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前有七国之乱之鉴,朱元璋称帝后为何还要执意分封自己的儿子?

前有七国之乱之鉴,朱元璋称帝后为何还要执意分封自己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4/1/20 23:13:58

至于这三种制度的优劣,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周灭商后,周朝为了更好的管理统治,分封众多诸侯,一开始,天下的诸侯还可以对周王室形成众星拱月般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也就酿成了后来的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和战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但秦朝国祚仅十五年便亡。

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后,刘邦汲取秦朝灭亡的经验,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制度,刘邦以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统治刘姓的江山社稷,但殊不知,到汉景帝时,爆发了震惊大汉帝国的“七国之乱”,尽管这场叛乱被很快的平定下去。

但同时也惊醒汉朝的皇帝,刘邦这种通过分封自己的子侄来巩固江山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江山社稷,但弊端明显更多,这种中央集权和封国并存矛盾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才有效解决这种矛盾。

后世的王朝也基本汲取这种历史性的教训,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以便更好的管理江山社稷。

但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仍然采取郡县和分封自己的众多儿子到全国各镇守;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明知道千有“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但他为何还有大肆分封自己众多的儿子镇守大明各地?

难道朱元璋不怕自己的后世子孙自相残杀吗?

其实,要想知道这一点,一点也不难。

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知道创业有多艰辛

我们现代众多的传奇商业帝国,例如:阿里巴巴集团、京东等,他们凭借自己努力和多年的拼搏,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商业帝国,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白手起家”的商业大佬。

朱元璋可谓是中国封建王朝数百位皇帝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皇帝,也是中国两年多年封建王朝中历代开国君主最成功一个,相比较其他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不是出身显贵,本身就拥有兵权或者掌控地方兵权,或者就是祖上出身显贵,继承祖上的基业,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实现崛起最终一统天下。

这种朝代例如:秦朝、隋朝、唐朝、宋朝等等。

秦始皇是依靠秦国祖上历代君主积累的基础,经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奋六世之余烈,最终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秦朝,而非秦始皇自身的基础。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也是依靠祖上的基业,继承父业,逐渐掌控兵权,建立大一统的隋朝。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和隋朝的隋朝的建立者一样,李渊本身出身贵族,祖上出身显贵,李渊又和隋炀帝是亲戚关系,继承父业,继承祖业,加上和隋朝皇室又是亲戚关系,在发源地太原本身就拥有兵权,最终在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的时候,李渊趁势在太原起兵,而后迅速攻占长安,在统一关中后,逐渐消灭中原各方势力,最终统一全国建立大唐王朝。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本身出身武将,原本是后周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掌控后周的禁军的兵权,最终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轻松控制后周的京城,从而建立宋朝。

反观朱元璋,出身贫农,根本不要说朱元璋的祖上有多显贵,朱元璋的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后来因为逃荒逃到安徽濠州钟离,在逃荒至濠州钟离后,朱家连自家的田地都没有,只能依靠给地主世代种田这样才能维持一家的生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佃农。

到朱元璋这一代的时候,朱家依旧如此,朱元璋的父亲、兄长都是依靠给地主种田维持生计,即便如此,朱元璋一家每天也维持不了温饱,为此,朱元璋几岁的时候不得不去地主家放牛,以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

如果依靠给地主家种地和放牛,朱元璋一家可以吃饱肚子,那么也就没有后来开创大明朝的朱元璋。

元末朝廷各种各捐杂税,让朱元璋一家依靠给地主种地放牛根本不够元朝的各种赋税。

一场自然灾难和瘟疫,短短的数天内,夺走了朱元璋父亲、母亲和兄长的性命,此时的朱家可谓彻底的塌了。

朱元璋的家到底有多穷?

中国历代重视逝者入土为安,可朱元璋和兄长面对去世亲人的尸体,无能为力,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连葬亲人的一块土地都没有,另外一方面,也没有钱买棺材。

最终还是邻居刘继祖发善心,给朱家一块荒废的土地,朱元璋和他兄弟找了几块破布草席把亲人的尸体包裹起来然后就草草的挖个坑安葬了。

安葬完亲人的朱家为了生活,被迫分开四处逃难。

此时的朱元璋为了生活所迫,去皇觉寺当了和尚;在皇觉寺做苦役,受老和尚的欺负,这一切朱元璋都选择忍耐,朱元璋原本以为当和尚可以吃个饱饭,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这和尚也未当多久,还是因为生活所迫,只能选择出去化缘。

讲得好听是出游四方化缘,讲得不好听的就是乞讨;就这样朱元璋为了生活,一方面出游四方,一方面乞讨生活,这种日子朱元璋一过就是几年。

后来朱元璋在儿时伙伴的邀请下,参加了元末红巾起义军,朱元璋因在战场上作战勇敢,为人又非常机智,获得郭子兴大帅器重,被郭子兴当做心腹来培养。

再后来,因缘巧合,郭子兴有一养女马氏和朱元璋年纪相仿,郭子兴看朱元璋一表人才,便把养女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后来的朱元璋逐渐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城池,朱元璋便招揽兵马和人才,广实仁政,朱元璋的实力逐渐壮大,后来攻占了应天府,这下朱元璋实力迅速壮大起来,成为元末众多农民起义军中实力最大的首领之一,同时这也让朱元璋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再后来朱元璋消灭南方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然后派遣大军北伐,攻占元大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朝,最终一统全国。

我们从朱元璋的成长历程以及缔造大明帝国十几年的征战可以看出,朱元璋从一个贫农到开创大明帝国基业,这其中有多艰辛也只有朱元璋自己可以明白。为此他当过乞丐、和尚,在战场上要经过多少次的浴血奋战才有最终开创大明江山基业的局面。

试想,对于朱元璋这样一位出身贫寒的千年不遇的一个农民皇帝,一个毫无任何背景的人,最终开创了大明近三百年的基业。

我们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历代开国皇帝都经历创业的艰辛,在坐稳江山后,历朝历代的封建开国君主首要是如何统治好这艰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社稷。

相比较其他朝代的开国君主,他们多数出身显贵,拥有众多的宗室同胞可以维持江山社稷。

再看看朱元璋和刘邦,这两位封建王朝中农民出身的皇帝,他们可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更没有同胞宗室的支持,更不用讲家族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兵力。

尤其是朱元璋,本身他还有一些自家的兄弟,但后来经过瘟疫和饥饿,多数同族兄弟都不在世了。

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讲,要想维护好这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社稷,自然还是自家人靠得住,最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无论如何,自己的亲生儿子镇守全国各个重地,可以更好的维护好大明的江山社稷。

另外一方面,就是防止武将滥用兵权。

历朝历代封建王朝,跟随开国皇帝打江山的开国功臣可以得到善终的不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患难容易,共享福难”。

封建王朝的开国君主在开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坐稳江山社稷,多数都要针对跟随打江山的开国功臣,尤其是功勋卓著的武将最为忌惮。

这一点最好的证明便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掌控军权。

但后来赵匡胤在兵至陈桥时候,选择“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摇身一变当了皇帝,但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心里总是担心,担心哪一天自己一夜睡醒了,自己这到手的皇帝宝座就被部下给夺走了,更是担心自己性命不保。

尤其是赵匡胤在称帝后没多久,就有人起兵反对他,这让赵匡胤心里更加寝食难安,于是赵匡胤在和自己原来的老部下一起喝酒的晚上,借助酒吐露心中的顾虑,当他的这些部下听到皇帝这个疑虑后,连忙下跪求饶,表示自己绝对绝对没有谋反之心。

但这对赵匡胤来讲没用,不彻底消除自己顾虑,他是不可能睡着的,于是赵匡胤给众位掌控军权的部下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们自愿交出兵权,然后赏赐给他们一笔丰厚的赏赐,告老还乡,当他的部下听到这里大家心中立刻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于是第二天纷纷递上辞职信,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赵匡胤于是连忙批准了这些部下的请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刘邦称帝后,一直到刘邦去世前,他始终奔波于清除异性王的征讨中,甚至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樊哙,刘邦都曾动过杀念。

樊哙作为刘邦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刘邦起兵后就一直追随刘邦,在鸿门宴中,樊哙不顾性命,救了刘邦一命,而樊哙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战功无数。

可为何刘邦临终前还要想杀掉樊哙?

原因很简单,樊哙作为刘邦的连襟,他娶了吕雉的妹妹,樊哙又手握兵权,一旦刘邦去世后,他担心吕后干政,而樊哙作为她的妹夫,一旦拥有军权的樊哙支持吕后,那么刘邦辛辛苦苦半生打下来江山社稷还是不是刘家的天下。

当然,最终樊哙逃过一劫。这咱们不去细说。

单单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作为开国君主帝王之心,凡是只要对江山社稷有潜在威胁的,即便功劳再高,关系在亲,皇帝仍然会清除掉。

另外一点,刘邦在去世前和众大臣杀马为盟,“凡刘姓者不可为王,否则可诛之”。

刘邦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刘姓的江山社稷。

同样,朱元璋也是农民皇帝出身,他凭借多年的征战一手建立大明朝。

当年跟随朱元璋大江山的很多开国元勋也是朱元璋的同乡兄弟,儿时玩伴,甚至他认的义子们等等。

这些朱元璋的老乡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无数战功,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对他们来讲更是家常便饭,这一点相信朱元璋心中自然不会忘记。

可老话讲得好“共患难容易,共享福难”,这些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武将在朱元璋创业过程中立下无数战功。

但到朱元璋称帝后,这些武将也都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兵的开国元勋,他们可都是历经多年战场洗礼的老将,在军中威望又高。

朱元璋在世时还可以震慑他们,一旦他去世,这些武将谁能保证会没有反心,这正是朱元璋最担心的。

处理这种最好的办法,就是效仿刘邦。一方面彻底的清除这些跟随他大江山的开国功臣。另外一方面,便是分封自己的众多儿子,统领兵权。这样他一手打下来的大明江山,便可以江山永固。

当然,还有一点,既然汉朝就“七国之乱”,难道朱元璋不怕重蹈覆辙吗?

这一点,朱元璋在生前做过规定,对藩王权力有限制规定。

朱元璋以为自己这样对藩王的权利做了有限规定,就不会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

其实,我认为朱元璋也想到了,他生前肯定也担心自己去世后,自己的后世子孙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同室操戈流血事件。

我认为,朱元璋作为皇帝,他分封自己的儿子前,他就可能想到自己的后世子孙为争夺皇位而同室操戈,但即便如此,大明朝还是他朱家的天下,这才是朱元璋最重视的。

这就是帝王之心,在帝王的心中,江山社稷高于一切。

更多文章

  • 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朱元璋集团,这三个相比哪个的实力更强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集团和刘邦集团,朱元璋刘邦李渊谁统一全国快,朱元璋刘邦 李渊

    对于这三家集团的综合考量,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细致的解说:刘邦集团董事长:刘邦作战部统帅:韩信作战部将领:樊哙、周勃、曹参、灌婴等!参谋部:张良、陈平后勤部长:萧何李渊集团董事长:李渊作战部统帅:李世民作战部将领: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李靖参谋部:刘文静、徐茂公后勤部长:李渊朱元璋集团董事长:朱元璋作

  • 刘备当上汉中王后,封赏百官,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云比刘备大吗,正史刘备没给赵云封侯么,刘备收赵云视频完整版

    从根本上来说,刘备能够建立蜀汉,得益于手中的谋士和武将。当初的刘备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其次刘备又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为刘备征战天下建功立业。东汉末年时期,黄巾起义出现。黄巾起义的出现就间接导致了东汉走向衰亡。只不过黄巾起义被镇压,可是黄巾起义被镇压后,此后的东汉一直是处于

  • 大汉王朝:发奸有功得秉国钧,王莽名誉高出诸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孔光既经遭贬,改任京兆尹何武为御史大夫。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向来守法尽公,颇有政声。当他为御史大夫后,上言世事烦琐。宰相才不及古,却令他职兼三公,未免废弛,应仿古制,建三公官。成帝以王根本为大司马,仍令守职,却罢去骠骑将军官衔。即命何武为大司空,封汜乡侯,罢去御史大夫官衔,俸禄皆如丞相,与丞相并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说出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四个字,萧何与韩信的对话,楚汉传奇萧何韩信

    说到韩信相信大家能想到很多与他有关的词语和成语,例如“胯下之辱”、“国士无双”、“兵法如神”,韩信也确实是为刘邦打下天下的最为关键之人。在楚汉争霸时期,项羽无论是个人能力和带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堪称时代最强,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够与之匹敌,那就是韩信。韩信统帅汉国三军,与项羽交战数回,战绩也是十分辉煌,达到

  • 汉武帝晚年逼死卫子夫,为此汉武帝后悔过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逼死卫子夫后悔吗,汉武帝跟卫子夫的关系,汉武帝有没有向卫子夫下跪过

    卫子夫自缢身亡,不仅让晚年生性多疑的汉武帝后悔不已,而且更让晚年汉武帝陷入巨大的反思。征和二年,西汉长安城发生一起震惊西汉帝国的大事,太子刘据调动的军队和汉武帝“平叛” 的军队在长安城内进行数天的拼杀,太子刘据败退逃出长安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不仅让长安城血流成河,所有参与者

  • 三国时刘备为什么开始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建蜀后就听不进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后期的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三国志刘备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刘备重要谋臣,对刘备创建蜀汉政权起到重要作用,以至于才有流传千古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至于为何刘备在创业过程中,对于诸葛亮言听计从,待蜀汉政权建立后,刘备对诸葛亮的谏言不再言听计从?其实,原因很简单,帝王之术;创业阶段和创业成功后身份转变;创业阶段,刘备必须保持谦卑的身

  • 此人被曹操称赞为周亚夫在世,被关羽称为大哥,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被曹操称为有周亚夫之勇的将领,关羽怎么评价周亚夫,关羽与周亚夫

    这个武将就是徐晃,提起徐晃来,可能他的存在感并不算高,但是,却是实打实的功劳,要知道,能位列五子良将,没有点能力可是不行的,徐晃出生于河东,跟关羽是同乡,没有投靠曹操之前,投靠杨奉,还一起护送汉献帝到洛阳,为此还被封为了都亭侯。可见徐晃还是忠心于汉室的,徐晃这个人的眼光也是不错的,曾经劝说杨奉投靠曹

  • 曹操最明智的举动,7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为啥把七个闺女嫁一个人,曹操一生做过几件最让人佩服的事,曹操一生中有几次婚姻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为了控制皇权,所以他迎接汉献帝刘协来到许昌,名义上是保护天子,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宫之中,处处都是曹操的眼线,文武百官也都是曹操的部下,任何不听话的官员基本都被曹操除去。曹操虽然已经完全控制天子,但是他又想留个好名声,不想让世人骂他是奸臣。曹操便想了一个招,将女儿全部嫁给

  • 瓦岗两虎将堪比三国英豪,“赵云”神枪失灵,“关羽”越看越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赵云,赵云十大神枪,关羽大战赵云完整版

    说起这个故事,还要追溯到瓦岗军攻打虹霓关之时,由于虹霓关守将是大隋朝上将新文礼,他在隋唐小说武评系统中,也能排进前十三名,起码要比秦琼更强,人送绰号“八马将”,意思是说他能横推八马倒,可见其力大无穷。面对这样一个对手,瓦岗军无人可敌,因为最强的裴元庆学艺未归,罗成还在北平府没有公开身份,所以只能靠神

  • 除张飞外,还有哪些人敢和吕布单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飞吕布单挑,吕布单挑张飞谁最厉害,张飞可以打得过吕布吗

    第一,超一流关羽。关羽和吕布的单挑在徐州之战,当时吕布失了城池,如丧家之犬,关羽拦阻,吕布慌忙接战,张飞背后赶来,吕布避走《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这次单挑有几个客观因素,第一,关羽还未鼎峰,吕布也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也不在鼎峰,不过两人依然都是超一流高手无疑;第二,吕布之前亲自和张飞交战,也耗费了一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