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秦国将领
秦国将领
司马错简介 秦惠王时期将领纵横家司马错生平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8 4:36:44阅读:4836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
秦统一第一功臣是谁?计杀李牧 败强楚立万世功勋
历史人物时间:2024/2/21 13:31:24阅读:2031
王翦是秦朝名将,善于用兵,勇武能战,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率大军攻破赵国、剿灭燕国、平定楚国,立下了万世功勋,称得上秦统一的第一功臣。一、有勇有谋,平赵定燕 秦王赢政即位后,为实现统一大业,采纳谋臣尉缭、李斯的建议,用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破坏诸侯合纵;军事上实行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公元前23
李信是赵国名将李牧的侄子,为何却甘愿为秦国效力?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5:32:10阅读:3284
[var1]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主要还要从李牧的父亲说起。李牧的父亲在战国末期曾经被封为秦国太傅,并且因为功名显著而为世人熟知。后来,李玑离开了秦国,并开始自己周游列国的人生。而当李玑来到了赵国之时,成为了赵国一位大臣门下的宾客。之后,李玑留在了赵国,娶了两个妻子并且生下了李牧。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
吴起为守住夺下的河西五城做了四件大事儿,从而压制秦国近百年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5:23:32阅读:1485
[var1]魏文侯剧照吴起不愧是千百年来头号“战神”,他带领秦国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是突破秦军的西河防线,然后又率军夺下秦国河西的五座城池,还没等秦军做出反应吴起的大军又剑指秦国的门户郑地(今陕西华县)。当吴起带大军大举进攻郑地时秦国才知道着急,因为郑地是秦国的门户,更是秦军战略粮食储备地,如果郑地
秦国名将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7:19:35阅读:3859
[var1]李信乃秦军后起之秀,率军攻楚却先胜后败战国末期,由于秦国对外战争相对频繁,再加上王翦、蒙骜等老将逐渐老去,以及秦始皇亲政前后朝局的剧烈动荡,因此秦国此时的军事人才缺口很大。于是,在秦始皇正式亲政以后,一大批年轻将领开始迅速受到重用,李信便是其中之一。[var1]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
坑杀降卒四十万人的秦国将领白起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0:08:59阅读:1699
先说历史上几件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骁勇善战,率秦军攻城略地,势不可当。长平一战,秦军打败赵国军队,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将士。不仅如此,为了恐吓赵国,同时也为了震慑其他与秦国抗衡的六国,白起故意放两百多名年幼的赵国士兵回国去报信。虽然后人对被坑杀的人数如此之多有
秦国将领桓齮一生战功赫赫为何史书记载不多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2 6:12:23阅读:2964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这里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追溯那段历史。首先看看《史记》里面的
秦国将领桓齮的死为什么会变得扑朔迷离?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1 23:52:14阅读:1856
桓齮在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的少,关于他死亡的记载更是扑朔迷离,一直以来对于他到底怎么死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那么桓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流传的他其实就是樊於期的传言是不是真的呢?说到桓齮的死因就不得不提到樊於期了,或许有的读者看到这里会疑惑,不是说桓齮吗?怎么提到樊於期了呢?其实一直一来就有不少学者认为桓齮
坑杀降卒四十万人的秦国将领白起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时间:2024/2/17 11:55:45阅读:3694
先说历史上几件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骁勇善战,率秦军攻城略地,势不可当。长平一战,秦军打败赵国军队,白起下令“坑杀”四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将士。不仅如此,为了恐吓赵国,同时也为了震慑其他与秦国抗衡的六国,白起故意放两百多名年幼的赵国士兵回国去报信。虽然后人对被坑杀的人数如此之多有
秦国著名将领李信的故事 李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9 9:21:04阅读:1637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李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征楚败因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攻楚,大败而归,被世人诟病,认为其年轻气盛,轻敌妄为等等。其实其中另有内情。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