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伯温当初两次还乡 刘伯温的目的是什么-趣历史网

刘伯温当初两次还乡 刘伯温的目的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99 更新时间:2023/12/4 23:41:15

你真的了解刘伯温为何两度还乡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第一次还乡

刘伯温原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元朝年间浙江青田人。他从小继承了家风,急公好义,是非分明,后来得中进士,精通天文兵法,尤擅星象之学,有小诸葛孔明之称。由此可见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大,否则,他也不会有后来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成就。

第一次还乡是迫于无奈,因为当时元朝末年朝廷软弱怕事,叛乱四起却一再用安抚退让的方式屈服,让刘伯温有志难伸,心灰意冷,于是便递上辞呈回青田老家不再问世事。论语里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句话是刘伯温的真实写照,天下这么乱,政府没希望,这种时局下归隐是明智的选择。

出山辅佐朱元璋成就大业

直到朱元璋携重礼请他出山,第一次也没有答应,朱元璋又找孙炎写了一封文辞并茂的信才打动了刘伯温的心,开始尽心尽力为朱元璋策划大计。而朱元璋自从得到刘伯温后,如获至宝,逢大事必找刘伯温赴内室密谈,刘伯温刚到他即命建“礼贤馆”,作为刘伯温的住处。且总以“先生”称呼他,关系亲密。君臣之间关系融洽才能紧密合作,成就大业,纵观中华历史无不如此。

刘伯温一方面为朱元璋运筹帷幄,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开导朱元璋,常常用自己归隐青田山中闭门写作的《郁离子》中的寓言故事讲给朱元璋听,希望他懂得如何做一位明君。朱元璋最喜欢的一则是猕猴的故事《狙公篇》:说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大家都叫他“狙公”,他每天靠召集猴子们摘取果实来贩卖为生,对猴子的规矩很严,整天摘取果实的猴儿们甚至常常不能果腹,摘得少了要被鞭打,后来众猴溜走,这个人饿死了。

因为狙公除了会教训猴子,别无其他本事,刘伯温认为好的君主,譬如良医,可以治病;坏的君主,有如庸医,会使病入膏肓。所以,君主不能竭泽而渔,欺骗人民,奴役人民,否则,便会如狙公一般,落得被老百姓唾弃的命运。不得不说刘伯温真是深谋远虑,不只是出谋划策而已,还时时装着百姓福祉,想得长远,希望朱元璋将来成就后会善待百姓。

在辅佐朱元璋的过程中,刘伯温看人很准,料事如神,知道陈友谅是一个极为骄傲的人,骄兵必败,于是决定等到他大军深入时,用伏兵偷袭,以逸待劳。所以在鄱阳湖大战中,刘伯温用敢死队的方法,把水军分成二十队,每队带着火箭弓弩一起驶近敌船,先放火箭,等到对方大船起火燃烧,再发硬箭,最后以二十万兵力大败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前后经历三十六天,成为决定性的一场战役。

以史为镜,可以懂得很多为人的道理,通过这段故事让我们学会谨慎而谦虚,人不能骄傲,一骄傲,失败便如影随形。但是在那个时代,就是现在社会,一样适用。

鄱阳湖战后第二年朱元璋便正式建国号,称为吴王。这时福建、海宁聚众叛乱,朱元璋于是要杀光这些人,刘伯温机智地利用测字一招阻止了滥杀并大赦那一带的囚犯,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乱事。刘伯温既有仁慈之心,也有机智巧妙的方法化解危机,真是国家和人民之福。

第二次还乡

明太祖朱元璋能够得到天下,刘伯温是第一功臣。但是很遗憾,历经千辛万苦明朝终于建立,却是他们分别之时。当时刘伯温虽是官高爵显,但他大公无私,嫉恶如仇的性情得罪了不少人。他凭着锐利的眼光,已看出明太祖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而且他多次劝阻明太祖的苛政,但他也知道朱元璋听不进去。

历史上不乏当上皇帝即位后就猜忌多疑的人,朱元璋也是其中一位,所以像刘伯温这样有智慧的人,知道正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于是他就告老还乡,希望君臣一场,好聚好散,再次回到了青田山中,喝喝酒,下下棋,写写文章,过着隐士的生活。

刘伯温生性淡泊,像他这样性情的人,当初追随朱元璋打天下,为的也不是功名利禄,所以,他很容易适应粗茶淡饭的日子。别人提起当年他的功勋,他总是淡淡一笑了之,当地长官来拜访,他就悄悄避开说是远游去了。

纵观刘伯温的生平,真可谓是大丈夫,拥有大智慧的人。提得起,也放得下,在他在任期间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毫无私心,可以说俯仰无愧于天地。他这一生作出如此功勋佳绩,也给后代我辈子孙以指导和勉励,处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流传千年万世恒古留香。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韩愈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

  •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

  • 韩愈: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一生有何经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

  • 曾巩任职期间有哪些政绩?他留下了哪些作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生于建昌军南丰,后居临川,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

  • 在文学、教育等方面,曾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生于建昌军南丰,后居临川,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

  • 铁铉被朱棣残忍杀害,为何百姓却为其立祠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代皇权至上,触怒龙颜的臣子基本上下场都不好,明朝便有这样一位大臣,他深受朱元璋器重,却因为得罪朱棣,最后惨死。然而他在民间的名气却很好,甚至百姓还为其修建庙祠,供奉香火,他就是铁铉。铁铉到底有哪些经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铁铉,字鼎石,从小就头脑聪明,性格刚强。因为成绩好,先是进入

  • 唐朝的“斜封官”是什么?为什么时人瞧不起斜封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影视剧《唐朝诡事录》中有这样一个场面,苏无名进入洛阳后,被封为洛阳长史。按理说他是升官了,但他的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甚至因为卢凌风为他换上长史的官袍而大发雷霆。他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这个洛阳长史并非朝廷的正式任命,而是个“斜封官”。那么,究竟什么是斜封官呢?斜封官,也称墨敕斜封官,

  • 古代王朝为什么都被农民推翻 古人种地真的不赚钱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古代人种地是否挣钱,为何历朝历代,都因农民被推翻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自古以来,想以种地挣钱养家,都是非常困的事情,例如如今,国家的政策好了,如果土地具备机械化作业的条件,在不出什么意外的情况下,还是有些赚头的。但是俗话说得好,每个人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多数人都不愿意

  • 前秦灭前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是什么结果?-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前秦灭前燕之战是发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建元五年(369年),前秦出兵讨伐前燕,经过一年的苦战,前秦灭亡前燕,为统一北方扫清了障碍。建元七年(371年),前秦灭仇池,建元十二年(376年)灭前凉、代,统一北方。前秦成为十六国时期唯一

  • 古代百姓为什么给地主打工也不去开荒种地 古人有那么傻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农民为何不开荒种地,而给地主打工,分析原因才知农民不容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先秦时期,华夏社会就有四个阶层,分别是:士、农、工、商。其中的士是贵族,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中的农就是农民,指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工就是手工业者,比如屠夫