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易帜

易帜

  • 北洋军阀时期的三大军阀(只有张作霖走上“易帜”统一道路)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4 2:06:37阅读:2354

    北洋时期三大军阀,为何只有张作霖的奉军走上“易帜”统一道路.经历长时间的北洋混战,有三家地方势力,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三家军阀。分别是皖系,直系,奉系这三家,他们轮流把持北洋政权,后人把他们称之为北洋时期的三大军阀。皖系军阀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成为北洋时期的内阁总理。虽说皖系是第一个崛起的,但也是三大

  • 拔帜易帜的成语典故

    文史百科时间:2024/6/8 20:50:07阅读:4394

    拔帜易帜的意义 拔帜易帜,汉语针言,意义是拔失落他人的旌旗,换上本人的旌旗。多比方与而代之。出自《史记·淮阳候传记》。拔帜易帜的来由 《史记·淮阳候传记》:“赵睹我走,必空壁逐我,若徐进赵壁,拔赵帜,坐汉赤帜。”拔帜易帜的故事 韩疑被刘邦拜为年夜将后,带领汉军攻占了魏国以及代国,接着又正在张耳的帮助

  • 东北易帜的过程:揭东北易帜的形成经过

    历史解密时间:2024/1/7 18:01:20阅读:2652

    说起东北易帜,就不得不提皇姑屯事件了,可以说,皇姑屯事件是促使张学良最终决定东北易帜的根本原因,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张作霖还活着的时候,早就主张停战议和的张学良趁机从河南前线给部下周大文等人写密信,要他们在北京“大元帅府”酝酿停战空气,并暗中策动东北三省法团派代表赴北京

  • 张学良墓地在哪 夏威夷张学良墓地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16:01:30阅读:4922

    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说起这些历史大事件不得不提到张学良。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继承了张作霖东北总司令的位置,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高度的位置,少不了张作霖的呕心沥血。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后被囚禁,囚禁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从南京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其中这酸甜苦辣张学良心中最清楚,也好在原配于凤至为

  •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6/14 18:30:17阅读:3402

    受到日本人的压迫,张学良不愿意做日本人的傀儡,在张作霖之后张学良和国民党开始有深入的接触。1928年低,张学良甘愿归为国民党管辖,这看似是国民党开始专政了,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有各种力量在涌动。1928年12月末,张学良等宣布东北三省和热河归顺南京国民政府。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翟

  • 张学良东北易帜为何日本人开始坐立不安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9:13:01阅读:823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一命呜呼,北伐军顺利开进了北平!三年前,孙中山徒手进京,今天蒋介石率着北伐军打进了北平,一夙总理之愿。蒋介石慰国父之魂7月6日,蒋介石在香山碧云寺恭谒总理陵寝。蒋介石对孙中山深厚之情,不仅在由商震宣读的祭文中看到,在他当天的日记中也能读到:“读毕祭文,为之俯伏恸哭者久之。全堂亦无不

  • 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谁?拔帜易帜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时间:2024/1/4 19:13:28阅读:1970

    成语拔帜易帜的意思是什么?成语拔帜易帜的意思是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那么,成语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拔帜易帜出自何处?拔帜易帜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韩信 韩信,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

  • 张学良为何要东北易帜 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必然的选择吗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9 10:14:49阅读:3565

    1928年6月4日5点30分皇姑屯的一声爆炸,将东北王张作霖张大帅炸成重伤,不久就一命呜呼,当时东北军的高层都知道是日本人干的,但都明白当时的中日实力对比,不能让日本人借题发挥,所以选择了隐忍。直到少帅回沈阳掌握大权后才向外发布了张大帅的死讯。该掌权的掌权了、该发布的也发布了,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下

  •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时间 张学良为什么东北易帜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2 10:26:04阅读:1551

    所谓的的东北易帜是指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翟文选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东三省自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东北易帜表面上看是国民党统一中国,实际上还是有各实力在内中暗涌。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为什么东北易帜?一起接着往下看。1928

  • 东北易帜时间是什么时候 东北易帜有何意义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24 8:46:50阅读:390

    东北易帜时间东北易帜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面的一件大事,但是对于东北易帜时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东北易帜历史图片有人觉得东北易帜时间应该是1928年7月19日,但是也有人认为东北易帜时间是在公元1928年9月,也有人觉得东北易帜时间是在1928年12月29日,还有人觉得东北易帜时间是不确

  • 历史上张学良为什么东北易帜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24 8:47:03阅读:4820

    张学良为什么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在中国历史上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其发动者无疑是张学良,但是有很多人都不解张学良为何要发动东北易帜。其实对于张学良为什么要东北易帜这一问题,有着很多种答案。张学良图片张学良为什么东北易帜其中有一种答案是被众人所认可的,那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赤诚的爱国情怀。张学良无疑是

  • 张学良东北易帜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3 15:26:35阅读:332

    张学良东北易帜怎么回事1928年6月,奉系军阀大帅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死亡,由他的大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总司令,成为新的大帅。也就是在这之后,就发生了张学良东北易帜事件。那么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张学良东北易帜》书引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在皇姑屯事件之后发生的。张学

  • 东北易帜的原因: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出于爱国吗?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3 15:19:57阅读:721

    关于张学良东北易帜,历史给出了众多的原因,不论是当时的国内局势还是日本的种种逼迫又仰或是除了对国仇家恨,总之关于张学良东北易帜最后的结果是张学良成为了当时仅次于蒋中正也就是蒋介石的第二号军事人物,在这里小编不才,想要为大家说说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原因,据说,张学良东北易帜最大的原因是出于爱国,这话你信吗

  • 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东北易帜是怎么发生的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0 5:04:07阅读:2303

    东北易帜是1928年12月29日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此次事件对于日本想要统治中国来说是一种打击,据悉,东北易帜虽然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但是但就这一点来说就够了,知晓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在哪个时期是出于什么背景的,当时,日本想控制中国的东北山省可惜,前面有一个东北王张作霖挡着,皇姑屯

  • 东北易帜简介 东北易帜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

    战史风云时间:2023/12/17 5:09:58阅读:4354

    众所周知,东北易帜的发生是在皇姑屯事件之后,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领导的一次事件,据悉,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以及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可惜,想象是美好的,东北易帜没能完全的实现,从而也反应了理想终究是理想。SO,现在大家想不想知道东北易帜是发生在哪一年的呢?以下揭晓。东

  • 东北易帜的背景原因 东北易帜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时间:2024/3/4 0:29:47阅读:1354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称为新的“东北王”,日本人步步逼紧,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的背景原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指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

  • 东北易帜的过程 东北易帜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7:02:33阅读:4163

    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张学良登上中国东北的政治舞台,开始贯彻实行他在内战中萌发的国家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东北易帜的过程1928年12月14日,东北保安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于1929年1月1日元旦实行易帜。就在这次会议上,对于易帜问题还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唯有张学良坚持非办不可,谓:&ldq

  • 张学良为何要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的结果

    历史解密时间:2024/4/19 21:43:13阅读:4159

    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张学良为何要东北易帜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

  • 东北易帜历史事件介绍 张学良为什么决定东北易帜?

    历史解密时间:2024/1/4 12:33:15阅读:631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那么张学良为什么会选择东北易帜呢?东北易帜12月14日,东北保安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于1929年1月1日元旦实行易帜。就在这次会议上,对于易帜问题还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唯有张学良坚持非办不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