡,反而是那些受封时爵位不高的国家强大了起来。如战国时期,在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中,楚国受封时的爵位不过是四等子爵,而战国时被楚国灭掉的鲁国却是二等侯爵。又如日后统一天下的秦
前有七国之乱之鉴,朱元璋称帝后为何还要执意分封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3:13:58阅读:3990
至于这三种制度的优劣,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周灭商后,周朝为了更好的管理统治,分封众多诸侯,一开始,天下的诸侯还可以对周王室形成众星拱月般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也就酿成了后来的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和战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但秦朝国祚仅十五年便亡。刘邦称帝建
同样分封制的西汉同姓诸侯,为何远没有西周的安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3 21:00:55阅读:3444
后续的西周,甚至包括东周的历史发展证明,姬姓诸侯们的确起到了安定天下和拱卫王室的作用,这也是周王室能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将名义上的统治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出于同样的目的,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并且借鉴了周朝异姓诸侯崛起、挑战王权的事例,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
西周诸侯就封前的培养与考察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3 4:11:37阅读:1055
第一,静簋所见吴来、吕刚就封前入中央官学。诸侯国作为中央王朝的军事屏障,其国君应当具有较强的军事能力。这种军事实力的培养,在其成为诸侯之前就已经开始。这当是周朝统治者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目的就是更好地维护自身统治。诸侯国君就封前,需要在中央接受教育,这在静簋中有所体现。唯六月初吉,王在方京。丁卯,王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12:27:30阅读:173
西汉初年沿袭秦代制度,在地方上设置郡县,但没有像秦代那样彻底废除分封制度,而是试图学习西周的统治模式,分封藩国“以藩屏周”建立了很多封国。在西汉前期实行分封制确实有助于西汉刘氏政权的稳固。秦朝的前车之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桂林、象郡、南海四郡,全国共四十郡。以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