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唐先后四位皇帝征战高句丽 这个弹丸小国到底怎么了-趣历史网

隋唐先后四位皇帝征战高句丽 这个弹丸小国到底怎么了-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4 更新时间:2023/12/21 1:55:23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句丽只是个弹丸小国,为何隋唐两朝,四位帝王倾尽国力也要灭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高句丽虽然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但它在我国历史上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特别是在隋唐史中更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隋朝都是因为隋炀帝三征高丽失败而引起天下大乱,使得李唐夺取天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隋唐前后四位帝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灭高句丽呢?

高句丽由来

公元前108年,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在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设立四郡,玄菟郡就是其中之一。汉高宗时期,小国扶余的王室成员为了争抢王位内部倾轧,扶余王族朱蒙在斗争中落败,率领一部分族人逃到玄菟郡,寻求汉朝庇护。

高宗为了安抚朱蒙,同意其部族在玄菟郡扎根生活,后来朱蒙在郡内建立高句丽,也就是说高句丽是在中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此后高句丽一直依附汉朝而存在,到了王莽篡汉时期,王莽封高句丽为侯国,并为其改名为“下句丽”,在东汉光武帝时期,高句丽掌权者开始自称王爵。

《三国志》:王莽初,发高句丽兵以伐胡,欲不行,强迫遣之……莽大悦,布告天下,更名高句丽为下句丽。当此时为侯国,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王遣使朝贡,始见称王。

高句丽能够逐步强大起来,得益于中原王朝的分崩离析。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大地上到处充满着战火,各方势力争着抢夺地盘,根本无暇顾及高句丽此等弹丸小国,而高句丽则抓住这千载难遇的机会,攻打百济、契丹、扶余等国,甚至还在辽东地区占领不少土地。

不过在公元427年,高句丽遭到前燕毁灭性打击,连国都都只能迁往平壤,但这个小国仍然不死心,又对辽西诸郡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在北魏、北周、隋朝时期屡屡侵犯边境,当隋朝一统中原时,高句丽问题已经成为当权者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隋唐四位帝王征讨高句丽

开皇十八年,高句丽联合靺鞨侵犯隋朝边境,此时正值隋朝国力强盛之际,隋文帝杨坚怒而发兵征讨高句丽,可惜天公不作美,路上遇到强风暴雨,粮道运粮不便,大军只能无功而返。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直接发动百万士卒征伐高句丽,据说由于士兵人数太多,道路上走不开,只能分好几拨出发,士兵队伍连绵九百六十里,十分壮观。

《隋书》:“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癸未,第一军发,终四十日,引师乃尽,旌旗亘千里。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高句丽面对隋朝百万雄师的进攻,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大败隋朝左路军,而隋朝右路军虽然一度打到平壤,但也因为遇到高句丽伏击而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军而还,杨广一征高句丽以失败告终。

次年,杨广再次出征高句丽,这次隋军打到辽东城,攻城数日没有攻下,这时,隋朝内部杨玄感叛乱,隋炀帝无奈之下只能撤军回朝。公元614年,隋炀帝再次征讨高句丽,这次高句丽已无力抵挡,只能遣使议和,奈何隋朝也因为三次征讨高句丽惹得民怨沸腾,国内叛乱四起,隋炀帝只能接受议和,班师回朝。

后来李唐代隋,由于西北突厥威胁比高句丽较大,唐朝为应对突厥侵犯,一度与高句丽修好,不过之后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治理下国力愈加强盛,迎来贞观之治,大唐朝堂内外征讨高句丽呼声渐起。

唐太宗李世民:“高句丽,本四郡地耳”、“今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

公元643年,唐太宗以高句丽入侵新罗为由征讨,并于次年亲赴前线指挥,起初唐军一路高歌猛进,连连取胜,后来因为进入深秋,草枯水冻,粮草无法及时供应,又遇到防守坚固的大城难以攻克,李世民只好班师回朝。

公元661年,唐高宗李治集结大军再次征讨高句丽,此次征讨战果颇丰,几乎攻下平壤城,结果因为天降大雪,不得不撤军而还。直到公元666年,高句丽内部发生叛乱,李治见机不可失,再次派军远征高句丽,公元668年,唐军攻破平壤城,强大的中原王朝终于将高句丽完全消灭。

隋唐非要灭掉高句丽的原因

按理说,高句丽是偏居一隅的小国,不值得中原王朝如此费心尽力攻打,但隋唐两朝帝王还是这么做了,那么隋唐两朝为何非要灭高句丽不可呢?

首先,高句丽地理位置战略性突出,加上它与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不同,高句丽也是农业国,在地方上稳扎稳打,力图站稳脚跟。高句丽野心不小,一方面征讨百济、新罗,开疆扩土,一方面与突厥暗通款曲,企图染指中原大地,如果两者联合在一起,就会对中原王朝形成包夹之势,对于隋唐两朝来说,高句丽危害太大!

其次,高句丽的存在破坏了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宗藩制度。在古时中央王朝看来,其他国家都是小弟,只要向自己这个大哥朝贡,我就罩着你,结果在隋朝时期,高句丽表面对隋朝俯首帖耳,实际上却不听王令,挑衅天子威严,在唐朝更是无视唐太宗警告,攻打大唐属国新罗。小弟被打,大哥不出头,以后谁会听话?所以高句丽必须挨打。

最后,也就是领土问题。前文提到过,高句丽建国基础是在汉家土地上,也就是说高句丽所在辽东一带本就是中原领土的一部分,这部分土地可以作为分封地,但要受到中原王朝管辖,承认是中原王朝一部分。

高句丽不仅没有臣服中原王朝,反而屡屡在隋唐边境挑事,不打你打谁。况且,各朝帝王若称正统,都视领土为禁忌,不敢有一丝一毫损失,高句丽企图“窃取”土地的行为自然是在摸老虎屁股,无论是隋朝两帝,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都算得上英明君主,自然不会坐视高句丽此等卑劣行径不管。

小结

出于各方面考虑,隋唐不得不消灭高句丽,但隋唐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隋炀帝举国之力三征高句丽,致使民怨沸腾,叛乱四起,最后直接亡国,唐朝两任帝王也不惜倾国之力,才终于灭掉高句丽,了却隋唐两朝,四位帝王的心愿。

参考资料:《隋书》、《三国志》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打更为什么在深夜 古人要是不打更又会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对为何古人深夜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让人叹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建礼制是我国古代的的一大特点,可以说是利弊共存的。部分优势条件能够促成我们现在优秀的传统,也有一定的弊端让我们觉得古人循规蹈矩,不懂变通,这些礼制中典型的一条就是古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

  • 孙权熬死了刘备曹操,为何却没能统一三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现下说到三国归晋,大家都调侃是司马懿这个老不死的,熬死了同期所有对手,笑到最后。其实不然,还有个孙权,他竟然比司马懿还晚死一年。那为什么,统一三国的不是孙权呢?孙权也算是个牛人,曹操曾带着歧义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意思是生下的儿子得像孙权。只是不知道,曹操的这个‘像’,是指智慧上的

  •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好大喜功吗 只有隋炀帝一个人想打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对隋炀帝伐高句丽真的是好大喜功吗,其实是朝廷上下都想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场帝三伐高句丽,竟至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其祸惨烈。究其原因,则莫衷一是。隋炀帝讨伐高句丽公开的原因是说高句丽无事君之心,不守藩臣之礼。但唐初,魏征等人在总结隋亡的教训时则认为隋丽战争的土要

  • 晋国如此强大,为何最后会被瓜分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虽然在战国的时候,曾经强大的晋国早已经四分五裂,但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毋庸置疑的超级大国,它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就像现在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样。自从周王室衰败之后,各个诸侯国就相继崛起,在接下来的将近300年时间里晋国始终处于领先的地

  •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概况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

  • 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出自于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中和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出自于哪里?其实“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历史起源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明建文帝朱允炆,掌控朝政大权拥有强大优势,为何打不过燕王朱棣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烧了皇宫,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作为掌控中央集权,拥有绝对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会被一个连北京城都没有完全

  •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76岁的李善长,已辞官回乡种地了,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余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371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向朱元璋辞官回乡,开始在老家天天忙着刨土种地,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日子。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长,突然

  • 和珅一共有四个子女 和珅的后代又是什么结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对和珅有后代吗?和珅的后代结局是怎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膝下共有四个儿女,但两个儿子当中的次子早早就夭折了,只剩下长子丰绅殷德。说起这个丰绅殷德,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乾隆皇帝的女婿,他的妻子就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也就是十公主。和孝固伦公主

  •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对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京什刹海地区曾经是王府集中之地,前海西街就坐落着堪称中国第一豪宅的恭王府。这座宏伟无比的院落占地面积约为61120平方米,里里外外皆使用最好的金丝楠木作为装饰。尽管这些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主要是用于衔接,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